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學養為筆,描畫人生的七彩光(1 / 3)

5.以學養為筆,描畫人生的七彩光

生活不隻是為了吃飽穿暖,還要打造質量、提高品位。生活的內涵是豐富的,生活的色彩是斑斕的,為了美好而快樂的生活,為了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有價值和意義,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學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用智慧的大腦加辛勤的勞動,創造更加完美的人生。一個內心空虛、知識貧乏的人,是難以融入現代生活的。

沏 茶

一個青年屢屢失意,便慕名尋到著名的哲學家森一先生,向他請教說:“先生,我的人生處處不如意,如今是苟且偷生,這有什麼意思呢?”

森一先生靜靜聽完這位青年的歎息和訴說,然後吩咐仆人說:“客人遠道而來,快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很快,仆人便送來了一壺溫水,森一先生抓了茶葉放進了杯子,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青年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青年不解地詢問:“先生,貴府怎麼喝溫茶呢?”

森一先生笑而不答。青年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

森一先生說:“這可是從中國進品的名茶啊。”

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嚐,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森一先生又吩咐仆人:“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又過了一會兒,仆人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森一先生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泡了一杯茶水放在茶幾上。青年低頭看去,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令人望而生津。

青年正要端杯,森一先生揮手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在客廳裏彌漫開來。森一先生這樣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肺腑。

森一先生笑著問:“你可知道,同是中國綠茶,為什麼茶味迥異嗎?”

青年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衝沏的水不同。”

森一先生點點頭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複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冬的清冽。世間芸芸眾生,也和沏茶是同一個道理。如果沏茶的水溫不夠,想要沏出散發誘人香味的茶水不可能;你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處處得力、事事順心自然很難。要想擺脫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練內功,提高自己的能力。”

這位青年幡然頓悟,回去後刻苦學習,虛心向人求教,不久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生存一點通:

那些經常抱怨不被重視,懷才不遇的人,其實許多都是“半瓢水”。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試想,任何一個單位或企業,如果離開有真才實學的人,怎麼能發展呢?誰又不求賢若渴、唯才是舉呢?一個屢屢失意的人,大可不必從他人身上找原因,而應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隻有不斷內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發展,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才能在這個人生舞台上遊刀有餘、隨意發揮,進而實際自己的人生價值。

兩隻老鼠

一隻居住在圖書館裏的老鼠和一隻居住在糧倉裏的老鼠相遇了。圖書館裏的老鼠擺出一副學者的架子,傲氣十足地對糧倉裏的老鼠說:“可憐的家夥,為了填飽肚子,你們寧願住在幹燥、憋悶的穀倉裏,那裏除了稻穀之外什麼也沒有。可想而知,隻有物質滿足,缺乏精神享受的生活該有多麼乏味呀!圖書館裏是多麼安靜啊,古今中外,經史子集,我都能看見。”

“這麼說,您一定是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啦。”糧倉裏的老鼠虔誠地說道。

“那當然,每本書的一字一句我都要咀嚼,一頁頁裝進肚子裏。”

糧倉裏的老鼠把圖書館裏的老鼠帶到一座糧倉裏,指著牆角的一外瓶子說道:“您認得字,請看看這標簽上寫的是‘香麻油’還是‘滅鼠藥’?”圖書館裏的老鼠根本不識字,就在它進退兩難之時,有一股香油味從瓶口飄出,於是,它就憑直覺猜測斷定:“這就是香麻油。”

“真的?您看清楚了嗎?”

“沒錯,不信,我先喝給你看。”為了證明自己博學,同時也是為了一飽口福,圖書館裏的老鼠搬倒瓶子就喝了起來。誰知道隻喝了幾口,就渾身抽搐,不久,四腿一蹬,死了。

後來,糧倉裏的老鼠才知道,瓶子上寫的分明是“滅鼠藥”。

生存一點通:

圖書館老鼠的悲劇,就在於它的不懂裝懂,自以為是。它以為自己吃了幾本書,就很有學問,瞧不起別人,實際上,它並沒有多大水平,僅僅是裝腔作勢而已。所以,我們要從小學會謙虛,知道多少是知道,不要因為好麵子,或者好虛榮,就養成不懂裝懂的習慣,其結果是自欺欺人,最後害了自己。

