冬季,大白菜是我國北方的家常菜。它不僅含有豐富的水分、糖、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粗纖維、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還含有大量的硝酸鹽。煮熟的白菜,若存放過久,在細菌的作用下,會令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兒童食用後,進入體內迅速入血。從而破壞血紅蛋白的帶氧能力,使身體缺氧而危害人體自身的健康。因此,冬季兒童忌食隔夜炒的白菜。
冬季食用時令白菜三忌
第一,冬季忌吃腐爛白菜。冬季,在我國的北方是大白菜貯存的最好季節。如果保管不好,容易腐爛。如果白菜腐爛,是不能吃的,吃後容易中毒。中毒症狀主要是頭暈、頭疼、惡心、嘔吐、心跳加快等。這是因為白菜腐爛後,在細菌的作用下,白菜中的硝酸鹽往往會變成有毒的亞硝酸鹽,使血液中低鐵血紅蛋白氧化形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使血液失去攜氧能力,使體內缺氧而造成中毒。因此,忌食用腐爛的白菜。第二,冬季忌吃沒有醃透的白菜。冬季,白菜在醃製過程中,產生亞硝酸鹽。若吃了沒有醃透的白菜,會造成缺氧中毒,輕者嘴唇、皮膚青紫,重者可危及生命。第三,冬季白菜忌燜煮。冬季的白菜裏含有硝酸鹽,如果在長時間的燜煮後,還會還原成亞硝酸鹽,食用以後,容易引起亞硝酸鹽中毒。因此,冬季白菜忌燜煮。
冬季食用蘿卜忌削皮
蘿卜,是我國冬季的主要時令佳蔬。在廣大的農村,流傳著“十月蘿卜小人參”的諺語。這充分說明蘿卜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食用蘿卜忌削皮。因為,鈣是蘿卜的主要營養成分之一,而90%的鈣都集中在蘿卜皮內,如果吃蘿卜認為皮不衛生而削掉,則會損失大量的營養成分。因此,冬季忌蘿卜削皮。
冬季食用胡蘿卜二忌
第一,冬季胡蘿卜忌生吃。俗話說,冬季蔬菜首推胡蘿卜。由於它富含胡蘿卜素,其含量比白菜、菠菜、蘿卜中的胡蘿卜素高出30—100倍。不過胡蘿卜素屬於脂溶性物質,它隻有溶解在油脂中,才會在人體肝髒、腸壁中所含的胡蘿卜素酶的作用下,轉變成維生素A為人體吸收。因此,食用胡蘿卜應用油炒或與肉同燉。根據上麵的道理可以看出,胡蘿卜忌生吃或做涼拌菜。如果生食胡蘿卜,90%的胡蘿卜素,將會成為人體的“過客”,被排泄掉。第二,冬季炒胡蘿卜忌放醋。胡蘿卜含有大量胡蘿卜素,攝入人體的消化器官後,就可變成維生素A。維生素A可以維持眼睛和皮膚的健康,患有皮膚粗糙和夜盲症的人,就是缺乏維生素A的緣故。但是,注意冬季炒胡蘿卜忌放醋。否則胡蘿卜素就會被破壞殆盡。
冬季忌活吃鯉魚
冬季,用鯉魚做菜具有滋補強身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應忌活吃鯉魚。“活吃鯉魚”是一道名菜。魚菜上桌後,魚嘴還在一張一合,魚尾還在微微顫動,此景大約能持續20—30分鍾。就餐者常為此情景拍案叫絕。但是,這樣燒出來的魚並不鮮美,,也不利於健康。從味道上講,這種燒製方法用的時間短,使鯉魚的魚體不能充分吸收調味品中的汁液,魚體中的蛋白質沒有經過氧化酶分解。因此,魚並不鮮美可口。從營養方麵來講,活鯉魚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沒有分解產生氨基酸,肉質較硬,不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另外,烹製時,為保持鯉魚的鮮活,燒製時間短,魚體燒不透,會半生不熟。特別是鯉魚,備受人們的喜愛,它是淡水魚中的佼佼者。鯉魚常帶有華枝睾吸蟲、異形吸蟲等寄生蟲,食用燒不透的魚,就有可能患寄生蟲病,出現食欲不振、腹痛、腹瀉、腫大、黃疸和浮腫等症狀。因此,冬季忌活吃鯉魚。
冬季食用羊肉四忌
第一,冬季吃過羊肉後忌喝茶。羊肉,為冬季人們喜愛食用的肉類之一。有的人剛吃過羊肉,又喜歡喝杯濃茶,以為這樣做,能夠幫助消化。其實這種做法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若吃過羊肉,就立即喝濃茶,茶水中的鞣酸,便會與羊肉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具有收斂作用的鞣酸蛋白質,會令腸的蠕動功能減弱,大便中的水分減少,導致排便不暢。從而進一步發生便秘。因此,吃羊肉後忌馬上喝茶。第二,冬季涮羊肉忌太嫩。在寒冷季節,家人團聚或賓朋相會,吃一餐美味的涮羊肉火鍋,既愜意又有氣氛。吃火鍋講究口味,不外乎底料選配可口,佐料調製有味,肉片要求精細、薄而勻。不過,也有人主張羊肉要吃“嫩”,認為七八分熟的羊肉片,吃起來才有味。此主張不可苟同。因為,這樣做容易感染上旋毛蟲病。旋毛蟲病,是由旋毛蟲所引起的。