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問道:“您年紀老了,又變成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呢?”布萊德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子和土地走3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呢?一想到這,氣就消了。”
《塔木德》在這個故事最後告誡人們:“忿恨與生氣,二者都是可憎惡的,但罪人卻堅持不放。你要寬恕你周圍人的過錯,這樣,當你祈求時,你的罪惡也會得到赦免。人若對人懷怒,怎能向上主求饒?對自己同類的人沒有慈愛,怎能為自己的罪過求赦?你要記得天主的誡命,不要向人發怒;你要記得至高者的盟約,寬恕別人的過錯。”
從上麵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悟出:如果你能夠拒絕發怒或避免任何負麵情緒,你的健康與快樂也會隨之延長。當你的心清澈明淨,平靜沉著的時候,你也能夠用更聰明更理智的方式解決商業問題,你的財富也會因之增加。作為商人,你必須記住你的健康、你平靜的心、你的幸福快樂,以及你的創造力。
5享受金錢享受生活
猶太人對賺錢的目的很明確,賺錢是為了使人生更有意義。他們認為一生隻知道追逐金錢而不知道享受的人,等於自我貶低人生存在的價值。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數人為錢拚命占去所有清醒時刻,隻餘下少許時間來追尋生命的意義。
《塔木德》上說:“我看見在太陽下,另有一種不幸重壓在人身上:有一人,天主賜他富裕、錢財、光榮;凡他心中所願意的,一件也不缺;但天主沒有讓他享用這一切,卻讓外人享用了。空虛,是一件很悲慘的事。”“有一人,生有百子,活了很大歲數,他年紀雖高,卻沒有隨心享受福樂,且未得安葬,照我看來,他還不如流產的胎兒。流產的胎兒徒然而來,悄然而去,他的名字也湮沒無聞,他沒有見過天日,也沒有任何知覺,但他總比那人更享安寧。那人即便活了兩千歲,如未享受福樂,他們二人豈不是同歸一處!”“一個人縱然有億萬家財,如果不懂得享受生活,他就不是真正的富有。”“擁有金錢,利用金錢,享受金錢,才是真正的富有。”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塔木德》上講了兩個金錢和生命的故事:
一位93歲高齡的富翁得了重病,他想自己快要死了,眼前一片虛無,茫茫然似乎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一位心理醫生聽到了這個消息,就給富翁提供了一個秘方:名字被複誦者,可長生不老。
富翁突然發現自己的名字已經“消失”了近70年,平時因為尊卑的緣故,沒有人敢叫他的名字,隻有“老爺”這個尊貴的代號。當富翁回憶起自己的名字時,居然熱淚盈眶,似乎第一次用手摸到了自己的心跳。
富翁請來了6個仆人,在閣樓上日夜不停地輪流複誦他的名字……就這樣持續著。有一天,富翁的身體竟然真的開始變化:身體逐漸康複,而且日漸年輕,生命仿佛得到了新生。
《塔木德》用這個故事告誡人們:世界上有許多誘惑,金錢、桂冠、權貴,都是身外之物,隻有生命才是最真實的。假如人活著隻把追逐金錢作為人生唯一的目標和動力源泉,那人將是一種可憐的動物。
我們來看第二個故事。有一個富翁,家有萬金,廣廈千間,妻妾成群。忽然有一天,富翁得了怪病,尋醫問藥,屢治不愈。眼見生命危在旦夕,隻好請來拉比祈禱。拉比剛進屋卻轉身便走。家人在後麵緊追不舍,拉比說:“你家主人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你不必再追我了。”
家人不解地問:“我家老爺才病幾天,怎麼就病入膏肓了呢?”拉比說:“你家主人已病多年,隻是他自己不知而已。”家人問:“怎麼會得這種病?”拉比說:“常年露宿,感受風寒。”
家人一邊往回走,一邊納悶:“我家老爺金屋銀山,屋宇無數,怎麼會因露宿而感受風寒呢?看來這不過是瘋子的瘋言瘋語罷了。”於是,他把拉比的話一五一十地說給富翁聽。
富翁聽完忽有感悟,大歎一聲說:“他並沒有說瘋話,他是在說我縱有廣廈千間,但因心靈空虛,一生渾渾噩噩,沒有一個好歸宿,結局如同街頭露宿者。”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屋寬不如心寬,一個人可以因其住宅的豪華而生活舒適,但卻無法利用豪宅來填補心靈的虛空,所以,不能單一地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財富和他的價值。一個人有許多金錢而心靈一片貧瘠;有一片廣闊的莊園而理解力卻十分狹隘,那麼他的“財富”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他的“價值”將為他贏得什麼?一個人將他的一生耗費在追求財富而不是在發展自身上是一件最可悲的事。他的靈魂皺縮成一個吝嗇鬼的靈魂,他所有較為高尚的感覺都已經死去,那麼,他還會富有嗎?如果一個人丟失了靈魂,那麼即便他得到了整個世界,也毫無用處。
世上有賺不完的錢,而人生卻有走完的路。但很多商人一輩子奔波勞碌忙於賺錢,很少有時間坐下來想一想自己能活多久,還可以賺幾年錢。
一次,一位日本商人去拜訪年老的猶太富翁沙皮洛,他租住在美國芝加哥市內的一幢公寓內。閑聊之中,日本商人問:“您那麼富有,為什麼還要租房子住,為何不去買一幢漂亮的洋房住呢?”
