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垓下大捷,畢其功於一役
——劉邦:弱勢大贏家
疲憊的楚河漢界
一、漢城楚寨,持久對峙
●“若烹我父,請分我一杯羹”
項羽在梁地前線正和彭越作戰時,聽到成皋陷落的消息,立刻放棄梁地的作戰計劃而急速回防。此時項羽心中最擔心的,並不是成皋的失守或曹咎和司馬欣的安危,而是他新近的愛妃虞姬。
虞姬出生於今天的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虞家溝,和項羽的家鄉下相(今天的江蘇省宿遷市城南)相距不到一百裏。
項羽和劉邦完全相反,他生性不喜愛女色,終其一生,他都未正式冊立過皇後。雖已二十七歲了,但項羽一直沒有喜歡的女性,一直到一年前碰到虞姬為止。
項羽對虞姬最初的昵稱是妙戈,將她冊封為“美人”後,項羽又將她昵稱為虞美人。不論是妙戈還是虞美人,從這些稱呼中,都可以看出項羽對自己一生唯一的這個女人,是多麼的喜愛了。
正因為喜愛,所以項羽在行軍作戰的時候,都要把虞姬帶在身邊,好能較方便地見到她。征討梁地因所需時間不多,項羽便把虞美人留在成皋營殿裏。如今成皋失守,項羽不禁憂心如焚。其實,項羽不知道,司馬欣出城營救曹咎時,便自知大勢已去,所以他命令虞美人的專職保鏢趕緊保護虞姬出城,投奔鎮守滎陽的鍾離昧軍營。
聽到成皋失陷的消息,機智的鍾離昧便立刻將軍隊部署於滎陽東邊防線,以免使滎陽成為孤城。劉邦的大軍也很快包圍了鍾離昧,但楚軍防衛工事堅固,漢軍暫時對他束手無策。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項羽已趕回滎陽戰場。
劉邦於是下令漢軍退守廣武險阻之地,項羽也立刻追到,雙方在廣武形成對峙局麵。
進入廣武山,是劉邦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部署。廣武位於黃河南岸,地處滎陽和成皋之間,是個小台地,因此通稱廣武山。在廣武山西麓的高地上,築有數個黃土大穴,這裏便是秦王朝重要穀倉——敖倉的所在地。隻要屯兵在廣武高地,便可享有敖倉糧食,而且此地地勢險峻,由東麓山下要攻打廣武台地非常不容易。而且攻打成皋之先,劉邦已令人在此築寨、鑿坑、設柵,擁有相當堅固的防禦工事。
劉邦的營寨東麵有個小河澗,通稱廣武澗,澗的對麵是個較小的台地,項羽便將楚軍營寨建構在這個地方。接下來的一年間,項羽和劉邦便在這裏長期對峙,因沒有解決好糧秣供應問題,楚軍的力量也在這一段時間急遽衰弱。
後人將劉邦的陣地稱為漢城,將楚軍的營寨稱為楚寨。
項羽的軍隊除了廣武前線外,尚需供應滎陽城軍民的糧食補給,這是相當龐大的負擔,但敖倉卻在劉邦的控製中。因此漢城擁有大量糧食,楚軍的補給卻在急速消耗中,這對攻擊的一方是非常不利的。由於彭城方麵的補給線長,運送困難,彭越的遊擊隊又經常在梁地打劫,使楚軍的糧秣供應更加困難。項羽作戰一向火急,又十分講求效率,因此他對糧食的規劃一直做得不好。倒不是他不懂得糧秣的重要,而是過去他從來不必為這件事苦惱。這次他卻被劉邦拖住了,使糧食補給成了無法解決的大問題。這是項羽第一次因為糧食而感到苦惱,所以他也的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項羽希望盡快和劉邦決一死戰。他想到一個逼迫劉邦的好辦法,立刻下令部屬火速由彭城帶來劉邦的家屬。彭城大敗時,劉公和呂後等全都被項羽俘獲。項羽在楚寨前麵做了一個大刀俎,將劉太公全身赤裸地綁在上麵,準備烹殺他。劉邦聽到報告後,立刻趕往城上觀望。
項羽派人大聲喊話:“漢王聽著,項王有令,如不盡快下來決一死戰,便烹殺你的父親劉太公。”
劉邦見狀,心裏非常難過,不過他知道此事若不小心處理,可能會危及全軍的安全。雖然明知這是項羽的“陰謀”,但事關漢王的骨肉親情,張良和陳平等謀士也不敢有什麼建議,隻有讓劉邦自己去決定了。劉邦見眾人都不說話,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現在隻有靠自己了,誰也幫不了他。想到這裏,劉邦索性心一橫,扯起大嗓門在城牆上回答道:“我和項羽當年同時受命於楚懷王,並歃血為盟,結拜為兄弟,既是兄弟,我的父親不也就是你的父親嗎?如果你想烹殺自己的父親,也請分一杯羹給我喝吧,我倒真想嚐嚐是什麼味道呢!”