旋毛蟲遍布世界各地,常在豬、羊、狗中廣泛流行,成蟲寄生於病畜小腸內,幼蟲寄生在膈肌、舌肌、心肌和肌肉中。若人吃了含有活幼蟲的病畜肉,幼蟲在人的腸道內約經1周即可發育為成蟲,成蟲互相交配後,經4~6天便可產生大量幼蟲,它們穿腸人血,周遊患者全身,最後定居於肌肉,引起一係列症狀。如惡心、嘔吐、腹瀉、高熱、頭痛、肌肉疼痛,特別是腿肚子劇痛,運動受限,幼蟲若進入腦和脊髓,還能引起腦膜炎症狀。由此可見,涮羊肉如太嫩,將自食苦果。食用美食時,應勿忘防病。隻要涮肉時,一次不下肉太多,待肉變色,血色退盡後,再取出食用,做到不吃未熟的肉片,就可以預防旋毛蟲病的發生。因此,冬季涮羊肉忌太嫩。第三,冬季忌多吃涮羊肉。涮羊肉,又叫羊肉片火鍋,是清宮禦膳桌上的美味佳肴,曾被稱為“宮廷火鍋”,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但是,涮羊肉雖味美,亦應忌多吃為宜。因為,吃涮羊肉,為了追求肉嫩味美,往往隻把羊肉輕輕在沸水中一涮就食用,羊肉中的一些病菌、寄生蟲(卵)很難殺死,很容易隨著羊肉一並進入人體消化道,引起發病。尤其是羊旋毛蟲蟲卵,一旦進入人體,很快在小腸內孵化,變成幼蟲,這些幼蟲很快會鑽進腸壁血管內,並隨血液循環分布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最後寄生在適合其生存的肌肉組織中,危害人體的健康,往往會出現肌肉酸痛乏力,精神不振,有的還會引起發燒、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涮羊肉還是少吃或忌多吃為宜。第四,冬季忌多吃烤羊肉串。近幾年來,每到冬季,在我國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就會出現不少烤羊肉串的攤點。那陣陣誘人的羊肉串香味,常令遊者駐足品嚐。殊不知,就在這誘人的烤羊肉串中,潛藏著對食用者身體健康十分有害的因子。據《大眾健康》1989年第6期報道,肉串在炭火上烘烤時,脂肪滴落在火上燃燒產生的煙霧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3,4—苯並芘。根據北京市衛生防疫部門抽樣檢測報告:在2公斤煙熏製成的烤羊肉串中,含3,4—苯並芘4微克,超過國際衛生組織規定含量的4倍,比1000支香煙所含的還要多。3,4—苯並芘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最強烈的致癌物質之一,會引起皮膚癌、食道癌、胃癌、肺癌等多種癌症。烤羊肉串屬於高溫速製食品,常常是表麵焦化而中心部分仍半生不熟。在生羊肉中,可能帶有多種病菌。如布氏杆菌、結核分支杆菌等,還可能存活某些寄生蟲,如肺絲蟲、華支睾吸蟲、細粒棘球絛蟲等。如果食用這些半生不熟的烤羊肉串,難免會感染病菌或寄生蟲而患病。另外,目前的烤羊肉串多是在鬧市區街頭,露天製作、出售,車輛、行人揚起的灰塵不時會落在生、熟羊肉串上。據測定,每克城市塵中所含細菌數以億計。特別是在烤製後,在沒有立即食用的羊肉串表麵的落塵中,成活的病菌更多。再者,街頭烤羊肉串所用的鐵扡子很多都是兩端外觀一樣,反複使用且不經任何消毒處理,通常是前一位顧客拿在手中的一端送還後立即被製作者串上了生羊肉。據測定,即使是洗淨的手指在3小時後,也會沾有30萬個細菌,還可能有肝炎病毒、蛔蟲卵等。在烤製時,中間部位溫度較高,而兩端溫度往往達不到殺滅所有細菌和病毒的高度。所以,為了健康,冬季忌吃街頭烤製的羊肉串。
冬季食用狗肉四忌
第一,冬季忌多吃狗肉。狗肉為冬令食品。在狗肉中,含有一種很強的物質氨基酸,如過多食用狗肉,會吸收許多的氨基酸,使人易患風濕病。因此,忌多吃狗肉。第二,冬季忌盲目吃狗肉。寒冷的冬天,人們喜愛吃狗肉火鍋。狗肉確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但是,狂犬病還是很可怕的,目前,狂犬肉和正常狗肉尚無法區別。若食用了狂犬肉,很容易患狂犬病。因為,狂犬病的病原體僅約125毫微米大小,隻有用顯微鏡進行病理學分析才能鑒定。為了安全起見,即使對認為是正常的狗,也要戴上膠皮手套宰殺及洗切,然後放置開水鍋中煮30分鍾(健康狗的肉也可能攜帶狂犬病毒,如有病毒也可在100℃水中殺死),再行剁切。狗肉剁好後,手還要用醋或肥皂水浸泡洗淨,以免感染。因此,為確保安全,在沒有弄清狗是否患有狂犬病以前,切忌盲目地吃狗肉。第三,冬季忌吃未煮熟的狗肉。狗雖多為家養,但因常食被汙染的雜食和小動物,很容易患有旋毛蟲病。我國有的地方,狗的旋毛蟲感染率高達50%。如果吃了未充分煮熟帶有旋毛幼蟲的狗肉,就容易感染旋毛蟲病。一旦患病,部分幼蟲在十二指腸發育為成蟲,成蟲又繁殖產生大量新幼蟲,隨血流寄生於人的肌肉組織,引起肌肉疼痛、萎縮,甚至喪失工作能力。所以,忌吃未經充分煮熟的狗肉。第四,冬季吃狗肉後忌喝茶。狗肉不但肉嫩味香,營養豐富,而且產熱量大,增溫禦寒能力較強。