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管好自己,駕馭你的言行和舉止
管理能力,其實就是我們的成長能力,這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部分。如果我們從小養成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控,懂得忍耐,做事有條不紊、毫無疏漏;有很強的獨立生活能力,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能推己及人、換位思考,體諒他人的喜怒哀樂……最終,我們就能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也會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與自豪。
柵欄上的釘子
從前,有個脾氣很壞的小男孩。一天,他父親給了他一大包釘子,要求他每發一次脾氣都必須用鐵錘在他家後院的柵欄上釘一顆釘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柵欄上釘了37顆釘子。
過了幾個星期,由於學會了控製自己的脾氣,小男孩每天在柵欄上釘釘子的數目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壞脾氣比往柵欄上釘釘子要容易多了……最後,小男孩變得不愛發脾氣了。
他把自己的轉變告訴了父親。他父親又建議說:“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就從柵欄上拔下一顆釘子。”經過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把柵欄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
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對小男孩說:“兒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的那麼多小孔,柵欄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當你向別人發過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這些釘孔一樣,會在人們的心靈中留下疤痕。你這樣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體,然後再拔出來。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其實,口頭上對人們造成的傷害與人們的肉體沒什麼兩樣。”
生存一點通:
對人亂發脾氣,決不是友好的體現。所以,我們要控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養成愛發脾氣的習慣;一旦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對將來為人處世都是不利的。這種“不利”就在於:它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而且這種傷害是不可逆轉的,即使采取最好的補救措施,也難以彌補留下的傷痕。打個比方,你曾經罵了別人,後來知錯了,一再向人道歉,不要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了,也許這次罵人的經曆會伴隨著那個人的一生,影響他對你的評價。
把信燒掉
一天,公司秘書史旦特來到總裁那裏,氣呼呼地對他說:有一位離職的員工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總裁建議史旦特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個家夥。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總裁說。
史旦特立刻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後拿給總裁看。
“對了,對了。”總裁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訓他一頓,真寫絕了,史旦特。”
但是,當史旦特把信疊好裝進信封裏時,總裁卻叫住他,問道:“你想幹什麼?”
“寄出去呀。”史旦特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這樣!”總裁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裏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麼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生存一點通:
憤怒是一種不好的情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做出出格的舉動,說出出格的語言。憤怒不僅使人際關係緊張,也會傷害身體,於事無補,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所以,控製怒火,使情緒穩定,是我們一生都應該做到的。發怒不好,似乎人人都懂,卻難以根治。這裏,那位總裁給我們出了個好主意:把憤怒寫在紙上,然後燒掉!
給程先生打電話
一個替人割草的雜工給曾雇用過他的程先生打電話說:“您好,請問您需不需要割草?”
程先生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請了割草工。”
這名雜工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
程先生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雜工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
程先生說:“我請的那人也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這名雜工便放下了電話。
此時,這名雜工的同事問他說:“你不是就在程先生那割草打工嗎?為什麼還要打這電話?”
他回答說:“我隻是想知道我做得好不好!”
生存一點通:
對自己做過的事要認真負責,而不是一做了之。這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我們要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檢查自己所做的一切,當然也要了解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以便掌握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從中得以改進,是優點的要發揚,是缺點的要糾正。如此,我們才會健康地成長。
誤 殺
有一個青年,婚後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個孩子。他忙於生活,又忙於看家,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因而他訓練了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孩子,咬著奶瓶喂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狗照顧孩子。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趕回家時,狗立刻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打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牆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劈去,把狗殺死了。
但這時,他突然看見孩子從床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孩子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條死了的狼,口裏還咬著狗身上的肉。
原來,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
生存一點通:
任何冒失和莽撞,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我們遇到突發事件時,首先要學會冷靜分析,找出恰當的解決方法,千萬不能帶著情緒,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蠻幹;學會用理智的大腦控製我們的行為,而不是任意渲瀉自己的某種情緒。莽撞的結果,使人失去了判斷能力,做出既害人又傷己的事情,實在不值得。所以,不管是冒失的習慣,還是莽撞的習慣,我們都要除掉它。
貪圖享樂的蜻蜓
天地間有一隻美麗的蜻蜓。
夏天,陽光明媚,清風習習,一隻美麗的蜻蜓忘情地穿梭於林樹和草叢之間,綠葉為家、無憂無慮,過著不愁吃住的日子。然而,眨眼間就到了冬天,田野裏一片荒涼,好日子過完了,隨之而來的是寒冷和饑餓,蜻蜓再也沒有興趣唱歌跳舞了,它整天滿麵愁容,悶悶不樂。
一天,它爬到螞蟻跟前說:“幫幫我吧,朋友!請你給我些吃的,讓我進來暖和暖和身子,暫借你的窩避寒過冬,春天一到我就走。”
“朋友,我真不明白,整個夏天你都在幹什麼?”螞蟻嚴肅地說。
“夏天我幹了很多事情啊!我整天整天在青草叢中、小樹林裏唱歌跳舞,玩耍遊戲,過得很充實啊。”
“那麼你……”
“我當時滿不在乎,毫無顧忌,痛痛快快地玩了整整一個夏天。”
“哦,原來如此。你的歌聲多麼悅耳動聽,你的舞姿多麼美麗動人呀!現在你仍然可以去盡情地唱歌跳舞呀!”