項羽見劉邦如此無賴,惱怒至極,立刻下令烹殺太公。
這時候項伯也在跟前,他立刻勸阻項羽:“天下事每人各有看法,殺害劉公對我們不見得有利,可能還會引發不必要的人身攻擊。爭奪天下的人,通常是無法顧及親人的,殺了他對我們也不會有什麼幫助,更何況殺人父母,可能會惹出意外的災禍!”
項羽也覺得殺害無辜的宿敵的長輩會破壞自己的英雄形象,便接受了項伯的勸阻。項伯出麵勸阻項羽,固然其中含有報答劉邦知遇之恩的因素,但也不能說他不是在為項羽著想,以楚人的習俗,殺害千萬敵人者為英雄,而謀害有地位又無力反抗的人則為懦夫。項羽之所以接受了項伯的建議,大概也因為已經顧慮到了這些。
總之,劉邦以一副極其無賴的嘴臉說出那句“若烹我父,請分我一杯羹”後,項羽不得不中止了自己的這個殘忍的行為,將劉太公又押回了楚寨,令人嚴加看管起來。
劉邦的話,讓項羽陷入了尷尬。這需要智慧,也需要修養。與人展開爭論時,總是以采取冷靜的態度為妙,這是你能取得勝利的保證。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學會耐得住攻擊並懂得有效的反駁。下麵這幾個例子,可以讓我們看一下,一個有智慧的人,是怎樣抓住對方的弱勢來進行有效反駁的。
○有一次,一位品行不正但很有名氣的人,到一個畫家家裏作客。這個徒有虛名的人對繪畫一點也不在行,但卻指著畫家的畫批評說:“畫中人的膚色好象畫得紅了一點兒。”於是畫家很鄭重地回答說:“因為看到你這樣的人來訪,而感到有點羞愧的樣子。”這個人張了張嘴巴,一時說不出話來了。
○一位長得很瘦的作家,和一位體態肥胖的評論家相遇。評論家嘲笑作家說:“看到你,隻能讓人聯想到現在我國正在鬧饑荒。”作家一聽,就微笑著反駁他說:“看到你,就會讓人聯想到,為什麼我國會鬧饑荒了。”這個胖子評論家自以為很幽默,殊不知強中更有強中手,以其不遜之言還置於他,讓其猶如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
○有一位聰明而有頭腦的人,唯一的不足是他的體型短小。有一次,某位人高馬大的人與他發生爭吵,最後鬥嘴鬥不過,便憤憤地說:“你這矮鬼,我一口就可以把你吞下去。”“要是這樣,你肚子裏的大腦一定比你的頭聰明。”聰明的人說。
○一位很有智慧的官員,有一天與其政敵在一條橫跨在泥濘道上的跨板上相遇了。兩人同時上這跨板,而跨板寬隻允許一個人單行。但誰也不願意自己後退一步,最後,政敵先開口道:“我是絕不會給無賴讓路的。”“我卻相反。”智慧的官員答道。說著,他走下跨板,讓政敵走過去。表麵上看來,好像是他給政敵做了讓步,但是他是給“無賴”讓道,在精神上仍然占了上風。
這些幽默中,充滿了睿智。在現實中,我們不妨也學習一下,提高這種反駁的技巧,才能做到以其人之道還製其人之身的效果。
下麵這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件事,也是成功地運用了以其人之道還製其人之身這個策略的。
一九四五年,德軍退守奧德河——尼斯河西岸一線,企圖頑強扼守設置的防禦陣地,布置了一百萬人的兵力,一萬零四百門火炮和迫擊炮、一千五百輛坦克。德軍還專門從退役軍官中挑選了善於防禦作戰的歌德哈特·海因裏奇上將,擔任“維斯拉”集團軍總司令,妄圖將蘇聯紅軍阻擋在奧德河一線。
蘇軍的戰役企圖殲滅德軍防禦集團,奪取柏林,迫使德國投降。在進行戰役準備時,蘇軍統帥朱可夫將軍想出了一個心理攻擊的計謀。
