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坑底部地下暗河中捕捉到的多種甲殼類不明生物體。目前已有兩種被中科院的科學家們確定為新物種。其一應屬中華溪蟹類中的一個新物種:另一屬於幽靈蛛科中的一個新物種。對其他十餘種不明生物體的考證正在緊張進行之中。其中不少生物體從目前初步分析情況看,也很有可能是人們此前不曾發現的新物種。這些新物種的被確定,使科學家們興奮不已,這證明樂業天坑群是個廣泛分布有特殊生物群落的地區。
關於樂業天坑成群分布的原因,專家推斷,這與樂業縣特殊的地質構造有關。地質資料表明,樂業縣的地層呈“S”形旋扭構造,天坑分布的地區正處於這個旋扭構造的中部,即連接兩個弧形中轉的部位。這個地區在地殼震蕩時發生的張力最大,形成拉張裂隙,像切豆腐一樣把岩石切成縱向的塊狀結構,在水蝕的作用下,這些裂隙部位不斷發生垮塌,形成天坑。這一推斷解釋了與樂業鄰近的具有同樣地質條件的淩雲、田陽、西林等縣沒有出現天坑的原因。
猛獁洞穴
猛獁洞位於美國肯塔基州中部的猛獁洞國家公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猛獁洞以古時候長毛巨象猛獁命名,這個“巨無霸”洞穴截至2006年,已探出的長度近600千米,究竟有多長,至今仍在探索。
世界洞穴中有很多是天然迷宮,猛獁洞穴就是世界上最長的地下迷宮。那些沒有經過開發的支洞,那些隨季節漲落的暗河,洞穴裏空氣稀薄得連蠟燭都難以點燃,四周寂靜得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猛獁洞穴,這個與猛獁無關的地下迷宮,既束縛著你自由的身體,又不斷挑戰著你信心不足的靈魂。(圖:猛獁洞)
洞穴分布在5個不同高度的地層內,其最下一層低於地表近300米,合計長度達530多千米。洞中石筍林立,鍾乳多姿,或像豔麗的花朵、圓碩的瓜果,或像參天樹木,其流泉飛瀑,造型神奇,十分美麗。洞內還有2個湖、3條河和8處瀑布。最大的回音河低於地表110米,寬6~36米,深1.5~6米。遊客可乘平底船循河上溯遊覽洞穴的風光。
自被發現200多年以來,猛獁洞穴的每一米都是一個故事,無數探險家前赴後繼,現在也不過已知猛獁洞穴600多千米而已,他們的故事已經被鏤刻在猛獁洞穴的岩壁上。猛獁洞穴的深度紀錄還在不斷被刷新,也許,正是這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吸引了無數人來到猛獁洞穴。
猛獁洞穴一切都是原始的,鍾乳石、石筍和石膏晶體裝點著整個洞室和通道,素色的燈光,簡單的棧道,一切都是發現時的樣貌,也許少了華商,但還原了自然的味道。
洞穴深處更是神秘所在,那裏有幾十種奇特的生物,有一部分世代生活在漆黑的環境裏,比如瀕臨滅絕的印第安納蝙蝠和肯塔基盲魚等。那裏的蜘蛛拿到地麵會自己爆裂……幾千年的自然演化成就了這些生物的神奇,人類的好奇卻也給它們帶來了威脅。
卡爾斯巴德洞窟
卡爾斯巴德洞窟位於美國佩科斯河西岸,新墨西哥州東南部的吉娃娃森林內,是由84個相通的洞穴組成,洞穴空間總麵積為259.2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空間最大的洞穴。卡爾斯巴德洞分為上中下3層,最深處鑽入地表麵335米。洞中最大的“大屋洞”,豎洞深250米,殿堂長550米,高78米,有5個足球場那麼大。堂中有一支高20米,直徑6米的超級石筍。它是一處神奇的洞窟世界,溶洞中最大的一處比14個足球場麵積的總和還大,整個洞窟群長達近百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洞群之一。(圖 卡爾斯巴德洞窟)