蜻蜓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生存一點通:
生活中,常見一些人隻顧吃喝玩樂,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等到沒吃沒喝的時候,他們才著急了,急忙向別人求助。所以,我們一定要克服玩樂成性的缺點,做到有勞有逸,該學習、工作時就積極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該休閑的時候就玩個痛快。有時,因為玩樂慣了,把做事當成了一個負擔,結果更不願意學習、工作了,這樣就成了惡性循環。
沙漠中的北極星
在廣袤的沙漠中,座落一個小村莊,它靠在一塊不到兩平方公裏的綠洲旁,從這兒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晝夜的時間。可是在一個叫柯拉爾的科學家發現它之前,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沙漠。據說,他們不是不願意離開這塊貧瘠的地方,而是嚐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這片沙漠。
柯拉爾同當地人交談,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都還要轉回到這個地方來。為了證實這種說法的真偽,柯拉爾做了一次實驗,從小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去。
可是,村子裏的人為什麼就走不出去呢?柯拉爾感到非常納悶,最後他決定雇一個村民,讓他帶路,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準備了能用半個月的水,牽上兩匹駱駝,柯拉爾收起指南針等設備,隻拉一根木棍跟在後麵。
10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800公裏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塊綠洲出現在眼前,他們果然又回到了出發點。這一次,柯拉爾終於明白了,村民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極星。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該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裏,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
柯拉爾在離開這個村莊時,帶了一個年輕人,他告訴這個青年:“隻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麵那顆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年輕人照著去做,三天之後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
生存一點通:
不管做什麼事,要有目標,要有為之奮鬥的方向。方向是人生的希望所在,是奮鬥的動力、精神的寄托,是我們追求的結果。找好了這個方向,一直往前走,隻要不偏離方向,就一定會達到目的地。所以,認準方向很重要。如果沒有奮鬥的方向,就是盲目的奮鬥,最後很可能一事無成。
以自己為鏡
耐爾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些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直到十幾歲的一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耐爾攔住了,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耐爾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瑞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隻有踩著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爬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麵,我在後麵。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瑞大叔依舊走在前麵,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麵。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瑞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裏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兒煙灰也沒有。”
耐爾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瑞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醜,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裏去洗了又洗。而你傑瑞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幹幹淨淨的,就以為他和我一樣幹淨呢,於是就隻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瑞大叔是個瘋子呢。”
耐爾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我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的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耐爾聽了,頓時滿臉愧色。他從此離開那些頑皮的孩子。
生存一點通:
我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奮鬥目標,老是以周圍的人為參照物,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一樣的人,沒有自己的個性,沒有各自的理想和奮鬥目標。為什麼說環境影響人,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同別人在一起時,要時常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別人同化,而要牢記自己的事情,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切勿在玩耍中喪失了自己的誌向。
自己才是如來佛
有一天,如來下凡,遇到一個哲人,正在鑽研人生的問題。如來走到哲人的跟前說:“我也為人生感到困惑,我們能一起探討一下嗎?”
哲人雖然沒有猜到麵前這個人就是如來,但也能猜出他絕非平常之輩。他正要問如來,如來說:“我們隻是探討一些問題,完了我就走了,沒有必要說一些其他的問題。”
哲人點點頭,說:“我越是研究,就越是覺得人類是一個奇怪的動物。他們有時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時候卻非常的不明智,而且往往在大的方麵迷失了理智。”
如來感慨地說:“我深有同感。人們厭倦童年的美好時光,急著成熟,但長大了,又渴望返老還童;他們健康的時候,不知道珍惜健康,往往犧牲健康來換取財富,然後又犧牲財富來換取健康;他們對未來充滿焦慮,但卻往往忽略現在,結果既沒有生活在現在,又沒有生活在未來之中;他們活著的時候好像永遠不會死去,但死去以後又好像從沒活過,還說人生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