一九四五年四月十六日,黎明前兩個小時,蘇軍發起了對德軍的進攻,空中升起數千枚五彩繽紛的信號彈,這是蘇軍發起總攻的信號。霎那間,在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掩護下,一百四十部探照燈,加上所有坦克和卡車的車燈一齊打開,一千多億度電光射向德軍陣地,照得德軍無法睜開眼睛,許多德國士兵把它當成了一種新式的神奇武器而驚恐萬狀。緊接著,數千門大炮、迫擊炮和“卡秋莎”火箭炮,開始猛烈轟擊,德軍整個防禦陣地一片火海。蘇軍勢如破竹,突破德軍的堅固防線,攻占了柏林。
其實,朱可夫的這個計謀,是從德軍那兒學來的。現在又用它來打擊德軍,正可謂以其人之道還製其人之身吧。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空軍就在炸彈上安裝了專門的附加器,使炸彈落地時,產生強烈噪音;一些飛機俯衝掃射,特地打開警報器,發出刺耳的聲音,遭受襲擊的人群,神經係統受到強烈刺激,失去心理平衡而手足無措,呆若木雞。
朱可夫將軍利用了普通的探照燈,在德軍心目中變成了神奇的武器,使德軍心理處於失控狀態,嚴重危害了作戰情緒和戰鬥力。在戰場上,這種恐懼情緒,使人失去正常思維和自控能力,甚至導致行為反常,精神崩潰。
其實,我國古代對這個計謀的運用,已經很普遍了。宋朝時,交趾國向宋朝進貢一頭異獸,說是麒麟。司馬光認為誰也沒有見過麒麟,是真是假很難斷定。如果是真麒麟,這麒麟不是自己來的,並不是祥瑞;倘若是假麒麟當真的留下了,必定被遠方的蠻夷所恥笑,希望朝廷厚賞來使,而把“麒麟”交還他帶回去。
司馬光巧妙地抓住了“真”與“假”的兩個麵,一一給予否定,用智慧的思辯向朝廷說明無論交趾國的“貢麟”是真是假,接受下來對朝廷都沒有好處,用“以其人之道還製其人之身”這個計謀,把“貢麟”交還給交趾國的來使。
●“我寧可鬥智,不願鬥力”
越來越危急的糧秣問題,已經開始讓項羽叫苦連天了。因此,與劉邦速戰速決,就成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為了讓劉邦出陣和自己硬碰硬地決一死戰,項羽想了不少辦法,軟的硬的,光明的與陰暗的,包括要烹殺他的父親,都試過了,但都因劉邦臉皮太厚,項羽總是拿他沒辦法。
項羽無奈,隻好正麵向劉邦發出挑戰了。他派人到漢城向劉邦下戰書:“連續幾年來,天下一直動蕩不安且戰亂饑餓頻仍,原因都來自我們兩人的爭戰。因此我建議,我們兩人應依循楚人古代的尚武精神,單挑獨鬥以定勝負,不要讓天下無辜的黎民百姓為我們遭受顛沛流離的痛苦!”
若真的單挑獨鬥,麵對麵的赤膊而戰,一百個劉邦也不是項羽的對手。對此,劉邦當然非常清楚,因此他絕不願中了項羽的“詭計”,隻笑著請楚軍使者回去傳話:“我寧可鬥智,不願鬥力!”
與劉邦和項羽的對話簡直如出一轍的是,三國時,在討伐董卓之初,曹操和袁紹曾關於智謀問題有過一段精彩的對話。袁紹問曹操:“如果討伐董卓不能成功,你打算到什麼地方去占地盤?”
對袁紹的問話,曹操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你以為我應該到哪兒呢?”
袁紹也沒有直接回答曹操的話,而是驕傲地說:“我南麵據守黃河,北麵依靠燕、代,再向西北吞並烏桓、鮮卑、南匈奴,然後再向南爭天下,這樣,大概就可能成功了!”