卡爾斯巴德洞穴形成於二疊紀。2.8億~2.5億年前,雨水滲入瓜達盧佩山石灰岩山體的裂縫,溶解了鬆軟的岩石,刻鑿出隧洞和洞穴,水從洞穴中流出,留下的礦物質形成了各種造型。
洞穴中的鍾乳石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引發人無數的遐想。鍾乳石都有形象的名字,如“惡魔之泉”、“國王宮殿”、“太陽神殿”等。另外,洞穴中還有岩帷幕和洞穴珍珠,前者輕輕擊打能發出悅耳的聲音,後者是小沙粒外層裹上了一層碳酸鈣,形成了有光澤的石球,如珍珠般璀璨。最吸引人的是巨室洞穴,1200米長,188米寬,85米高。四壁的鍾乳幔將其裝點得如同一座豪華的宮殿。
沿一係列“之”字形的線路從主走廊下降253米,可到達第一個,也是最深的一個洞窟,名為“綠湖廳”,因其位於洞中央的豔綠色的水潭而得名。該洞窟布滿精美的鍾乳石,包括一處令人難忘的小瀑布,它與鍾乳石相連形成一個圓柱,被貼切地稱為“蒙上麵紗的雕像”。
“皇後廳”設有奇異的帷幕,那裏的鍾乳石相擁而長,形成一道光線能照透的石幕。“太陽寺”的滴水岩造型由黃色、粉色、藍色等有著柔和色彩的鍾乳石組成。“忸怩的大象”看起來像一頭大象的背部到尾部。著名的“老人岩”是一個巨大的鍾乳石筍,孤獨、雄偉地站立在黑暗的壁龕中。“巨人行”中三個巨大的穹形石筍在站崗放哨,而“王宮”的天花板上則撒下一排令人炫目的鍾乳石。(圖 令人炫目的鍾乳石)
卡爾斯巴德洞窟的另一壯觀景象是棲息在卡爾斯巴德洞窟裏上百萬隻的蝙蝠。黃昏時候,上百萬隻蝙蝠從其白日的棲息地——陰冷黑暗的洞窟中振翼飛出,在黑暗中捕食昆蟲,擋住了整個卡爾斯巴德洞口。在洞口還有許多小哺乳動物、沙漠爬蟲和棲息在矮樹叢中的鳥類,如花金鼠、浣熊、輪尾鳥、各種蜥蜴以及兀鷹和鷲。
過去,人們認為卡爾斯巴德洞窟這個由石灰岩組成的洞窟,是由碳酸鹽岩石經曆雨水之後,一點一滴地侵蝕出來的。事實上,按照水溶碳酸鹽岩石的方式形成的大多數溶洞都有地下水流,這樣才能帶走溶於水的石灰石。可是,卡爾斯巴德洞窟不存在地下的水流。後來,地質學家發現,卡爾斯巴德洞窟不是雨水溶開碳酸鹽岩石後,再滲到石灰岩上產生侵蝕作用所形成的,而是洞窟裏的岩石出現了“冒氣泡”現象而形成的。經過考察,洞窟的形成涉及到生物學現象。原來在卡爾斯巴德地區,以小片石油層為食的單細胞微生物才是真正的洞窟雕刻家。
科羅拉多大峽穀
科羅拉多大峽穀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高原上,大峽穀全長446千米,平均寬度16千米,平均深度超過1500米,最深處有1800米,總麵積近2724平方千米。大峽穀分割了科羅拉多河,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峽穀。(圖:鳥瞰科羅拉多大峽穀)
“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紅色”,這正是科羅拉多河水的顏色。這紅色的河水,帶著原始的野性,帶著奔放的激情,前進的腳步勢有萬鈞,披荊斬棘,一路上竟然創造出了20來個大小不一的峽穀。科羅拉多大峽穀位於河的末遊,那是它拚盡全部的力量刻畫出的最後神來之筆,是科羅拉多水係所有峽穀中的王。