所以,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吃狗肉後不要喝茶,以免給身體造成不利的影響。這是因為,在狗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比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狗肉後,馬上喝茶,就會使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令腸蠕動減弱,大便裏的水分減少。所以,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極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吃完狗肉後忌立即喝茶。
冬季狗肉忌與鯉魚同食
狗肉味道鮮美,是冬季家庭的美味佳肴。它富含有蛋白,屬於熱性。中醫認為,鯉魚性味甘乎,具有利水下氣的作用。鯉魚除了含有蛋白質、脂肪、鐵、鈣、磷等成分外,還有十幾種遊離氨基酸及組織蛋白酶。在冬季生活中,若鯉魚與狗肉同食,兩者生化反應極為複雜。不但兩者營養功能不同,而且可能產生不利於人的物質,忌同烹飪,更忌同食。
冬季狗肉忌與大蒜同食
在冬季生活中,狗肉忌與大蒜同食。從中醫角度來說,狗肉與大蒜相克。中醫認為,大蒜性味辛溫,有小毒,具有溫中、下氣、殺菌、消穀的作用,大蒜含有大蒜素。在新鮮的大蒜中,有一種物質經大蒜酶分解而產生的大蒜辣素,具有很好的殺菌作用。同時,還能刺激胃腸黏膜,引起胃液增加,蠕動增強。狗肉性熱,大蒜辛溫有刺激性,狗肉溫補,大蒜熏烈,同食助火,很容易損人,火熱陽盛素質,更應忌之。
冬季羊肉忌與豆醬同食
冬季吃羊肉是很好的食補。但是,值得提醒的是,羊肉忌與豆醬同食。因為,豆醬是豆類熟後經過發酵加鹽水製成。在豆醬中,含有蛋門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氨基酸和鈣、磷、鐵等元素。中醫認為,豆醬性味鹹寒,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而羊肉大熱動火,二者功能相反。因此,冬季羊肉忌與豆醬同食。
冬季羊肉忌與醋同食
冬季,在家裏自己動手,用羊肉製作菜肴,別有一番風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羊肉忌與醋同食。在醋中含有蛋白、維生素、醋酸及多種有機酸。醋小的曲酶分泌蛋白酶,將原料中的蛋白質分解為各種氨基酸。中醫認為,醋性味酸溫,具有消腫活血、殺菌解毒的作用,其性與酒相近。古代醫家陶弘景說:“醋灑為用,無所不入。”醋可以去魚腥,宜與寒性食物蟹配食,羊肉有大熱,且助火性。因此,冬季羊肉忌與醋同食。
冬季蘿卜忌與橘子等水果同食
蘿卜,是冬季人們喜愛的蔬菜之一。它是十字花科蔬菜。人體攝入蘿卜後,能迅速產生一種硫氰酸鉀的物質——硫氰酸,這種物質產生的多少與攝入量成正比。在食用蘿卜的同時,如果攝入大量植物色素的水果如橘子、蘋果、葡萄等,這些水果所含的類黃酮物質,在腸道被細菌分解,轉化成為羥苯甲酸及阿魏酸,進一步加強硫氰酸抑製甲狀腺的作用。從而誘發甲狀腺腫,容易患大脖子病。因此,冬季蘿卜忌與橘子等水果同食。
冬季白蘿卜忌與紅蘿卜合煮
冬季,白蘿卜和紅蘿卜共為時令美食佳品,倍受人們的喜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白蘿卜忌與紅蘿卜合煮。中醫認為,白蘿卜甘辛微涼,性質偏利;紅蘿卜甘辛微溫,性質偏補。其性味功能不合,兩者皆含多種酶類,尤其在生食或涼拌時,極易發生酶類的分解與變化。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白蘿卜與紅蘿卜合煮,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往往就會被紅蘿卜中的抗血酸酵酶破壞。這樣一來,就大大地降低了營養價值。所以,冬季白蘿卜忌與紅蘿卜合煮。
冬季蘿卜忌與芥菜等果蔬長時間同食
蘿卜、芥菜同屬十字花科蔬菜。冬季,如果這類蔬菜長期食用,就會大大抑製人體甲狀腺機能,甚至引起甲狀腺腫。因為,蘿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經人們食後,可以產生硫氰酸鹽。硫氰酸鹽在人體內,很快轉變為硫氰酸。硫氰酸是一種抗甲狀腺物質,有抑製甲狀腺的機能的作用,時間長了,會引起甲狀腺腫大,蘋果、橘子、葡萄、梨等水果,都含有類黃酮,在人的腸道內能轉變為二羥苯甲酸和阿魏酸。這兩類物質抑製甲狀腺功能很強。所以,蘿卜、芥菜和上述水果長時間同時食用,對甲狀腺的危害特別大。已經患有甲狀腺腫的病人,更應當注意忌長期或同時服用。
冬季忌吃發黴的甘蔗
