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風流密道

連通礬樓的密道累月而通。徽宗大喜,每每想及李師師,便從密道而去。起初,後宮佳麗們倒不覺懷疑,後來,一個個奇怪起來,都覺萬歲爺失蹤的蹊蹺。鄭貴妃為謀皇後之位,常去宣和殿探望。雖然徽宗有命,後宮中人不得影響他的正常事務。但是鄭貴妃明白,徽宗在宣和殿時,十有八九是欣賞書畫古玩,哪有什麼正經的事務。

那一日,徽宗退朝之後,在宣和殿裏坐了一會兒,就出來鑽進了密道。鄭貴妃悄悄跟到城牆處,徽宗的影子平空消失了般,就不見了。起初她還以為徽宗真的修道成仙了呢,又一想,不對,當年,李憲弄來的仙丹全是假的,之後,徽宗雖仍尊崇道教,卻並沒聽說他得到什麼仙丹。何況,徽宗已不敢再輕易服用。

鄭貴妃來到宣德門外,尋問守城的禁軍。禁軍都說沒看到皇帝出城。

鄭貴妃回宮之後尋思了一夜,猜出肯定是宮中有通外的密道。前不久,她曾聽宮女說過,宮中進來不少工匠,但是,後來由於施工處被禁軍戒嚴,沒人能夠靠近,就不得而知了。這時聯想起來,便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那麼,徽宗從密道出去做什麼?鄭貴妃心想,肯定是尋花問柳去了。

於是,鄭貴妃將太監李彥喚來,追問他徽宗的下落。李彥吞吞吐吐,不敢實說。鄭貴妃道:“李公公,其實梁師成已經跟本宮說了,叫你來不過是想再證實一下,你放心,本宮也是為了萬歲爺的安危著想,沒有其他的意思,而且,你說出來,本宮也不會向他人透露。”李彥心說:“你嘴上說的好,哪裏會真的保密,若非如此,你聽了梁師成的話,為什麼又沒替人家保密?”不過,李彥終是不敢得罪鄭貴妃的,因此說道:“回娘娘,奴才聽說萬歲爺派人挖了一個密道,可以直接通到宮外。”

“那麼,你知道萬歲爺出去做什麼嗎?”

“這個奴才的確不知,也許萬歲爺隻是想散散心。”

“不會這麼簡單吧?你是真的不知道,還是不敢說?”

“奴才真的不知道,這……這件事知情者隻有楊公公和高大人。”

“你以為本宮不敢去找楊戩和高俅嗎?哼。”鄭貴妃有些生氣,知道再問下去,李彥也不會說出什麼,也許他真的隻知道這些,於是讓他告退了。

這一天徽宗退了朝,鄭貴妃親自煮了參湯,送到宣和殿來。楊戩向裏一傳話,徽宗聽說是鄭貴妃來了,而且送了一碗參湯,不便拒絕,就召了進來。

鄭貴妃極盡關切之意,道:“萬歲爺,妾身聽說您最近常到宮外去,怕您龍體疲累,特意熬了碗參湯過來。”

徽宗一驚,問道:“愛妃從何處聽來?”

鄭貴妃道:“最近宮中到處相傳,說萬歲爺挖了一條密道,到外麵去幽會女子,妾身別的不多想,隻擔心萬歲爺的身體。”說完,偷偷觀察徽宗的臉色,見他果然臉上一紅,便知猜測不假。

徽宗道:“多謝愛妃好意,湯留下,你跪安了吧。”鄭貴妃嘟著嘴巴下去了。到了門外,鄭貴妃從懷裏掏出一粒珍珠,龍眼般大,放在楊戩手裏,低聲說:“楊公公,這是本宮的一點小意思,收下吧。”楊戩受寵若驚,忙低聲問:“娘娘有什麼吩咐盡管說。”鄭貴妃向裏麵瞥了一眼,幽怨地說:“我們當妃子的心情,你應該是知道的。”楊戩悄聲說:“娘娘放心,奴才有機會便勸萬歲過去。”

