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猶太商之道4(1 / 3)

第三輯猶太商之道4

1崇尚節儉但不做守財奴

在英文中,Jew這個詞除了本義是猶太人外還有守財奴的貶義。在世界各地都流傳著有關吝嗇的猶太人的故事。在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之中,猶太商人夏洛克貪婪、吝嗇和狡詐,顯然這是歐洲社會長期歧視猶太人的一種偏見。

猶太人很講究生活要有節製,認為人生有節製,生活就會幸福,人生若放縱生活就有災難。尤其是在金錢方麵更是節儉,不了解的人會覺得他們有些過分,甚至有些吝嗇。20世紀初,東歐人大量移民外國時,猶太人比較節儉,或許這也是他們吝嗇名聲的起源,在美國尤其如此。

猶太移民到達美國時身上平均隻有9美元,遠低於其他移民平均的15美元。他們大多在成衣工廠工作,待遇很低,為了省錢改變貧困狀況,他們需要采取極端措施。1893年雅各·瑞斯出版了《另一半人如何生活》,書中描述了猶太人節儉的情形:“這些人成群結隊地從東歐逃離迫害,節儉成了他們至高無上的心願,儲蓄成了他們另一個更沉重的枷鎖,比他們所逃離的枷鎖更沉重。我多次碰到從波蘭或俄羅斯移民來的猶太人,他們餓著肚子在巨大的壓力下日夜工作,甚至到了身體耗竭的程度,目的就是為了節省一點點錢。”瑞斯的觀察很準確,也看到猶太人為未來所做的一切,但是他沒有進一步了解這樣做的意義和影響。

《塔木德》寫著:“工作時不要投機取巧;貧窮時不要誇張。勞而致富的人,勝於自大而無以果腹的人。”“有節製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有4種尺度可以用來測量人,那便是金錢、醇酒、女人以及對於時間的態度,這4種尺度標準有其共同之處——它們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卻不可以沉迷於其中。”因此,猶太人把對享樂的態度看作一種衡量人的重要的尺度。他們崇尚節儉,但整個民族並不吝嗇。

在生活上,猶太人是十分注重節儉的,他們不管多麼富有,絕不會隨意揮霍錢財。在宴客中,猶太人以吃飽吃好為尚,不會講排場亂開支。美國連鎖商店大王克裏奇,他的商店遍及美國50個州和世界許多地方,他的資產數以億計,但他的午餐從來都是1美元左右。

美國克德石油公司老板波爾·克德是一位節儉出名的大富豪。有一天他去參觀狗展,在購票處看到一塊牌子寫著:“5時以後入場半價收費。”克德一看手表是4時40分,於是他在入口處等了20分鍾後,才購半價票入場,節省下5美元。他的公司每年收支超億美元,他還是節省下5美元,這完全是受他節儉習慣和精神所支配,這也是他成為富豪的原因之一。

美國一個專門描寫百萬富翁生活的電視節目上,介紹了一位猶太富翁懷特。他現年57歲,大半輩子都是和同一個女人度過,在當地的大學畢業,擁有一家公司,最近幾年賺了不少錢。在鄰居眼中,懷特一家人不過是毫不起眼的中產階級,殊不知他的財產淨值高達2000萬美元,在那個高級住宅區裏約居前10%之列。

主持人問懷特先生:“請問您買過最貴的一套衣服是多少錢?”

懷特先生閉上眼睛好一會兒,顯然陷入了回憶。接著他回答說:“買過最貴的,包括我自己、太太及為兩個兒子、兩個女兒買過最貴的是400美元。沒錯,那是最貴的了,是為了我和太太結婚25周年買的。”

根據《倡導者周報》的讀者調查顯示,盡管猶太人非常富裕,但他們並沒有顯示擁有高比率的豪華汽車。其實這一點也不令人驚訝,因為猶太人是“精明”的消費者。雪佛蘭是猶太人最喜歡的汽車,22%的猶太讀者擁有一部雪佛蘭。而猶太人擁有奧茲莫比汽車的比率高得不尋常,有18%的猶太人擁有這種車,全美民眾的平均值是9%。但是,猶太人確實不喜歡福特汽車,隻有7%的猶太人擁有福特車,低於全美20%的比率。擁有凱迪拉克車的猶太人隻有5%,擁有奔馳車的猶太人隻有2%。日本車特別受歡迎,是全美平均值的兩倍,這是因為日本車通常比較可靠,而且有比較高的“性價比”。調查還顯示,49%的猶太人付現金買車,這說明猶太人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生活。