“哦,你有所不知,我今年已年過70了,估計自己頂多不過活個三五年,如果買一幢洋房,不久之後,不是白白送給別人享受了嗎?我何不把錢花在其他自己還未享受的東西上。”
“您說得有道理。”日本商人不禁點頭。“那麼,請問你今年多大歲數?”沙皮洛話鋒一轉,向日本商人問道。
“我今年才42歲呢?”日本商人得意地回答,心想沙皮洛肯定要誇他還年富力強,還大有作為。
然而,出乎意料,沙皮洛卻說:“那麼你大概還可以再活20年左右。”
日本商人臉色一下子陰沉下來。沙皮洛忙解釋道:“老弟,請不必生氣。其實,死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避免的結果。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正確地估計自己可以活幾年,何必諱言死呢?隻有估計自己還可以活幾年,才能抓住這幾年時間,去製定好賺錢的計劃與目標,並考慮好用所賺的錢去享受人生。這樣才不枉到人間走一遭,免得臨死而後悔。”
《塔木德》上說:“我所認為幸福美滿的事是:人在天主所賞的少數歲月內,有吃有喝,且享受他在太陽下一切勞碌所得的福樂,這原是他應得的一分。一個人不應該過於顧慮人生歲月的短促,因為天主以喜樂充滿了他的心。”
可惜,在追逐財富的程中,很多人忘了生命中金錢之外的許多東西,而猶太人由於真正領悟了人生的真諦,所以他們既最會賺錢又最會享受生活,堪稱世界上最瀟灑的商人。十、珍惜時間立即行動〖〗
猶太人視時間為生命,為金錢。《塔木德》上有很多關於珍惜時間的教誨:“時間是上帝借貸給你的錢財,年輕時不知珍惜,四十歲以後就會加上更多的利息支付。”“當囊空如洗的時候才開始節約時間就為時太晚了。”這些話既是人生警語,也是賺錢格言。猶太人的座右銘是“馬上解決”,他們崇尚今日事今日畢,做事不拖延。
1惜時就是保護自己的金錢
猶太諺語說:“浪費時間,就是在損失你的現金。”猶太人非常珍惜時間,一天工作8小時,他們經常“按秒計算”去工作,就連打字員,下班鈴一響,縱使再打10個字就完成一件公文,也不再打而下班。
浪費時間對於惜時如金的猶太人而言,就像是偷取了他們的商品,盜竊了他們金櫃中的錢。一個月收入20萬美元的猶太人,他每天工資8000美元,每小時1000美元,每分鍾約17美元。他在工作時一分鍾也不能做無聊的事。假如他浪費5分鍾時間,就會損失現款85美元。
《塔木德》上說:“不要盜竊時間。”這句話告訴猶太人,不得妨礙他人的一分一秒時間。猶太商人一般不歡迎不速之客,他們視不速之客為時間的“偷兒”。
有位年輕人,他是某著名百貨公司宣傳部頗具能力的一員幹將。為了市場調查,他前往紐約市,他想有效地運用自由時間去當地著名的猶太人百貨店拜訪該百貨店宣傳部主任。當他向前台秘書說明來意後,秘書小姐反問:“請問先生,事先已約好時間了嗎?”
這位青年被問得無言以對,經過片刻定神後,他滔滔不絕地說:“我是某百貨店的職員,此次來紐約考察,因我對您這兒的工作感興趣,特來請教貴公司的宣傳部主任。”
“對不起,先生,您沒有預約。”就這樣年輕人被拒之於門外。
這位年輕人的作風在以“不要盜竊時間”為標準的猶太民族中是行不通的,他們絕對不接待未經預約的不速之客。“臨時到貴地,如不拜訪一下……”或“如果不順便探望一下,實感有憾……”這種不速之客對猶太人而言,是妨礙做買賣的絆腳石。
猶太人在進行商談前,必須預約“幾日幾時起,晤談幾分鍾”。預約晤談時,須考慮對方的寶貴時間,需要講30分鍾的,盡量縮短為10分鍾。晤談10分鍾還好,甚至猶太人指定談5分鍾或1分鍾,這也是常見的事。因為所要求的時間嚴格,所以猶太人不允許耽誤所約時間而遲到,更不允許超過所約時間。一進辦公室,除略事寒暄外,立即進行“商談”,這是典型的猶太風格。
猶太人重視時間,它的另一意義是抓緊一分一秒可以搶占商機,爭取競爭的主動權。惜時如金,是猶太人的商業智慧。《塔木德》上說:“浪費時間就是最大的揮霍,珍惜時間就是保護自己的金錢。”一個會管理時間的人,總能泰然自若地待人處事,將應處理的事、應完成的事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非常有效率。一個不會管理時間的人,他生命中的許多時光處在一種浪費狀態中,並隨時可能會浪費他人的時間。
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也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有限的人生。一天的時間如果不好好規劃一下,就會白白浪費掉,消失得無影無蹤。事實證明,成功與失敗的界限在於怎樣分配時間,怎樣安排時間。
你也許會對社會上那些著名的企業家、科學家、政治家感到懷疑,他們每天都有那麼多事情要處理,卻還能將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有條不紊。不但能夠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休閑娛樂,並且還有時間帶全家出國旅遊,難道他們的一天不是24小時嗎?正確的答案是他們比別人更善於規劃時間。