有了楊戩在徽宗耳邊吹風,鄭貴妃的機會終於來了。

之後,徽宗連續去了鄭貴妃那裏五六次。每一次鄭貴妃都是刻意打扮自己,讓徽宗嚐盡床弟之歡。大觀元年(1110年)十月,鄭貴妃終於得嚐願望,當上了皇後。

鄭皇後成了後宮之首,擔心自己像王皇後那般失寵,所以隔三岔五便給楊戩、李彥、梁師成等徽宗寵信的太監一些好處,讓他們樂於為自己說些好話。同時,也可以得到徽宗的臨幸。

但是,徽宗畢竟貪戀於李師師的美色,對鄭皇後漸漸疏遠了。

俗話說,紙裏包不住火。徽宗與與青樓女子李師師秘密往來的事情,宮內開始有所傳聞。鄭皇後知道徽宗貪戀的竟是一青樓女子後,大為吃醋,對徽宗道:“那李師師不過一妓女,乃一俗脂豔粉,又怎比得上後宮佳麗呢?”微宗道:“李師師國色天香,實乃人間尤物,才藝雙絕,不塗脂粉而麗質天成,你們這些嬪妃,是無人能及的。”鄭皇後道:“縱然她美若天仙,可是萬歲爺乃一國之君,此事若在民間傳開,成何體統?何況青樓之中,人物紛雜,萬一萬歲爺遇到什麼不測怎麼辦?再說,朝廷政務也得由您主持啊。”

徽宗一聽,覺得有道理,便壓住對李師師的相思之苦,終日在後宮中享樂。不過,徽宗畢竟是多情種子,雖然人不到鎮安坊,仍讓高俅等人不時地去給李師師送些禮物。同時,也給了李姥姥一份重金,暗中囑咐她,勿再令李師師接待其他客人。時間一長,鎮安坊裏都知道那古董商人趙乙其實就是當今皇上趙佶,無不駭然。別說還有重金收下,即使分文不給,李姥姥也不敢違背皇上的旨意。從此,李師師所在的西樓清淨了下來。

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升為檢校太尉,成為一品武官,不久又加開府儀同三司一職,領樞密院事,成為大臣中最高的軍事長官。這時候蔡京不在,徽宗加封童貫為開府儀同三司就沒人敢反對了。

童貫升職不久,徽宗還是想起蔡京來。他雖然氣惱蔡京專權,但是,沒有蔡京的日子,他真的不安心。何執中的執政能力,遠遠不如蔡京,遇事處理不果斷,還得徽宗拍板,因此,讓徽宗很煩惱。有時,屁大的事,何執中也要跑到後宮去喊門。徽宗在後宮時,十有八九是在愛妃們的床上,如此久了,哪裏受得了。

一年後,徽宗將蔡京召回,起初,隻讓他在家辦案,三天到講議司坐一次堂。後來,玩興大發的徽宗被朝政糾纏不住,又在左司諫王黼的不斷推舉下,恢複了蔡京尚書左仆射的實權,何執中退為次相。徽宗將朝政交給蔡京,自己樂得風流快活去了。

蔡京重新回到朝廷第一大員的位上,自然忘不了為他出過力的王黼,將他升為禦史中丞、大學士。

王黼這一年已經三十四歲了,在兩位宰相麵前,他本是跟何執中挺近乎的,後來,見蔡京屢倒屢起,這才認為蔡京是他真正的靠山,幫助蔡京恢複了相位。

徽宗重新將蔡京提拔起來,原因是多方麵的,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有蔡京在,他會輕鬆許多,一幹朝政甚至不必自己處理。這樣一來,徽宗就樂得清閑了。徽宗一閑下來,自然要思念李師師了。

莫說這一年來,徽宗思念李師師,李師師本人也是倍嚐相思之苦。

李師師和一般庸俗女子不同,那類的女子與嫖客之間,純屬金錢和肉體的交易,而李師師頗喜歡才情豐富的男人。周邦彥雖然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但因為精通音律,又善於做詞,因此,李師師對他就與一般的嫖客不同。甚至,李師師並不將周邦彥當成嫖客,而是自己的知己。