石頭與金子

有一個人,一直覺得自己有才華而不被重用,為此,他愁腸百結,異常苦悶。

一天,他在路上遇見一位著名學者,便詢問他:“請您評一評,命運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

學者聽了,沉默不語,隻是撿起了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並把它扔到亂石堆中。學者說:“你去找回我剛才扔掉的那個石子吧。”

這個人翻遍了亂石堆,結果卻無功而返。

學者又取下了自己手中的那一枚戒指,然後以同樣的方式扔到了亂石堆中。結果,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金光閃閃的金戒指。

這個人一下子醒悟了:當自己還隻不過是一顆石子,而不是一塊金光閃閃的金子時,就永遠不要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

生存一點通:

人的命運各種各樣,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有的幸福,有的悲慘……遇到反差時,一些人習慣於抱怨命運的不公,卻很少從自身找原因。殊不知,是金子終會發光,終會被人備加珍惜;如果是一塊石頭呢?恐怕會被丟之路旁而無人問津。所以,我們不要抱怨命運,首先看自己是不是一塊“金子”,如果不是,那就打磨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早日成為“金子”,一旦成了“金子”,還怕沒有搶著要嗎?

笨人和奇物

有個笨人靠在一塊大石頭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這時,從遠處走來一個奇怪的東西,它周身發著五顏六色的光,七八條腿一齊運動,行走起來非常快捷。

“喂,你在做什麼?”那奇物問。

“我在這兒等待時機。”笨人回答。

“等待時光?哈哈!時機是什麼樣?你知道嗎?”奇物問。

“不知道。不過,聽說時機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它隻要來到你身邊,那麼,你就會走運,或者當上了官,或者發了財,或者娶個漂亮媳婦,或者……反正美極了。”

“嗨!你連時機是什麼樣都不知道,還等什麼?還是跟著我走吧,讓我帶著你去做幾件於你有益的事吧!”那奇物說著就要來拉他。

“去去去,少來添亂!我才不跟你走呢!”笨人不耐煩地攆走奇物。

那奇物歎息著離去。

這時,一位長髯老人來到笨人麵前問道:“你抓住它了嗎?”

“抓住它?它是什麼東西?”笨人問。

“它就是時機呀!”

“天啦!我把它放走了。不,是我把它攆走了!”笨人後悔不迭,急忙站起來走追趕時機。

“別追了,”長髯老人說,“我告訴你關於時機的秘密吧。它是一個不可捉摸的家夥。你專心等它時,它可能遲遲不來,你不留心時,它可能就來到你麵前;見不著它時,你時時想它,見著了它時,你又認不出它;如果當它從你麵前走過時你沒有抓住它,那麼它將永不回頭,使你永遠錯過了它。”

“天啦!那可咋辦呀,我這一輩子不就這樣失去時機了嗎?”笨人哭著說。

“對。這一個失去了,下一個還可以出現。不過,這些時機,很多不是自然走來的,而是人創造的。”

“什麼?時機是可以創造的?”

“對。剛才的一個時機,就是我為你創造的一個,可是你把它放跑了。”

“太好了,那麼,請您再為我創造一些時機吧!”笨人說。

“不,以後的時機,隻有靠你自己創造了。”

“可是,我不會創造時機呀。”笨人為難地說。

“我可以教你。首先,站起來,永遠不要等!然後,放開大步朝前走,見到你能夠做的有益的事,就去做。那時,你就學會了創造時機。”

生存一點通:

尋找成功的時機,也是一項能力。但機會決不是靠等來的,而是靠自己創造的,這是第一;第二,機會一旦有了,就要緊緊抓住,而不能坐失良機。所以,在我們的意識中,不管想幹什麼,都不能有“等”的思想,而要凡事采取主動的態度,創造機會、抓住機會。機會就像“跳板”,一旦踏上了這塊“跳板”,輕輕一揚,就會把我們送到一展才藝的天空。

佛座後麵的老鼠

一隻四處漂泊的老鼠在佛座後麵安了家。

佛座裏的生活實在是幸福極了,它既可以在寺廟內外隨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供品。它甚至還享有別人所無法想象的特權,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它可以隨意咀嚼;人們不敢正視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閑,興起之時,甚至還可以在佛像頭上留些排泄物。

