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會適應,做生活的主人和贏家(1 / 3)

1.學會適應,做生活的主人和贏家

生活是一片大海,你是大海中的一葉小船。生活的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驚濤駭浪;時而陽光普照,時而暴風驟雨;你的小船時而一路順風,時而大起大落;時而昂首挺進,時而迷失方向。要架好人生的小船,要順利駛向成功的彼岸,就要提高生活的能力,掌握生活的技巧,成為生活的主人和時代的弄潮兒。

國王的考驗

有一個國王一直教育自己的臣民要養成良好習慣,並努力鍛煉勤勉與細心的能力。他常常對臣民說:“如果老百姓隻抱怨或者期待他人幫自己解決問題,那麼好事就不會降臨,上天隻賜福給那些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的人。”

為了實施一項教育計劃,一天晚上,國王悄悄溜了出去產,把一塊石頭放在通往王宮的路上,然後躲在一邊觀察後麵將來發生的事。

國王首先看到一個架馬車的農民迎麵走來,車上載滿了糧食。

“是誰這麼粗心大意?”這位農民見了石頭,邊說邊讓馬車轉彎,繞過石頭。“是哪個懶人不把石頭搬走?真令人生氣!”盡管他在不斷地抱怨,卻碰都沒有碰那塊石頭。

接下來,一位年輕的士卒唱著歌往這裏走來。他心中還想著自己在戰場上的英勇,並未看到石頭,直到石頭差點把他絆倒。他生氣地舉起劍,大聲咆哮:“哪個混蛋把石頭丟在這裏?為什麼沒有人把它搬走?要是把人絆倒了怎麼辦?”然後,他跨過石頭走遠了。

此後,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不斷有人打此經過,但依然沒有人打算移動這塊石頭。

直到一天晚上,一個貧窮的苦力夫正好從這裏經過。他已經幹了整整一天的活兒,非常疲憊,但是他看到了石頭,自言自語道:“這麼黑的天,如果有人經過這裏會被石頭絆倒的。我要把它挪開。”

他開始搬石頭,石頭很大,他又非常勞累,移動起來很艱難,但是他最終還是將它移到了路邊。但讓他驚訝的是,石頭移開之後,下麵竟然有一個盒子。盒子上麵寫著一句話:“送給般開石頭的人。”他打開蓋子,裏麵裝的是滿滿黃金!

當農民與士卒以及其他人聽到消息後,馬上趕到曾經放石頭的地方,在附近仔細尋找,希望也能發現一塊黃金,但他們失望了。

國王對他們說:“別再找了,好事不會降臨到所有人頭上。我隻是想以此告誡你們,生活經常會遇到障礙與重擔。如果選擇繞過,可能會因此失去機會,逃避的代價往往是失望。”

生存一點通:

生活中的困難就像那個大石頭,遇到困難和障礙是常有的事。這時,是繞著道走,還是“搬開”它們?繞開它們,似乎萬事大吉,卻可能失去某種機會,帶來某種遺憾,甚至可能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如果迎著它們上,不怕艱難險阻,並設法戰勝它們,或許幸運就降臨在我們頭上。所以,當我們確立了某個奮鬥目標時,不要害怕前進路上的那些“石頭”,也不要試圖繞開它們,而要“搬開”它們,掃清道理,直至實現自己的理想。

危險和安逸

從前,南海岸邊有一個小漁村,每天清晨,當太陽射出萬道霞光時,漁民們就揚帆出海了。有時,為了讓附近村鎮的居民能吃上魚,他們常常要冒著生命危險到深海去捕魚。因此,一些船隻免不了會觸礁沉沒,船上的人也會送命。雖然浩瀚的大海常常威脅著漁民的生命,但大海照樣吸引他們出發,每天都上演著海上鬥浪的故事。

一天,李全的父親打漁時,被海浪吞沒了。其他漁民來到李全家裏,對他母親說:老李的船被海浪打翻了,他再也回不來了;雖然大家想盡了辦法,也隻找到船隻,也是傷痕累累。

李家母子悲痛欲絕,沉入長久的悲痛之中間。然而,次日一早,李全就把船交給修船人,他打算繼承父親的事業,等船修好後,再到海裏去打漁。

這天,李全到市場去買漁網,碰到了財主的兒子張富。李全同他關係很不錯,每次碰到他,總要閑聊一會兒。張富問:“怎麼,又要買漁網?”

“是啊,我明天要駕父親的船去捕魚。你去嗎?”

“什麼?去捕魚?不去,我害怕。”

“害怕?有什麼害怕的?”