一個人如果不能克製自己的欲望,無法抵製高消費的誘惑,在生活的某個階段必然會陷入困境,這時要使自己脫離困境就非常困難。你擁有的東西越多,就有越多東西需要你去關心、投保、照料、保護和擔心。很快,你的生活被填滿“瑣事”以及浪費掉不該浪費的時間,你變成一個“守財奴”。

這並不是說你就不該有好的東西或你不配擁有它們。但要記住,物質生活並不一定會使你幸福,幸福來自於內心。如果你能盡力控製住自己的欲望,按照自己的財力水平生活,你將發現另一種財富——安寧,你將保持平靜和放鬆。2一生中要強迫自己攢錢

《塔木德》告誡人們說:“不要在夏天吃喝玩樂中用掉你的錢,要想著積蓄下來冬天買柴燒。”“你青年時,沒有積蓄,到你老時,你能有什麼?”在生活中,猶太人以積蓄錢財為美德,不會用光吃光,手頭空空的。猶太人經商致富的秘訣不單是會做生意,還與他們善於積蓄,不亂揮霍錢財有關。

美國人席爾伯曼在《一個特殊的民族》一書中指出,猶太人“積蓄錢財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達到另一個目的的手段。例如,為自己開創事業,或讓小孩創業,或讓小孩多讀幾年書,以便從事一種專門職業。”

猶太人算過,依照世界的標準利率來算,如果一個人每天儲蓄1元錢,88年後可以得到100萬元。這88年時間雖然長了一點,但每天儲蓄1元,大都在實行了10年、20年後,很容易就可以到達100萬元。因為這種有耐性的積蓄,就會得到利用,由此便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賺錢機會。

普利策是一位出生於匈牙利的猶太人,17歲時到美國謀生。一開始他在美國軍隊服役,退伍後他在聖路易斯的一家報社當記者。由於工作出色,第二年老板提升他為編輯,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開始有點積蓄。

幾年後,普利策對報社工作了如指掌,他用自己的一點積蓄買下一家瀕臨歇業的報館,開始創辦自己的報紙。他將該報取名為《聖路易斯郵報快訊報》,把報紙辦成以經濟信息為主,加強廣告部,承接多種多樣的廣告。

就這樣,他利用客戶預交的廣告費使自己有資金正常出版發行報紙,發行量越來越大。開辦5年,每年為他賺了15萬美元以上。他的報紙發行量越多,廣告也越多,他的收入進入良性循環。不久他就成為美國報業的巨頭。

普利策能夠從兩手空空到腰纏萬貫,是一位做無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時分文沒有,靠打工掙的薪水,通過節衣縮食省下的極有限的錢,一刻不置閑地讓錢滾動起來,使其發揮了更大作用。

在猶太移民史中,這種厲行儲蓄的習慣有一定的地位,也影響到這些移民子女的儲蓄和花錢習慣。這種儲蓄的傾向對猶太人比較富有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在經曆過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人身上,我們同樣可以找到猶太人的積蓄習慣。

洛克菲勒剛開始步入商界之時,經營步履維艱,他將每天應用的錢加以節省儲蓄,同時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計地增加一些收入。這樣堅持了5年,積存下800美元,然後將這筆錢用於經營煤油。在經營中他精打細算,千方百計地將開支節省,把盈利中的大部分儲存起來,到一定時間把它投入石油開發。照此循環發展,如滾雪球一般使其資本愈來愈多,生意愈做愈大。經過30年左右的“勤儉”經營,洛克菲勒成為美國最大的三個財團之一的首領。到了1996年,其財團屬下的石油公司,年營業額也達1100多億美元。

攢錢是致富的本源,養成攢錢的習慣,保住已經賺得的金錢,這是猶太人致富的一個奧秘。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強迫攢錢”的經驗,想減少支出存點錢,而且還有餘錢付清每個月的固定賬務和其他消費,就必須遵循這個原則。當你切實做到強迫自己攢錢後,就能夠自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調整消費結構。