冬季,為水果淡季的時候,甘蔗擔起時令佳品的角色。甘蔗含有很多營養成分,吃甘蔗可以增加營養,促進健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忌吃發黴的甘蔗。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食用發黴變質的甘蔗,往往會引起中毒,對人的身體健康不利。因為,未熟的甘蔗或收割後貯藏不善的甘蔗,都可能發黴。黴變的甘蔗,外觀無光澤,尖端與斷麵有白光絮狀或絨毛狀菌絲,用刀切開以後,剖麵呈黃色或褐色,有酒味或酸霧味。食用黴變的甘蔗,輕者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重者可導致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冬季忌食用黴變的甘蔗。
冬季吃火鍋八忌
第一,冬季忌使用銅製火鍋。冬季,天寒地凍,全家人圍坐一起,吃個熱氣騰騰的火鍋,會使人備感家庭的溫暖。因此,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吃火鍋,而且喜歡使用銅製火鍋。但是,殊不知,如果銅製火鍋在長時間的使用摩擦下,銅質裸露在外,在空氣和潮濕的作用下,很容易生成硫酸銅。這種硫酸銅,對人體黏膜具有很強的腐蝕性,輕者會引起口腔、食管、胃腸道黏膜充血、紅腫、刺痛、局部潰瘍,還可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重者可出現脫水、休克、腦溢血等嚴重後果。因此,在使用銅製火鍋前,一定要對火鍋進行認真檢查。若發現有鏽斑,可用布蘸食鹽、去汙粉或用細砂紙將鏽斑擦掉,用溫水洗淨後,再使用。使用完後,注意擦拭幹淨,保存在幹燥通風處,以防止火鍋生鏽。所以,忌使用銅製火鍋。第二,忌多吃燙食。冬季在吃火鍋的過程中,應注意鍋裏的溫度高,從火鍋裏取出鮮燙的食物,忌馬上送入口中。因為,熱食容易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造成潰瘍,破壞舌麵味蕾,降低食欲。因此,最好是把火鍋裏的菜肴,蘸在調料中慢慢吃。此外,過燙的食物對於牙齦、牙齒也有危害,容易引起過敏性牙病,燙食還與食道癌、咽喉癌的發生有著密切聯係,因此,忌多吃燙食。第三,忌多吃生食。冬季,在吃火鍋的過程中,應注意肉與蔬菜常沾有細菌和寄生蟲卵,如貪圖鮮嫩,不熟便吃,易得腸道疾病。生菜、生肉必須煮熟後,再食用。因此,忌多吃生食。第四,忌多吃過辣。冬季,氣候寒冷,不少人喜歡用辣椒來抗寒。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用調料辣椒要適當,吃過辣或過多的辣椒,對胃黏膜有損害。所以,忌多吃過辣。第五,忌燉煮過久。冬季,火鍋菜應當熟了就吃,如煮過久,就會損失營養成分。所以,忌燉煮過久。第六,冬季吃火鍋時間忌太長。吃火鍋時,往往人多房間小,室內溫度高、空氣不流通,室內缺氧,木炭燃燒不透,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很容易使人中毒。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往往不易被覺察。因為,人們在吃火鍋時,又喝了酒,容易把中毒的早期症狀,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誤認為是飲酒的關係,不容易早期發現。中毒重者,會出現口唇呈櫻桃紅色、昏迷、驚厥、血壓下降,甚至死亡。所以,親朋好友在舉杯飲酒,品嚐火鍋時,千萬莫忘記將木炭燃燒完全,就餐的時間切忌過長。第七,冬季忌多喝火鍋湯。冬季,火鍋湯的配料多為海鮮、肥牛、嫩羊、青菜等。這些材料混合在一塊經過較長時間的熬製,味道盡管鮮美,但是其湯汁中也熬出了濃度較高的“卟啉”。這種物質進入人體經消化分解,再由肝髒生成後,可形成尿酸。進而會影響胃腸功能,甚至會出現胃腸消化功能減退、排泄受阻,致使過多的尿酸沉積在體內。從而影響身體健康而誘發疾病。所以,冬季忌多喝火鍋湯。第八,忌食用過夜的火鍋剩菜。因為,在吃火鍋剩下過夜的菜和湯中,所含的酸、鹽等成分會與金屬等器皿起化學反應,不僅影響火鍋壽命,人吃了這樣的食物對健康也不利。因此,忌食用過夜的火鍋剩菜。
冬季忌喝酒抗寒