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叩頭的時候,這隻老鼠總是看著那令人陶醉的煙氣,慢慢升起,它猛抽著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類,膝蓋竟然這樣柔軟,說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隻餓極了的野貓闖了進來,它一把將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著佛!”這位高貴的俘虜抗議道。

“人們向你跪拜,隻是因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為你本身的能力!”野貓譏諷道。

然後,這隻貓像掰開一個麵包一樣把老鼠掰成了兩半。

生存一點通:

狐假虎威,雖然也能暫時嚇住人,一旦離開了虎,照樣原形畢露。生活中,有些人不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獲取相應的地位,而是靠關係、走後門,憑著吹牛拍馬的雕蟲小技竊取一席之地,然後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自以為是。人們在他的淫威之下,或許屈服一時,但內心裏對他咬牙切齒。一旦他大勢已去,必然落得牆倒眾人推的下場。

滋 味

小學生約翰聰明好學,勤奮向上。期中考試,他又獲了班上的最佳朗誦獎,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回到家後,他把朗誦稿交給保姆,得意地對她說:“南琳,你念一段給我聽聽,怎麼樣?”

南琳拿起朗誦稿來,仔細地看了一遍,然後結結巴巴地說:“約翰,我不認識這些字。”

約翰更加得意了,他快速地衝進客廳,得意忘形地對父親說:“爸爸,南琳不識字,可是我這麼小,就得了朗誦獎,這是多麼了不起啊。再看看南琳,拿著一本書卻不會讀,我不知道她心裏是什麼滋味。”

父親看了看約翰,沒有說一句話,他走到書架旁,拿下一本書,遞給他說:“你看看這本書,就能體會到她心裏的滋味了。”

那本書是用拉丁文寫的,約翰一個字也不認識。

約翰永遠都不會忘記那次的教訓,無論什麼時候,隻要想在別人麵前吹噓的時候,他就馬上提醒自己:“記住,你不會念拉丁文。”

生存一點通:

知識是無止境的。因為某種原因,有的人學到了一些知識,並且有很深的造詣,但這並不說明,他們的知識已足夠廣博的了;同樣因為某些原因,有的人卻在某一領域知識欠缺,但這也並不說明,他們的知識是一片空白。不管一個人如何有學問,也總有一些學科是他所沒有涉獵的,因此,任何人都沒有驕傲的資本,如果用自己的某一門知識進行炫耀,那是無知的體現。

扁鵲換心

公扈和齊嬰兩人生病後,請神醫扁鵲來診治,在扁鵲的精心調理下,他們的病很快就痊愈了。可是,扁鵲卻對公扈和齊嬰說:“這幾天我發現你們身上還潛伏著一種病,我想再給你們治一下。”

公扈和齊嬰問是什麼病,扁鵲說:“公扈理想遠大,又善於思考,但是在關鍵時刻往往優柔寡斷;而齊嬰剛好與公扈相反,對未來缺乏長遠的打算,然而氣質卻很剛強,喜歡獨斷專行。如果讓我將你們的心互換一下,你們就都可以變得完美無缺了。”

公扈和齊嬰聽了扁鵲的分析後,都願意接受他的建議。於是,扁鵲就為他們實施了手術。他們辭謝了扁鵲後,就各自回家了。

生存一點通:

人不可能事事完美,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當然也會有各種各樣的長處。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會去學習。學習的過程,就是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使自己慢慢趨向完美。雖然達到至善至美是困難的,但能做到增加一些長處、減少一些短處。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不會為自己的不足之處而悲觀,而會努力去學習別人的優點,減少自己的不足之處。

泥猴的價錢

有一位做泥猴的手藝人,他做的泥猴非常漂亮,在市場上賣得很好。後來,藝人的兒子漸漸長大了,藝人就想把自己的手藝傳給兒子,父子倆一起做起了泥猴。

兒子的手藝比父親的手還巧,加上他年輕力壯,幹起活來幹淨利落,他做的泥猴很快就比父親的還好了。起初,他做的泥猴和父親做的賣一樣的價錢。但是,在挨了父親的訓斥之後,他做泥猴就更加仔細了。結果沒多久,他做的泥猴的賣價就超過了父親了。父親做的泥猴每個賣兩元,他做的卻可以賣到三元。然而,父親對兒子的斥責並沒有減少。他對兒子做的泥猴總是不滿意,不是說這兒有不足,就是說那兒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