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兵士去報了方七佛。方七佛聽說呂師囊來了,心知是吃了敗仗,於是親自登上城樓,見果然是呂師囊,便讓人開了城門,放他進來。呂師囊一見方七佛便拜。方七佛道:“呂樞密,瞧你這副狼狽的樣子,是不是剛和官兵交過手?”
呂師囊道:“方將軍,官兵太神武了,您快做好準備吧?他們馬上就要殺到了。”
方七佛冷笑道:“呂樞密,你說本將應如何準備,是棄城而去嗎?”
呂師囊一愕,道:“官兵勢力強大,躲一躲也是可以的。”
“大膽。”方七佛道:“你守城不利,失我神威,又妖言惑眾,渙散軍心,不殺你不足以警眾,來啊,給我拉下去砍了。”
左右趕緊勸告,說呂師囊畢竟是投奔而來,如斬了,恐引起其他義軍恐慌。方七佛便給呂師囊五千人馬,讓他出城待敵。
傍晚時,官兵趕到,先行部隊仍是王淵的人馬。由於天黑,王淵看不清蘇州城的情況,見城下駐紮著一批人馬,不敢貿然進攻,吩咐將士列陣安營。
第二天清晨,王淵帶著韓世忠、辛興宗來到陣前,往對麵一看,見旗幟上寫著鬥大的“呂”字,心知乃呂師囊,便讓人前去叫戰。呂師囊心悸,不敢出戰。
方七佛在城上見了,大怒,帶著手下八大金剛出城而來。那八大金剛分別是飛龍大將軍劉贇,飛虎大將軍張威,飛熊大將軍徐方,飛豹大將軍郭世廣,飛天大將軍鄔福,飛雲大將軍苟正,飛山大將軍甄誠,飛水大將軍昌盛。個個英勇了得。
方七佛斥退呂師囊,策馬來到兩軍陣前,蔑視地看了王淵一眼,道:“閣下兵臨蘇州,是欺我方七佛如呂師囊嗎?”
王淵聽聞方七佛乃方臘手下第一員大將,囑咐韓世忠不要輕敵。韓世忠輕笑一聲,一提韁繩,緩緩上前,用槍一指,道:“誰出來受死?”
飛水大將軍昌盛提刀奔了上來,口中喝道:“小子看刀。”
韓世忠一拍馬的屁股,戰馬奔向昌盛,隻一槍便將昌盛挑於馬下。好快的槍法,再看昌盛,大刀還隻掄到一半呢。
韓世忠一槍刺敵,震懾了方七佛。退在城下的呂師囊居然有一種報複感,心說,好啊,讓你的人也嚐嚐韓世忠的厲害。
韓世忠剛圈馬回來,方七佛身邊已竄出一馬,馬上人滿麵黝黑,身材高大,手中兩柄鐵錘,正是飛豹大將軍郭世廣。馬未到,鐵錘已如泰山壓頂之勢砸下。韓世忠知道對方力大錘沉,不便用槍去磕,靈機一動,策馬回頭便走。郭世廣不知是計,收錘便追。兩匹馬眼看追了個馬首碰馬尾,韓世忠猛然一個回身,一槍刺穿郭世廣的心窩。
方七佛連失兩將,心中悲痛,兩手一揮。剩餘飛龍大將軍劉贇等六將,一齊圍上。韓世忠獨戰六人,三十回合後漸感吃力。這時遠處馬聲鼎沸,塵土翻滾,隻見有無數的官兵撲了過來。原來,童貫與劉延慶已經會合,率大軍趕了上來。
韓世忠見援兵已至,精神大震,啪啪啪連刺六槍,槍槍奔向六將的要害。劉贇等人紛紛後退,然後又一湧而上,都抱有立斃韓世忠的想法。
韓世忠漸感壓力增大。忽然,遠處有雕翎之聲,隻見援兵中一員白衣將士,搭弓在手,一連射出六箭。那六箭來勢如電,分射劉贇等人。
其中劉贇、張威、徐方、鄔福,堪堪躲過,而苟正和甄誠措手不及,栽於馬上。劉贇等人剛一愣間。隻見四匹馬飛馳而來,馬上有人喊道:“殺雞焉用宰牛刀,韓將軍暫且休息,看我兄弟的。”
那四匹馬眨眼即至。韓世忠也覺疲憊,圈馬退了下來,再回頭看時,四人已與劉贇、張威、徐方、鄔福捉對戰在一起。官兵四將中有一員大將,麵如銀盆,長眉鳳目,頜下三綹胡須,手中一杆長槍,其槍法多變,威力驚人,竟似不在韓世忠之下。隻兩回合,便刺倒鄔福,也不看其他人一眼,徑直回來,似乎認定已方的兄弟穩操勝券。