冬季,氣候寒冷,人喝一點酒後,可使人體內血流量增加,周身發熱,正是所謂的“飲酒能抗寒”的理由。這種看法,是人們生活中的“常識”誤區。科學家們忠告,人喝了一點酒後,一方麵由於血管擴張,體內的熱量散發得更多更快,等酒勁一過,反而會讓身體更加感到寒冷。另一方麵飲酒後,全身會溫暖,有發熱的感覺,可以禦寒。但是,這僅僅是暫時的。從長時間看,喝酒相反會使抗寒能力減弱,或者容易發生意外。因為人飲了酒之後,酒精使人的體表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皮膚溫暖,但同時由皮膚散發的熱量增多並增快了。其結果是飲酒以後,所產生的熱會很快散掉,體溫也會很快下降,畏寒的感覺也相繼發生,容易引起頭痛、感冒或凍傷。另外,如果喝酒過多,中樞神經大腦皮層的機能就會受到抑製,從而影響體內熱量的產生,使體溫降低。至於酒精提供的熱量,據研究測定,每克酒精在體內氧化時,僅能產生7.1大卡的熱量,這點熱量對人體的溫度來講是微不足道的。美國南加州大學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更加證明這一點。酒精進入血液循環到達大腦之後,會直接幹擾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係統,造成體溫調節功能的紊亂。同時,飲酒麻痹了人對冷的感覺。所以,冬季飲酒禦寒,隻起短暫禦寒作用,且有害於身體健康。因此,忌喝酒抗寒。
冬季忌飲用冷凍啤酒
在氣候炎熱的夏季,適量飲用冷凍啤酒,可以降溫防暑,消渴止汗。不過,冬季飲冷凍啤酒,就顯得很不適宜了。一般說來,冬春季節飲啤酒時,溫度為9℃—10℃,夏秋季節為5℃~10℃。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愛飲冷凍啤酒。但是,冬季啤酒冷凍後,其蛋白質和鞣酸會產生沉澱,飲後易使胃腸不適,而導致食欲不振。因此,冬季忌飲用冷凍啤酒。
冬季育齡婦女忌過量食用胡蘿卜
胡蘿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已成為人們喜歡的冬令菜肴。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育齡婦女則忌過量食用胡蘿卜。育齡婦女忌過量食用胡蘿卜的理由是:科研人員在研究中發現,在人們膳食中,有些食物對受孕會有很大影響。如冬令蔬菜——胡蘿卜就是其中一種。育齡婦女如果食用過量的胡蘿卜,會引起閉經和抑製卵巢正常排卵而導致不育。所以,冬季育齡婦女忌過量食用胡蘿卜。
冬季兒童換牙期忌食甘蔗
冬季,收獲的甘蔗陸續上市。這時食用甘蔗,味道特別清甜,營養價值也豐富,還有清熱的作用。因此備受孩子們的喜愛。但是,值得提醒家長們的是,6—12歲這一段年齡的孩子應當少吃,甚至忌吃甘蔗。那麼兒童為什麼忌吃甘蔗呢?因為這個時期的兒童正在換牙,乳牙更換成恒牙。在吃甘蔗時,往外拉、掰、撅等用力過猛的動作,會使牙床組織受到一定的損害,還使新長出來的牙齒,向經常用力的方向長。這樣一來,牙齒慢慢就會長得歪歪扭扭。所以說,換牙的年齡最好忌吃甘蔗,尤其在小恒牙剛長出來的時候。此外,甘蔗含糖分很高,如果晚上或睡覺前吃了,又沒有刷牙的習慣,糖分經過細菌發酵變成酸類物質,侵蝕牙釉質,慢慢便會形成齲齒(蟲牙)。因此,冬季兒童換牙期忌吃甘蔗。
冬季腦血管病人忌食狗肉
狗肉是冬季營養豐富的時令佳品,而且別有風味。不過,狗肉並非人人皆宜食用。如腦血管病人就忌食用狗肉。因為,腦血管病人一般都會伴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病症,狗肉熱性大、滋補性強,如果患者食後狗肉後,會促使血壓升高,甚至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所以,腦血管病人忌吃狗肉。此外,患有心髒病、高血壓病、中風後遺症等病症人,冬季均應忌吃狗肉。
冬季肝炎病人忌吃羊肉
羊肉營養價值很高,具有性溫熱的特點,故寒冬用其進補較為適宜,對人體大有補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肝炎患者應忌食羊肉。因為,羊肉甘溫大熱,過多食用會促使一些病灶發展,加重病情。另外,較高的蛋白質和脂肪大量攝入後,因肝髒有病不能全部有效地完成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謝功能,從而加重肝髒負擔,可導致發病。所以,冬季肝炎病人以忌吃羊肉為好。
冬季陰虛體質者忌吃麻辣火鍋
有經驗的中醫師經常會告訴陰虛體質的患者,冬季要忌吃麻辣火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吃麻辣火鍋,自然少不了火鍋料,而火鍋料中常用的辣椒、花椒、胡椒、生薑、肉桂及八角、山奈、小茴香等調味品,均是辛溫香燥之品,食後易使人上火。在臨床上,麻辣火鍋常用的這些調料,主要適用於虛寒或寒濕患者,陰虛火旺的人再服用這些辛溫之品,無疑是火上澆油,勢必會加重病情。那麼,怎樣判定自己是否屬於陰虛體質呢?中醫認為,陰虛體質的人大多具有身體消瘦、低熱、手足心熱、午後潮熱、兩顴潮紅、失眠或盜汗、舌質嫩紅,少苔或無苔,大便燥結,小便黃短、脈細數無力等症。有上述現象或有痔瘡、肛裂、慢性咽炎、胃病和經常流鼻血的人,還是應該忌吃麻辣火鍋為好。
冬季患尿路結石的病人忌吃冬筍