“當然是怕大海了,你忘了你父親是怎麼遇難的?”

“當然記住,可那又怎樣?”

“你不害怕嗎?”

“有什麼好怕呢?我是漁民的兒子,漁民是從來不怕大海的。”

“那麼,請你告訴我,你祖父是什麼的?”

“他也是漁民。”

“他是怎麼死的?”

“他出海時遇上了狂風巨浪,再也沒有回來。”

“你曾祖父呢?”張富驚奇地問道。

“也死在海裏了。他更加敢於冒險,他駕著船,非洲東海岸去采珍珠,潛入水裏後,再也沒有上來過。”

“你看,你的家人一個個都死在海裏,你還要下海捕魚。”張富驚漢不已地說。

李全笑了笑,又問張富:“我聽說你父親最近也去世了,他死在哪裏?”

“他是在睡覺時死的,他年紀已經很大了,當丫環人去叫他起床時,發現他已死去多時了。”

“你祖父呢?”

“他也活了一大把年紀,最後病死在家裏。”

“你的曾祖父呢?”

“我聽說他臥床很久,也是病死在家裏的。”

“我的天啦!他們都是死在家裏的,而你現在還住在那個家裏,難道你就不害怕嗎?”

生存一點通:

“他們都是死在家裏的,而你現在還住在那個家裏,難道你就不害怕嗎?”多麼有力的反諷!其實,生活的法則就是這樣:造物主製造了兔子,同時又製造了老鷹。因為有了後者,兔子才煉就了一雙快腿;因為有了前者,老鷹才煉就了一雙利爪。大自然就這樣賦予她的生靈以生存之道。如果沒有生命威脅,兔子還會跑嗎?如果不存在溫飽問題,老鷹還能有一雙利爪嗎?人生下來,注定是要奮鬥一番的。幸福、快樂、富足和榮耀,都是在奮鬥中獲得的,盡管奮鬥之途充滿了危機,甚至生命危險,但這不足以阻礙人的努力。離開了奮鬥,永遠躲在安樂窩裏,就永遠沒有機會嚐到奮鬥與冒險的滋味。

無形的水

誌夫在社會上總是落魄,鬱鬱不得誌,於是便有人向他推薦一位高人。

他找到高人,向他請教。高人深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問:“這水是什麼形狀?”這人搖頭:“水哪有什麼形狀?”高人不語,隻是把水倒入杯子,誌夫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高人無語,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邊的花瓶,誌夫又省悟:“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狀就像花瓶。”高人又搖頭,輕輕提起花瓶,把水輕輕倒入一個盛滿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見了。

誌夫陷入了沉默與思考。

高人俯身抓起一把沙土,歎道:“看,水就這麼消逝了,這也是一生!”

誌夫對高人的話咀嚼良久,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您是通過水告訴我,社會處處像一個個規則的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盛進什麼容器就是什麼形狀。而且,人還極可能在一個規則的容器中消逝,就像這水一樣,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無法改變!”這人說完,眼睛緊盯著高人的眼睛,他現在急於得到高人的肯定。

“是這樣。”高人拈須,轉而又說:“又不是這樣!”

說畢,高人出門上,誌夫隨後。在屋簷下,高人伏下身,手在青石板的台階上摸了一會兒,然後頓住。誌夫把手指伸向剛才高人手指所觸之地,他感到有一個凹處。他迷惑,他不知道這本來平整的石階上的“小窩”藏著什麼玄機。

高人說:“一到雨天,雨水就會從屋簷落下,看,這個凹處就是水落下的結果。”

誌夫大徹大悟:“我明白了,水可能被裝入規則的容器,但又像這小小的水滴,改變著這堅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壞容器。”

高人說:“對,這個窩會被成洞。”

生存一點通:

人生如水,首先學會適應,適應不同的環境和條件,適應各種困難和險阻,在複雜的社會和人際交往中,做到得心應手、遊刀有餘。但人又不可一味地迎合環境,人既要有水的韌性,也要有水的堅貞,在一定的時機下嶄露頭角,克服困難,戰勝自我,取得最後的成功。畢竟,人生於世,不是為了被動適應社會,而是為了主動進取,實現自我價值。

沒有依靠的蝸牛

小蝸牛慢慢長大了,開始獨立思考了。一天,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回答:“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隻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想了想,又問:“可是,毛蟲姐姐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笑了,說:“因為毛蟲姐姐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又問:“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說:“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親切地安慰道:“所以我們才有殼啊!孩子,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的是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