聽了袁紹的這番話,曹操也毫不客氣地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依情理而使用之,讓人盡其材,就可以無往而不勝。”
人盡其材,便可以無往而不勝!
劉邦想要的,也是智,而不是力。
當然,項羽也不會真的笨到相信劉邦會同意和他單挑獨鬥,他隻想借這個舉動來嘲諷劉邦的缺乏勇武精神而已。因此,項羽隨後又立刻派出三個敢死隊員,輕裝站到漢城前麵向漢軍挑戰,並譏笑漢軍陣營是有其主必有其臣,都是一些酒囊飯袋,廢物,臭狗屎,造糞機器。 這一招,還真的見了效,對漢軍的士氣影響很大,將士們都為此憤憤不平,摩拳擦掌地想出城決戰。為了鼓舞士氣,劉邦特別派一名來自樓煩的騎射手騎馬出城,並在飛馳中以箭射殺楚營的三位敢死隊員。
漢軍頓時為之雀躍,楚軍頓時一片嘩然。
樓煩屬塞外遊牧民族,以擅長騎射而著稱,這位騎射手或許正是樓煩族的勇士。劉邦入關後,曾大量編組秦地戰士,大概也招募了樓煩族的兵團。
項羽的攻心戰術,碰到了劉邦的硬釘子上。
項羽大怒,親自披甲持戟,站到漢城外向漢軍挑戰。樓煩勇士又急馳而出,欲射項羽。項羽哪裏把這個小卒放在眼裏,隻見他怒目圓睜,一聲大吼,聲如巨雷,聞者無不失魂喪膽。樓煩勇士因而不敢瞄準項羽,雙手抖得連弓箭都拿不住了,隻得火速退回城中,再也不敢出城挑戰。
剛才還在歡呼雀躍的漢軍,隨即變得鴉雀無聲,而楚軍陣營卻被項羽的蓋世氣概鼓噪起來,頓時一片叫好聲。
劉邦見項羽隻身冒險來到陣前,竟一聲大吼便嚇退了他的神射手,也驚訝得半天說不出話來,暗暗慶幸自己沒有出去和項羽“鬥力”,如果是那樣可就慘透了,恐怕此時已經被這個“霸王”撕成了碎片。
中國古代戰爭中,雙方在對陣時,都會擂起戰鼓,聲音越高,士氣就越旺盛,士兵的鬥誌也就越強。春秋時,魯國與齊國打仗,就先讓齊國擂鼓,開始時鼓聲驚天動地,齊軍士氣高昂。魯軍按兵不動,漸漸地,齊軍戰鼓聲越來越小,士氣也就漸漸地低落下去了。這時,魯軍猛擂戰鼓,一鼓作氣,將齊軍打敗。
在雙方對壘時,人的形體動作,也是增強信心的一種有力武器。俄國大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名篇《麻雀》,寫了一隻老麻雀為了救從樹上掉下來的小麻雀,衝到獵狗麵前,張開全身的羽毛,惡狠狠地盯著想傷害它孩子的獵狗,最後竟把獵狗嚇傻了。
三國時,曹操準備攻打吳國的孫權,便利用了威懾的力量,把水軍的數量故意誇大,以此來恐嚇孫權,目的是讓孫權不戰而降。的確,當東吳將領剛聽到曹操率領八十萬水軍征討時,有不少人還真被曹操的氣勢嚇住了,紛紛主張投降曹操,要不是孫權在周瑜的勸諫下抗曹的態度堅決起來,說不定曹操的計謀就會得以實現。
在與人交往中,特別是在經商中,增強自己的威懾力,對自己的事業,是有很大好處的。
世界著名拳王阿裏就很懂得威懾這個策略,他在比賽前告訴記者:“我將在五分鍾之內把對手打倒,讓他無招架之力!”阿裏的對手聽到這些話後,自信心開始動搖,不敢肯定自己的實力。
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對恐嚇策略,動用得可謂得心應手。
據說,年輕的葉利欽從烏拉爾工學院建築係畢業後,被分配到烏拉爾重型管道建築托拉斯,任工業項目建築工地的工長。
任工長期間,葉利欽曾同犯人們一起幹過活,他發現這些人的工資並非按勞取酬,而是僅憑他們自己上報的情況確定的。因懼怕這些亡命之徒,管理犯人的幹部,對此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不知道。
年輕氣盛的葉利欽看到這種不合理現象後,決心實行改革,根據犯人們完成的工作量來計算出相應的工資數額,這樣一來,犯人領到的工資自然比以前少得多了。
葉利欽的這一改革剛實行不久,就遭到了犯人們的激烈反對。一天,一個亡命之徒提著斧頭闖進了葉利欽的房間,威脅他說:“小子,你活膩了?快把工勤單給我老老實實地填好,不然老子就一斧頭劈死你!”