所謂冬筍,是指冬季出土的竹筍。它營養比較豐富,是一種含有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B族的量較多的蔬菜。因此,吃些冬筍對人體很有好處。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冬筍內含有難溶性草酸鈣較多,對草酸鈣結晶尿或尿路結石的病人來說,就應該忌食用冬筍了。如果患者食用冬筍,則會加重尿中草酸鹽結晶,對尿路結石病人的身體健康相當不利。
冬季體虛進補四忌
所謂體虛進補,中醫稱之為調理。一般是由於體質比較虛弱,或者病後未完全康複,或者慢性病患者身體十分虛弱,通常進行調理。這類患者在調理時應注意如下兩個方麵:第一,服用滋補藥時,忌食蘿卜、綠豆等一類食品。尤其是服用人參時,常習慣稱蘿卜、綠豆(包括豆製品、粉絲等)是“介藥”,意思是會破壞人參中的有效成分。傳統的中醫藥理論稱這兩味藥是“介藥”,主要是指蘿卜的消食導滯作用和綠豆的寒涼解毒功能,會令人參的作用不能發揮,人參的甘味補氣生津的療效將大大減弱,應該說,兩者忌同時服用。從藥理來講,萊菔子含有的大量脂肪油,加快了人參有效成分的排泄,在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時,已離開了體內,達不到進補的目的。第二,服用滋補藥,忌食用滋膩的膳食。因為滋補藥多為補益壅滯之品,對消化不良患者來說,先服用一些理氣和開胃之品以開路,讓胃氣的功能恢複正常,以利於補益藥食的消化吸收。因此,日常用膳食,消化功能不佳者忌用補膩之品。否則,容易造成積聚難散,有礙消化、吸收。第三,服用補益身體的食品,忌食用狗肉、羊肉、胡桃、桂圓一類偏溫性食物。體虛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四種。而補益食品多分偏寒性和偏溫性兩類。如對陰虛、血虛者,特別是有虛熱時應忌用狗肉、羊肉、核桃、桂圓等一類偏溫性的食品。在冬天,對陰虛火旺的患者來說,吃羊肉火鍋則更易助火生熱,火氣也就更大,嚴重者會發口瘡、口幹咽燥、夜寐不安。有的患者入冬怕冷,但同時會在傍晚上火,出現口舌幹燥、心煩等症狀。此時,如急於進補,不會產生療效,相反,要產生弊端。第四,服用補益身體的食品,忌食甲魚、海參、蛤蜊、百合、木耳一類偏寒滑腸食物。對於陽虛、氣虛者,特別是有虛寒時,忌用甲魚、海參、蛤蜊、百合、木耳一類偏寒滑腸的食品。陽虛有寒,脾胃薄弱,入冬以芝麻、胡桃肉等致大便泄瀉不止。因此,牛乳、羊乳、兔肉等也忌用。
冬季陰虛調補三忌
中醫以為,陰虛臨床症狀為:頭暈眼花、心煩、易於激動、失眠心悸、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在服用補益身體的食品和飲食調補方麵,應該注意如下三忌。第一,忌吃辛熱、甜蚌食品。如狗肉、牛肉等,在烹調中,忌多放蔥、薑、蒜等一類辛熱調味品。至於甜味食品,如巧克力及其製品則更應忌吃。否則,輕者容易引起口幹咽燥,情況嚴重者大便燥結,甚至出現出血症狀。第二,忌吃海鮮等發物。如:黃魚、帶魚等。尤以在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中,大多表現為陰虛火旺的症狀,在用滋陰降火藥物治療時,若食用海鮮,如火上澆油,會加重病情。第三,忌吃不消化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一方麵患者消化功能虛弱者,忌吃不易消化的肉類補益食品;另一方麵由於陰虛患者常常出現大便燥結。宜在幫助消化的藥食中加入一些潤腸之品。否則,食物不消化,隻會加重病情。
冬季陽虛調補三忌
中醫認為,陽虛患者臨床症狀主要表現是:全身怕冷、麵色光白、淡白無花、少氣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胖、苔潤滑、脈微細沉遲無力等。在服用補益身體的食品和飲食調補方麵,應當注意如下三忌:第一,忌濫用溫補腎陽的食品。如服用鹿鞭、牛鞭、羊肉等藥物時,應注意觀察有無虛火的病理現象。否則,易助火動血,產生變症。同時,還應注意胃納如何,不少陽虛患者,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如不先服健運脾胃的藥物,容易造成脘腹悶脹,濕濁內生,舌苔厚膩等症狀。往往不能達到調補養生的目的。第二,忌吃寒性食品。柿子、黃瓜、藕等均屬寒性食品。陽虛之人食之,容易內生虛寒,全身怕冷,脘腹時感到冷痛,大便溏稀,再食用寒冷之物,則寒象更甚,使陽氣更傷。第三,忌吃厚味膩滯食物。陽虛患者容易氣血流行不暢,在調補時,忌食如豬肉、羊肉、牛肉等厚味膩滯食物。
冬季進補忌濫服鹿茸