經過科羅拉多河的打磨,河穀的兩側出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地貌,怪石嶙峋、溝壑縱橫、岩塔疊立,千姿百態。當地人給這一奇特的景觀起了很多帶有神話色彩的雅稱:黃金梯、天使窗、天仙島、月亮神殿、阿波羅神殿……看那莊嚴的氣勢,似乎真的有神祇居住其中。
科羅拉多大峽穀是科羅拉多河億萬年來奔騰不息、在這片荒涼土地上切割出的一道深深印記。誰能想到,那看似柔弱的河水竟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在平坦的高原上劃出如此一道又長又深的裂痕?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峽穀之一,據說從太空中望去,科羅拉多大峽穀是唯一一個能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觀。
科羅拉多大峽穀的岩石是一幅包含玄機的地質畫卷,在這裏,古老的高原大地被以一種精準的刀法縱深地剖切開來。岩石層層地沉積,越向海拔低處所標誌的地質和生物現象就越發古老。當然,那些距我們年代最近的岩石也已經 是很古老了,至少在科羅拉多河形成之前,這些岩石就已經存在了。這個時候,眼前的岩壁則更像一部編年的大書,標記哪一個年份的一頁便有著對哪一個年份的注解,或者這樣的記載是以世紀或者更為粗略概括的時間劃分的。當然,這些岩石也是以一種極其符合審美需求的方式來自我呈現的,它們的顏色表現出永不匱乏的變幻來。有時候,這些岩石看上去確實是紅色的,卻在光線轉移後的一瞬間變成離奇的藍色,在下一個瞬間裏又變成棕色、紫色。這些色彩迷離在峽穀的半空中,成功地製造了一種讓人陶然欲醉的氣氛,以至於人們站在穀底舉頭看一線的天空,競像是開滿了無根無葉雜色的花兒。(圖:科羅拉多大峽穀)
立足於某一塊淩空突出在峽穀之上的岩石上向穀中眺望,深得似乎難以到達的穀底在周圍岩石的陰影中顯得那樣陰森不祥,人類一切美好的想象都在那裏觸礁。而張望對岸,則會生出更大的恐懼:會覺得腳下立足的地方已然不存在了,而身體則陷入一種無望的自由落體狀態,耳邊呼呼生風。這時候人們會有一種感覺:人類,即或作為一個整體,在這個能夠將大地生硬地撕開的野蠻張力麵前,也是渺小不堪的。麵對著無限深淵的大峽穀,人們會誤以為自己已經來到了人間的末路,好像這裏就是地獄的入口,死神的出口。
在科羅拉多峽穀的穀底,或許人們會想起銀幕上那些帶著刀槍,騎在馬背上肆意馳騁的西部牛仔,而寬邊草帽、馬蹄過後,一片飛揚的紅土則是最純粹的美國西部風情。在新近開發的一處觀光景點中,人們建造了一個風格驚險的懸空玻璃廊橋,站在上麵人們可以欣賞無遮攔的徹底懸空的風景,上麵、下麵、周身全是透明的空氣,怎能讓人不膽寒?
從每個角度觀望,大峽穀都有它不同的風韻,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峽穀內的水光山色,隨著天氣陰晴和太陽角度的變化而瞬息萬變,光怪陸離,一天之內就能呈現出各色特征。旭日東升時,它是紅色,待到夕陽西下,又變成了橘黃,隨著光線強弱,又能變成深藍、棕色,撲朔迷離,而每到陰天,峽穀裏又被紫色的霧氣籠罩著,斑斕詭異,如仙境般蒼茫迷幻,又氣勢磅礴,人工的畫卷豈能摹其萬一?
布萊斯峽穀
布萊斯峽穀位於美國猶他州西南部,它以奇形怪狀的風化岩石著稱,特別是褐岩紅石更加引人注目。冬季的布萊斯峽穀別具一格,紅石、白雪、藍天、翠柏,色彩斑斕,風姿楚楚,是夢幻的七彩峽穀。1875年,蘇格蘭裔的布萊斯在穀口開墾農場,後來附近居民就把這個峽穀冠上了他的姓。於是這裏就成了“布萊斯峽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