當然,俊逸儒雅,才藝絕倫的徽宗也令李師師傾慕不已。然而近一年來,不但一般的嫖客不敢登上西樓,連周邦彥也不敢來了,徽宗本人也不見蹤影。李師師每夜與孤燈做伴,未免感到淒冷。

當時,李師師非常欽佩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詞人,那就是名聲一直流傳到現在的李清照。李清照是濟南人。父親李格非,也曾在朝為官,丈夫趙明誠,喜歡考究碑石。而趙明誠的父親,李清照的公公,便是趙挺之,趙挺之在朝廷之中剛正不阿,深為一些正直之士欽佩。

崇寧元年(1102)時,蔡京為左相,趙挺之為右相。蔡京要立元祐黨人碑,將司馬光、文彥博等一百二十人列為“奸黨”,並請徽宗親自賜筆,擺放在文德殿前昭示。趙挺之也曾名類其中。當時,李清照及一些熱血人士,紛紛上表反對。李清照更是寫了一首詩,抨擊此事。蔡京原本想治李清照的罪,於是將其詩上遞徽宗。不料徽宗見詩才出眾,親自在宣和殿裏召見李清照。

當時,李清照隻有19歲,正是女子如花似玉的年紀,加之其清麗絕倫,才貌雙全,徽宗不由得動了心,要將李清照納為妃子,於是屏退左右,下了龍椅,說道:“清照啊,朕非常欣賞你的才情,也欣賞你的膽略,你先坐下來,趙大人的事好商量,先喝杯茶再說。”

徽宗是個見了美女沒架子的人,居然親自給李清照倒了一杯茶。李清照道:“萬歲,公公為大宋江山社稷,其忠心日月可鑒,卻遭人反對,臣女實覺心寒,隻要您肯還公公清白,又比十杯熱茶暖心。”徽宗見她不明白自己的心意,便大膽地走上一步,要去拉李清照的手。李清照後退幾步,正色道:“萬歲,臣女已嫁作他人夫。”徽宗見她正顏以對,頓時索然乏味。說道:“你下去吧,趙大人的事朕會令你滿意的。”李清照深施一禮,道:“那臣女先謝過萬歲了。”徽宗歎道:“不用謝了,隻要你記住朕的這份心意就好。”

隨後,徽宗果然命人撤了文德殿前的昭示碑,並恢複了趙挺之的名譽。

為此事,蔡京一直耿耿於懷,政和七年(1107年),趙挺之死後,蔡京馬上翻出舊賬,剝奪了趙挺之的追封職務。趙氏及兒子趙明誠、兒媳李清照因此被迫回了青州老家。這幾年,李清照隨夫四處便尋碑石,閑來做了不少優美的詞。李清照途徑開封時,免不得要到舊日宅院裏看看,人去樓空,物是境非,心中非常惻惻。一日雨後,原本身體單薄的李清照,偶染風寒,久臥床上,難以起身。而趙明誠早就和朋友約好,要前去潮州,隻好與李清照灑淚而別。

丈夫走後,李清照思念之情日濃,寫了一首《鳳凰台上憶吹簫》來聊寄心情。詞曰:“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一時,這首詞風靡了京城,到處有人吟唱。深居西樓的李師師聽說了這首詞,抄錄下來,每日吟唱,越發覺得詞達心意,頗同自己的情緒,邊看邊哭,有時,連睡夢中也在哼唱。

徽宗終於重現西樓,一陣溫存之後,李師師才覺幹涸的心靈得到了滋潤,眉目間,光彩再現。

自此,徽宗不斷前來,與李師師幽會。

那一日,是鄭皇後的生日,李師師猜測徽宗不會來了,吃了晚飯,便早早地更衣。李師師正欲睡去,忽聞西樓之上傳來腳步之上。

這一年多來,除了徽宗,李姥姥已經嚴禁他人再踏西樓。李師師心中一喜,暗道:“想不到皇上能在今日到來,可見他對自己也是一片真心。”

李師師整了整睡衣,赤足便去開門。

“萬歲……”門開後,李師師愣住了,原來,這次來的不是徽宗,而是她心中另一個情郎周邦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