正如一位拉比所說:“你應該在一天中最有效的時間之前訂一個完整的計劃,僅僅十幾分鍾就能節省1個小時的工作時間,牢記一些必須做的事情。”養成準時的習慣也是成功做事的秘訣之一,如果一個人不準時,其信用必定會一落千丈。拿破侖曾經說過,他之所以能戰勝奧地利人,是由於奧地利人不知道5分鍾的價值。但是實際上,每失去1分鍾就是多給自己一個遭遇不幸的機會。
分清輕重緩急,設計優先順序,這也是管理時間的一個科學方法。意大利經濟學家菲爾費雷多·帕累托提出一則應用很廣的“重要的少數和瑣碎的多數——80/20原理”。大意是:在任何特定的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隻占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常占多數,因此隻要控製重要的少數,即能控製全局,反映在數量上,就是80/20原理。例如:80%的銷售額來自20%的顧客;80%的看電視的時間花在20%的節目上;80%的閱報時間花在20%的版麵上;80%的財務掌握在20%的人手中……
80/20原理又叫帕累托定律,它的原理實質上就是猶太人信守的78∶22宇宙大法則,兩者都可以統稱為“二八定律”。大多數重大目標無法達成的主因,往往是因為我們把大多數精力都花在次要的事情上。凡事都有輕重緩急,重要性最高的事情不應該與重要性最低的事情混為一談,應該優先處理,這樣使用時間可以更大地提高效率。
2馬上解決絕不拖延
講究效率的猶太人認為,人們不能高效利用時間的一個最為有害的習慣就是做事拖延。世間有許多人都是為這種習慣所累,造成挫敗的悲劇。猶太人把“馬上解決”作為座右銘,把一分鍾當成兩分鍾來用,把一小時當成兩小時來用,把40年的工作時間延長成80年的奮鬥時光,從而大大延長了生命中創造價值的時間。
猶太人不讚成辦公桌上有積壓文件,對商人來說,商業文件非常重要,每個信件都包含著一條信息,給商人提供賺錢機會。如果把這些亟待回答的文件積壓在辦公桌上,過一段時間後再來處理,很可能為時已晚。因為對方的時間是寶貴的,當他遲遲等不到消息時就會斷然放棄,另覓合作夥伴去了。如果是這樣,你豈不是白白失去了一個賺錢良機?當你醒悟時,機會已經從自己的手中溜走了。讓你後悔莫及!
猶太人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極其重視手中的文件,還專門安排了處理文件的時間。猶太人習慣於把上班後的一個小時定為“第克泰特時間”(Diclator Time),即處理文件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必須將昨天下班到今天上班之間接到的信函、傳真等全部回複;用電腦打好並發出,或者用電話回複。在能力卓越的猶太人的辦公桌上,看不見“未決文件”。
在“第克泰特時間”裏,猶太人是不讓外人打擾的。這樣才能集中精力處理這些文件,以求高質量高效率。一旦有人打擾,速度和效率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有再重大事情的來訪者,也是無法與主人會晤。猶太人如果對人說:“現在是第克泰特時間”,言外之意是“謝絕會客”。“會客”會使“高效”大打折扣,失去無限商機。猶太人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避開了毫無意義的推杯換盞,代之以精練的工作語言和幹練的工作作風。
《塔木德》上說:“今天就是最後一天,永遠不要等待明天,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子。”“今天能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自己能做的事不要依賴別人。”人們最大的理想、最高的意境、最宏偉的憧憬,往往是在某一瞬間突然從頭腦中很有力地躍出來的。凡是應該做的事拖延而不立刻去做,想留待將來再做,有這種不良習慣的人總是弱者。凡是有力量的人,總是能夠在對一件事情充滿興趣、充滿熱忱的時候立刻迎頭去做。
我們每天都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是新鮮的,與昨天的事不同,而明天也自有明天的事。所以,今天之事應該就在今天做完,千萬不要拖延到明天,拖延會摧毀我們的創造力。機遇往往稍縱即逝,猶如曇花一現。如果當時不善加利用,錯過之後就後悔莫及。所以,我們要堅持今日事今日畢。
另外,決斷好了的事情拖延著不去做,還往往會對我們產生不良的影響。猶太人總是按照“每天都有每天的計劃”辦事,唯有按照既定計劃去執行的人,才能增進自己的品格,才能有使他人景仰的人格。其實,人人都能下決心做大事,但隻有少數人能夠一以貫之地去執行他的決心,這些少數人於是成了最後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