看葉利欽沒有反應,犯人就舉起鋥亮的斧頭晃了晃,奸笑一聲說:“我是一個犯人,沒什麼好怕的。我將你一斧頭劈成兩截,那時你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葉利欽始終微笑著,盯著這個犯人的眼睛,突然朝他猛吼一聲:“給我滾出去!”
這一聲,雄渾有力,在小小的房間裏更不啻晴空炸雷,取得了出奇製勝的恐嚇效果。犯人一下子垂下了雙手,斧頭也掉到了地上,一轉身,灰溜溜地逃出了葉利欽的房間。
恐嚇的前提之一,便是氣勢洶洶的樣子要裝得像模像樣。隻有對方產生了怯意,才能將對方唬住。一個膽小自卑的人無法使用恐嚇,弄不好還會害了自己。以小充大,以弱棄強說到底是勇氣的較量,意誌的搏鬥。但實行恐嚇策略時一定要注意,不知對手深淺容易弄巧成拙,所以風險很大。
●“項羽射中了我的腳趾頭”
雖然在糧食補給及戰略防守上,劉邦的漢軍占有絕對優勢,但楚軍是攻擊的一方,氣勢上比漢軍強得多。劉邦明白,如果繼續讓項羽鬥勇逞強,漢軍的士氣便會隨之降低,而士氣對於軍隊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既然項羽敢親臨第一線,劉邦也不能太示弱,於是他決定也以牙還牙地到陣前去“活動活動”。這一次,劉邦表現得比項羽更勇敢,也更瀟灑,他居然連盔甲也不戴,隻穿著便服就跑到漢城外的高地,和全副武裝的項羽隔著廣武澗對峙著。
劉邦大概曾作過估算,認為楚軍的弓箭絕對射不到他,所以他才這麼大膽,竟然一個人來到了廣武澗邊和項羽對峙。
這樣一來,不僅漢軍對主帥的勇猛深感佩服,連楚軍也對劉邦的膽量大為驚訝。聽到漢營軍士的歡呼聲,一向愛熱鬧的劉邦膽子更大了。他慢慢地走到澗邊,背著雙手,向楚軍大聲喊話:“項羽聽著,像你這種殘忍無道的人,哪有資格和我單挑獨鬥呢?你有十大罪狀,我要代表天下人來控訴你!”
項羽聽了,氣得哇哇大叫。
這下,劉邦更神氣了,他大聲喊話:
“第一,你違反楚懷王當初和我們的約定,把我貶到漢中,是你缺乏信用的罪狀。第二,以自私的動機,謀殺卿子冠軍宋義,是以下犯上的罪狀。第三,解除趙國邯鄲之圍,完成任務後卻不回報懷王,私自強迫諸侯軍隊攻入關中,這是蔑視君王、欺侮諸侯的罪狀。第四,火燒秦國宮室,盜掘始皇墳塚,私自侵占公產,是不仁不義的罪狀。第五,子嬰已經投降,卻又被你殺害,是你不顧禮法,違反天下公義的罪狀。第六,以欺騙手段坑殺秦國子弟兵二十萬於新安,是你殘暴無信的罪狀。第七,自己占有最好的領地,卻放逐各國故主,是你自私自利的罪狀。第八,將義帝放逐到偏遠地區,又侵占韓王領地,私自占領梁、楚的精華區,是你違背公義的罪狀。第九,派人暗中謀害義帝,更為天理所不容。第十,主宰天下為政不公平,又不顧信用,為天下人所不容,大逆無道,罪不可赦。如今,我率領義兵,號召諸侯共同討伐你這個奸賊,像英布這種刑餘之人都痛心你的罪狀,公然征討你,你哪裏有資格向我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