中國人向來講究冬季進補,而鹿茸則是中國人心目中的高級的營養滋補佳品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忌濫服鹿茸。鹿茸是雄性梅花鹿或馬鹿等尚未骨化的幼角,性濕,味甘鹹,具有補精髓、助腎陰、強筋骨等功能,屬溫補類藥物。鹿茸精注射液則是從鹿茸中提取有效成分所製成的滅菌溶液。因為鹿茸中含有激素樣物質及骨質、膠質、蛋白質、鈣、磷、鎂等成分,可促進細胞新陳代謝,增強機體活力,消除心肌疲勞。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腎陰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肢冷腰酸、神經衰弱、食欲不振、崩漏帶下以及遺精陽痿、不孕等多種機能病變。如對症下藥,確有良效。不過,不少人卻把鹿茸視之為萬應靈藥,也不分析一下自己的體質,及是否對症,就到市場上買來鹿茸膏、鹿茸精,擅自服用或注射。結果,花錢買來一場大病。鹿茸是補陰之物,隻能用於腎陽不足的患者,如果是陰虛或陽氣偏勝而出現兩顴發紅、盜汗、五心發熱等症狀的患者,切忌濫服,如必須用時,應有醫師指導。所以,冬季進補忌濫服鹿茸。
冬季進補忌亂進補壯陽藥
寒冬臘月,是進補壯陽的極好時機。因此,一些體弱多病者和某些婦女,總想服用一些壯陽藥治病或禦寒。特別是新婚夫婦,由於過度勞累,加上性生活缺乏節製,身體會變得虛弱。其中,有些人進補後效果好,有些人進補後,反而加重病情,其理何在?壯陽藥,多具有類似性激素作用,它的功效可以概括為:壯腎陽、益精髓、強筋骨、興奮性機能。主要適用於陽痿、早泄、性欲減退、小便清長、形寒肢冷、白帶清稀如水或宮寒不孕等腎陽虛患者。入冬進補鹿茸、冬蟲夏草、紅參、狗肉、羊肉、參鹿補膏、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十全大補膏等,都可起到補陽禦寒的作用。如鹿茸能提高機體的工作效能,減輕疲勞,改善睡眠,促進食欲,改善陽虛症狀時能量代謝低的病理變化,從而增進年老體弱者病後的身體康複。在冬季的日常生活中,對於新婚夫婦來說,適當地加強營養,好好休息,身體是能很快恢複的。但是,如果隨便服用一些所謂的“壯陽藥”,以尋求刺激,往往會讓身體造成損傷,以至後患無窮。隻要生理上沒病,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肉、蛋、牛奶、魚、豆類等食物,就能滿足人體的需要了。任何藥物,對疾病的治療作用都是有選擇的,壯陽藥也不例外。因此,冬季忌亂進補壯陽藥。
冬季某些女性忌補阿膠
冬季雖為進補阿膠之季,但並不是每位女性皆宜,必須按體質進行,忌盲目性和不分青紅皂白地“蠻補”,否則不僅不會有補養作用,而且有可能出現不良的反映。阿膠具有補血、止血、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強壯體質的作用。所以,體質虛弱、怕冷、容易感冒的婦女,適當服用阿膠,可以起到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的作用。對有便血、月經量過多,引起貧血的女性,阿膠有增進機體凝血、止血、改善貧血的作用,對月經周期紊亂,超前錯後的虛弱患者,阿膠有較好的調經作用。對於肺虛陰虧、幹咳嗽無痰以及陰虛陽枯的習慣性便秘者,阿膠有助於止咳、通便的作用。不過,阿膠同其他補藥一樣,患有內熱較重、口幹咽燥、盜汗烘熱等症狀的婦女,忌用阿膠進補。
冬季進補兒童忌食用人參
冬季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補身體,健腦,錯誤地將人參、蜂王漿等滋補品當成營養品。其實,孩子盲目地服用這些東西,對其身體健康是沒有好處的。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各種人參食品越來越多,不少被冠名以“保健食品”,因其加入了人參而特別受人們的青睞,尤其是受家長們的歡迎。如人參糖、人參餅幹、人參奶粉、人參麥乳精、人參可樂等。這些東西,如果成人(尤其老年人)食用,是有益的。而兒童卻應忌食用。因為,一方麵人參有促進激素分泌的作用,如果兒童吃了大量的人參食品以後,便會以發生性早熟,嚴重影響兒童的正常發育。另一方麵從社會上銷售的各種人參食品來看,均不注明兒童禁用,而那些盼望孩子身體健壯的家長,特意專買人參食品給孩子吃,這對孩子的健康是一個很大威脅。因此,我們提醒家長一定要控製孩子吃含參食品,以保證兒童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冬季進補兒童忌食用人參。
冬季進補兒童忌用滋補藥
人參、鹿茸等曆來被視為冬季滋補珍品。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學習,或在孩子複習考試階段特意買些滋補藥,給孩子增加營養。事實上,這種做法是得不償失的。在服用滋補藥後,一方麵會使兒童鼻孔經常出血、口幹舌燥、大便不通,時間長了,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另一方麵祖國醫學從不用人參給孩子治病。人參具有生津安神、滋補強壯、益肝健脾的功效。服用人參(或人參蜂王漿),並非人人皆宜,更不是多多益善,它隻能作為補品,對病人恢複健康,強身健骨會起到輔助作用。如果不根據身體需要,不分青紅皂白就亂服濫用滋補藥,就會適得其反,產生不良後果。因此,冬季進補兒童忌用滋補藥。