果然,另外一員大將,手持青龍大刀,仿佛關王爺重生,威風凜凜,三刀過後,砍倒了劉贇,也和長眉鳳目的將士一般,圈馬歸隊。方七佛手下八大金剛轉眼隻剩下了張威和徐方。張威和徐方哪裏還有鬥誌,心有靈犀般雙雙拍馬要逃。而這邊的兩員將士拍馬趕上,其中一人手持狼牙棒,撒手擲出,撞在徐方的後心,栽到馬下,正瞧落在另一青衣少年的馬下。那青衣少年手持短刀,隻因兵器上遜色了一些,夠不到張威,於是拿栽倒的徐方出氣。隻見青衣少年跳下馬來,一刀砍下徐方的人頭,複跳上馬來,再想去追張威,張威已經逃出十幾丈外來不及了。這邊眾將正在惋惜,突然弓弦之聲響起,隻見剛才的白衣將士舉弓在手,嗖嗖射出兩箭。一箭將張威射於馬下,一箭卻射向方七佛。方七佛正在悲痛和驚愕間,猛然麵前銀光閃動,嚇得他忙俯身趴在馬上,那一箭射死了身後一員兵士。方七佛毫不驚駭,撥馬就逃回了蘇州城,堅守不出。
王淵引韓世忠見過童貫。其實,兩人早在西夏之戰中見過麵的。童貫表揚了韓世忠的英勇,並為其介紹了剛才那幾員大將。原來,他們都是宋江的兄弟。那白衣神箭手乃“小李廣”花榮,長眉鳳目者乃“玉麒麟”盧俊義,亞似關王爺的將士乃“大刀”關勝,而青衣小將便是江湖人稱“浪子”的燕青。
然後,童貫又為韓世忠介紹了宋江,及其他兄弟。
韓世忠會同了宋江等梁山好漢,自然如虎添翼,幾番攻城,蘇州城陷。方七佛逃回杭州。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童貫大軍突破富陽、新城、桐廬、建德、青溪等地,包圍了杭州城。
當時,方臘手下,除了方七佛外,最有名的就是“八大天王”。
第一位,王寅,兵部尚書,石匠出身,手中有一條鋼槍,神出鬼沒。第二位,國師鄧元覺,號寶光如來,手中有一條禪杖,重五十餘斤,有萬夫不擋之勇。第三位,石寶,元帥,手持劈風刀,有暗器為流星錘,百發百中。第四位,司行方,護國大將軍。第五位,方傑,方臘的侄子,手中一杆方天畫戟,有呂布之勇。第六位,厲天閏,鎮國大將軍,慣使長槍。第七位,龐萬春,善於騎射。第八位,呂師囊,東廳樞密使,慣使一條丈八蛇矛,武藝出眾。 這八位虎將,是方臘戰鬥力的核心。
“八大天王”被宋江等三十六兄弟困住,展開肆殺。戰爭極其殘酷。雙方殺了一天一夜,“八大天王”先後命歸西天,宋江等兄弟也損失慘重,最後隻剩下了宋江、盧俊義、吳用、關勝、呼延綽、花榮、柴進、劉唐、燕青、秦明、李逵、楊誌、徐寧、花和尚、武鬆十五人。
兄弟們都殺紅了眼,攻進城內,見人就殺。方臘擋不住勢如猛虎的官兵,敗退幫源。二十四日,童貫帶領大軍從東西兩麵包圍幫源。方臘在幫源的嚴家溪灘,被韓世忠與辛興宗擒獲,其妻小也同時被俘。自此,兩場農民起義均告結束。
童貫得意洋洋,率大軍班師回京,向徽宗複命。
這一次,徽宗親自接見了韓世忠及宋江等兄弟。封童貫為太師,王淵為宣讚舍人,代理京畿提舉保甲兼提點刑獄公事,韓世忠為承節郎。宋江兄弟也有實封。宋江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盧俊義為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吳用為武勝軍承宣使、關勝為大名府正兵馬總管、呼延綽為禦管兵馬指揮使、花榮為應天府兵馬統製、柴進等餘下兄弟皆為都統製或武奕郎。