無論你現在的生活水平如何,也無論將來是否會投資做生意,強迫自己積攢錢財都是你成為有錢人的第一步。如今幹什麼都需要錢,所以我們要生活有節製,學會積蓄錢財。通過節儉早早地積攢需要的資金,有了一定的儲蓄,就多了一定的機會。當機會來臨時,就有一定的資金來做鋪路石,引導成功。3擬定適合自己的收支預算

《塔木德》上寫道:“賺錢不難,花錢不易。”這句話告誡猶太人,要注重收支預算,慎重使用收入進行必要的支出及購買必需物品,把不必要的東西全部刪除,因為它是無窮欲望的一部分,不可容納。

猶太人認為,一個人有做預算的習慣表明他有自我控製能力,同時也可表明他不是其欲望和弱點的犧牲品,他能夠支配自己的金錢,主宰自己的命運。善於為別人理財的亞凱德也說過:“我們猶太人普遍遵守的發財原則,就是不要讓自己的支出超過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過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現象,更談不上發財致富了。”

亞凱德舉了一個例子:“每年收入5萬美元似乎是大多數美國家庭的目標。他們可能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才達到這一標準。然而,當他們的收入達到每年5萬美元時,他們認為已經‘成功’了。他們開始大事擴張,買一部汽車和許多新家具,以及許多新衣服。等發覺時他們已進入赤字階段了。他們雖然比以前更快樂,但從長遠方麵來看,到底哪一種方式會帶給他們更多的幸福——強迫自己在預算之內生活,或是讓催賬單塞滿你的信箱,以及債主猛敲你的大門?”

有一個小企業主在聘請亞凱德為他的家庭做預算時受到了一次理財教育。“你必須擬出一個真正適合你的預算。”亞凱德說,“假設你和你的鄰居,兩個家庭住同樣的房子,同樣的郊區,家裏孩子的人數一樣,收入也一樣。然而,你們的預算需要卻會截然不同。為什麼?因為人們性格是各不相同的。預算必須按照各人需要來擬定。預算的意義並不是要把所有的樂趣從生活中抹殺,真正的意義在於給我們物質安全和免於憂慮。依據預算來生活的人比較快樂。但你怎麼進行呢?首先,如同我所說的,你必須把所有的開支列出一張表來,然後要求指導。在某些大城市主要的銀行都有專家顧問,他們將樂於和你討論你的財務問題,並幫你擬定一項預算。”

作為預算專家,亞凱德經常建議他的客戶,至少在最初一個月要把自己所花的每一分錢做準確的記錄。如果可能的話,可做三個月的記錄。這隻是提供自己一個正確的記錄,使自己知道錢花到哪兒去了,然後可依此做一預算。通常,當人們花費幾小時的時間把事實和數字忠實地記錄在紙上後,他們會大叫:“我的錢就是這樣花掉了!”他們真是不敢相信。

多年以前,亞諾·班尼特到倫敦立誌成為一名小說家,當時他生活壓力很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都寫在紙上。他十分欣賞這個方法,甚至當他成為舉世聞名的作家、富翁,擁有私人遊艇後,這個習慣還保持著。約翰·洛克菲勒也保有這種總賬,他每天晚上禱告之前,總要把每便士的錢花到哪兒去了弄個一清二楚,然後才上床睡覺。所以每個人都有必要去弄個本子來,開始記錄。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將會受益終生。

當然,別忘記在你的預算中開設保險。對於各種意外和不幸,都有小額的保險可供投保。萬一出事,不但花錢,也很令人煩惱,況而這些保險的費用都很便宜。

4把手中的錢用活才能生財

不做存款,隻有現金是安全、可靠和永恒的。這是猶太人的一個奇怪的理財觀。他們認為,把錢存入銀行短期是最安全的,但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這是因為失去的投資機會遠比獲得的利息要多得多。

日本商人藤田在1968年訪問美國服飾用品商猶太人狄蒙德時,曾參觀了他的現款保險櫃。狄蒙德領他到銀行地下室放置保險櫃的昏暗地方,打開了裝滿現款的保險櫃。藤田十分驚訝地發現保險櫃裏裝著現行的各種紙幣,也有五六年前的各種舊幣,還有金塊,約合日幣二三十億元。銀行是個極其安全的地方,有一流的安全防衛措施,專門的防衛人員,把現款托放於此,狄蒙德當然可以高枕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