冬季動脈硬化患者忌進補人參
人參作為冬季的一種高級營養補品,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動脈硬化患者忌食之。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的病人是要忌服用人參的。因為,人參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的物質。這種物質是一種具有蛋白特性的肽類物質,其中天門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都具有抗脂肪分解的特性。這種抗脂肪分解的物質,可抑製體內脂肪的分解,促進組織器官的脂肪增加。脂肪的增加,對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來說,對身體健康是相當不利的。所以,動脈硬化,高血壓患者忌食用人參。
冬季慢性腎病人忌用補藥
慢性腎衰屬本虛標實之證,雖然有脾腎氣虛甚或陽虛之證,但根據濕熱之邪貫穿始終的特點,對慢性腎炎的治療,應正確辨證施治,在治療補虛時,應審慎使用溫補之法,尤其是冬季忌用附子、肉桂一類溫燥之補藥。慢性腎衰在濕熱蘊阻、耗氣傷陰的階段,治療應補脾益腎,化濕清熱,用生黃芪、黨參、白術、生地、丹參、知母、黃柏、川斷、寄生等;在正氣虧損、濕熱內盛的階段,治療應當益氣營養,化濕清熱,和胃泄濁,黃連溫膽湯加堿,常用生沙參、黃連、半夏、竹茹、土茯苓、生白術、黑大豆、晚蠶砂等。因為本病的病機,主要是濕熱久羈,致氣陰及營血耗竭,氣損雖可及陽,但陽虛處於從屬地位,氣陰複則陽虛自複。附子等剛燥藥物更傷陰血,誤助濕熱濁邪。可待濕熱之證:基本消失之後,酌情調整健脾補腎、益氣養血的藥物,溫補以溫潤為主。因此,切忌溫燥之類的補藥。
冬季進補忌以藥代食
在冬季進補中,有些慢性病人重藥補而輕食補。其實,藥補不如食補。冬季進補,藥補與食補二者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二者又略有不同。藥補的特點是既能治病,又可滋補;食補則以補養為主,治療為輔。藥補所用的藥,“是藥皆有毒”,用時不可不慎,必須對症下藥。食補所用的都是可吃的食物,一般不存有毒性的問題;服用安全,既不傷膚,又不苦口,人們樂於采用。曆代名醫均認為,“藥物多用於攻病,食物多重於調補”,說明了食療食補的重要性。因此,冬季進補忌以藥代食。
冬季服用補藥忌摻酒
冬季的日常生活中,年老體弱與病後體虛的人,服用些相應的大補藥,對身體是有益的。不過,把藥摻進酒裏喝,對身體危害很大。大補藥的主要成分為:人參、鹿茸、三七、蜂王漿等,每種大補藥均以兩種以上藥物混合製劑。這種混合的大補藥製劑,其藥理主要作用是強心提神、補精益髓、活血助陽。大補藥大熱性質,若再摻酒喝,便會使體內熱上加熱,迅速產生某些惡症。如心動過速、血壓升高、頭暈腦漲、耳鳴眼花等,甚至會出現周身震顫、狂躁不安、呼吸急迫、喉部痙攣。有些還會發生凝血機製障礙,如紫癜瘀癍、黏膜出血、心腦栓塞、嘔血便血、危及生命。患心血管疾病的人,還會使病情惡化,甚至會發生暴亡。另外,大補藥摻酒,會令藥中某些成分破壞或轉為毒性物質,喝後對機體危害也較大。因此,冬季服用補藥忌摻酒。
冬季進補服用藥酒忌過量
冬季進補所服用的藥酒,都是用藥物浸泡過的。凡是藥物過量必會有毒性。但是,在冬季進補中,有的老年人喜用藥酒代酒飲。其實,這是不合適的。因為,藥酒是針對不同疾病或體質應用的,如藥症不合反而會引起副作用。若陰虛內熱的人服鹿茸酒,會“火上如油”,使病症加劇。如果服用藥酒過量,對身體健康很不利。因此,冬季進補服用藥酒忌過量。
冬季進補有些人忌服用藥酒
冬季,是服用藥酒的好季節。不過,以下三類人忌服用藥酒:第一,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冬季進補時,應忌服用藥酒。第二,小兒冬季不宜進補,更忌服用藥酒。第三,患肝炎、心衰、癲癇、腎功能不全、高血壓、消化道潰瘍、肝硬化及對酒過敏的人,冬季進補,忌服用藥酒。
冬季吃補藥忌喝茶
冬季吃補藥忌喝茶。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能與補藥中含有的皂甙、生物堿結合,產生不可以被人體吸收的沉澱物,大大地降低補品的補益作用。冬令進補,常用的人參、黃芪、首烏、熟地等補藥,均含有較多的生物堿和其他活性物質。因此,冬季在服用補藥時,忌同時喝茶,更不能以茶代水,送服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