禦封之後,朝廷大擺慶功宴,為英雄們祝賀。然而宋江等兄弟無一人快樂,原因是昔日結交的三十六兄弟,如今隻剩下了十五人,誰還有心情飲酒作樂。其中李逵性格粗魯,也不懂禮數,眾將都是舉杯慢飲,而他卻抱起酒壇,大口大口地往肚子裏灌,酒水灑了一胸。坐在首位上的童貫看得臉色陰沉,淡淡地說:“李將軍,軍官不比流寇,起臥皆有規矩,請注意自己的行為。”李逵已帶了幾分酒,喝道:“在下隻知想喝就喝,哪有這麼多規矩。”
童貫歎息一聲,道:“果然是流寇出身,不易重用。”
宋江及吳用待要阻攔,李逵已站了起來,喝道:“你口口聲聲流寇,是不是瞧不起我等兄弟,那我們就不做你們這破官。”
說著,李逵摔脫官服,大步邁向門口,回首道:“哥哥們,不想做官的跟我走。”
眾兄弟麵麵相覷,皆不出聲。
李逵道:“好,既然你們……你們貪圖高官厚祿,那你們留下,我走。”李逵大步跨出,早有一人追了出來。這人便是浪子燕青。燕青抓住李逵的手,道:“兄弟,不可胡來。”李逵道:“小燕哥,你是明理的人,你說說,咱們兄弟為皇上出生入死,立了多大的功,可是,他封得咱們什麼官?”燕青苦笑:“誰讓咱們在皇上眼裏是草寇呢,能給頂烏紗就不錯了,不過宋、吳、盧三位哥哥的官還算不錯,可見皇上也並不是不把咱們當回事。”李逵道:“宋哥哥他們願意當官,那就當去,小燕哥你呢?跟不跟我走?”燕青道:“我自然要跟兄弟一起走。”
其實,燕青是宋江派出來的。宋江怕李逵惹出事端來,所以讓燕青好生看管著。
兩人離開皇宮,到了開封府街上。李逵道:“兄弟,你以前來沒來過京城?”燕青道:“和宋哥哥來看過一次燈會。”
“好啊,你們來這裏快活,卻不叫上我。”
“還不是怕你惹出事來嗎?當時,咱們梁山泊的人是朝廷的眼中釘,一旦露了行蹤,怕是誰也逃脫不了。”
“現在不怕了吧?走,咱們到處走走。”
走了一段時間,李逵問:“小燕哥,你在京城有什麼朋友沒有?”
燕青似在回憶著什麼,好久才說:“愚兄上次進京認識了一位姐姐,一晃多日不見了。”李逵一聽,忙說:“那咱們去拜訪一下如何,若是你那姐姐燒得一手好菜,咱們兄弟還可以痛飲幾壇。”
“也好。”燕青點點頭,帶著李逵向金線巷走來。
原來,那燕青所認的姐姐不是別人,正是徽宗的愛妓李師師。那一次在上元燈會上,燕青與宋江私進京城,途中有官兵得知,報於蔡京。蔡京頓時派兵搜城。燕青與宋江走散,惶恐中躲進了李師師的西樓上。李師師見燕青一身的輕功,而且相貌英俊,也覺喜歡,於是讓其在自己的臥房中躲了三天,等風平浪靜後,才送他出城。
由於李師師的西樓,早已列為禁地,所以沒有皇上的命令,誰也不敢搜索。蔡京的人一無所獲,隻好抓了兩個外地商人,屈打成招報了上去。
燕青感恩於李師師,認她做了姐姐。
夜色漸濃,街道上行人稀少,店鋪大多已經打烊。
北宋時,京都汴梁是中原最繁華的城市,商業興隆,如果趕上節日,大街上甚至會徹夜燈火。但是,在平常,能夠保持徹夜燈火的地方就不多了。
鎮安坊的礬樓,本是燈火輝煌的娛樂場所,但由於徽宗寵愛李師師,其他嫖客多不敢再來,使得若大的礬樓,成了冷清場所。
燕青帶著李逵走進金線巷時,李逵問:“小燕哥,這裏麵冷冷清清的,會是李師師的青樓嗎?”燕青道:“正是。”
“怪了,李師師不是號稱京城第一名妓嗎?怎麼她所在的地方一點也不熱鬧,難道京城的達官貴人都不喜歡嫖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