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這本書寫到這兒,我想說的,我所能說的,都已經差不多了。

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孩子正在緊張地迎接高考。無論是對孩子自己,還是對我們整個家庭,這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和天下的父母一樣,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進一所不錯的大學,打開自己的理想大門。在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的時候,我能夠感受到越來越緊迫的空氣。我一直在想,我能為孩子做什麼呢?

我們家的電視,已經很久沒有打開過了。我聽過很多家有高考生的父母說過,為了給孩子一個安寧的環境,他們走路都是躡手躡腳的,電視不敢看,說話不敢大聲。這個寧靜的環境裏,事實上充滿著硝煙的味道。我不知道孩子會不會喜歡,但如果是我,我會感到壓力。我沒有看電視,是因為我沒有時間,我必須趕書稿。有時候,兒子看書累了,會走進我的書房,看看我在幹什麼,當看見我埋頭在電腦上敲打文字的時候,兒子會很懂事地安靜地走開,偶爾還會關切地問問我書稿的進度。我沒有刻意為之,但我感覺得出,這反而恰好給了孩子一個非常好的氛圍,讓他感受到,我們都在為著自己的事情做出努力。這是一種力量的傳遞,孩子給我的,以及我給孩子的。

我恍然明白,這就是環境。

我們能給予孩子什麼呢?生活條件?物質環境?言語鼓勵?精神支持?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必要的。而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精神的力量。我有一位遠房親戚,她每天在菜市場賣菜,孩子放學回到家,做完作業後,就會跑到菜市場去,不是去玩,而是幫媽媽賣菜。從小到大,都是這樣。他從來不以賣菜的媽媽自卑,也從沒有因此影響到自己的學習,相反,媽媽的一言一行,都給了他莫大的激勵。他最終獲得了美國一所著名大學的博士學位。媽媽傳遞給他的,不是怎樣去學習,也不是煩瑣的叮嚀,更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自己不自卑、不自餒、不放棄、不低頭的生活態度。這種態度感染著孩子,給孩子源源不斷的力量。

我們能給孩子怎樣的物質環境,其實並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給予孩子什麼樣的精神環境。孩子從你那兒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和支持,他就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要說的是,也許你無法為孩子選擇或改變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且無法選擇的環境。因此,說到底,幫助孩子適應各種環境的改變,首先要做的,就是父母對於各種環境的適應和改變。

你適應了,孩子才有可能適應。那麼,親愛的父母們,你們適應了嗎?你們做好了準備嗎?

2012年春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