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佛餐:最健康與環保的食譜4
托爾斯泰
“當我們自己還是被殺動物的活墳墓時,我們還能期望世上會有什麼理想的情況嗎?”
“隻要有屠場,就會有戰場!” 不久前我跟一個退役士兵,屠夫聊天,我說屠宰是件憾事,他對此大為驚訝,他說通常情況下它們的命運都是被注定了的。但是後來他讚同我的觀點:“特別是那些安閑,溫順的牛。它們向你走過來,可憐的動物!它們信任你,我實在是卑鄙呀!”這真是可怕!不僅是動物的苦難和夭折,更重要的是,一個人不必要地壓抑他自己最高等的精神力量——對和他一樣的生命的同情和憐憫——違背他自己的感情去做殘忍的事。不殺害生命的指令紮根在人類的心靈,是多麼的深厚嗬!
人性強烈地厭惡一切屠殺,但是受榜樣的影響,受貪婪的叢恿,受“上帝允許這樣”的謊言欺騙,所有這些形成了習慣,人類完全喪失了他的同情心。
我隻想說,符合特定規則的有益的行為,對一個美好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認真的話,這個向往會產生一係列結果。在這個係列中,首要的美德,首先必須達到的是自製,自我約束。一個人要學會自製就要遵循係列原則,第一件事就是食物控製。如果他尋求一個美好的生活,他是認真的嚴肅的,那麼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戒絕他所習慣的肉食,因為,說人類的同情心於吃肉無關緊要,這種說法明明白白是不道德的,與這種說法相應的行為就是屠殺,是與人類的道德品性相違背的。對那些努力用自己的生命在地球上建造天國的人們,這個改變會帶來特殊的喜悅。不僅佛餐本身就是通向天國的重要步驟,也因為它是一個信號,表明人類對完美道德的向往,是認真嚴肅的,因此遵循他內在天性的不可抗拒的指令,從這第一步做起。
吃佛餐的行為應該會賦予那些一心想要將天國帶到地上的人很大的喜悅,因為吃佛餐象征了人類對完美道德的渴望是很真切的。
一個人如果向往正直的生活,第一步就是要禁絕傷害動物。
如果人類對正確的生活方式的渴望夠熱切,他們就會開始戒葷腥。簡單的說,吃葷腥是不道德的,因為吃葷腥需要靠違背道德的行為—殺生來達成,隻有貪婪、好吃的人才會這麼做。
對於未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念,有些理念驅使人們領悟事理,並使他們改變生活方式。這些理念包括:解放奴隸、賦予女性平等地位、停止殺生等等。
如果你已決定吃佛餐,那就不要因身邊親友的攻擊、指責或嘲笑而改變主意。若人人皆可吃肉、吃肉並不算什麼,肉食主義者也就不致攻擊佛餐者了。肉食主義者其實心裏是不安的,因為目前他們雖然已經意識到自己吃肉的罪過,但他們始終沒有能力讓自己脫離這種罪過。
當我們的身體是被宰動物的活動墳場時,我們怎能期望這個世界能有理想的境地?
約翰哈維凱洛格醫師
肉食不能提供人類最好的營養,也不是我們老粗先所吃的食物。人類所必需的營養當中,沒有一樣是隻能在肉類食品中找到,卻不能由蔬果當中攝取的。
一雙死在草原上的牛或羊會被當成腐屍,同樣的死屍打點打點後,掛在屠夫的店裏就被當成食物了。
我深信吃葷不但沒有必要,而且對身體康也有害;再說,吃葷是不道德的行為。
蕭伯納
劇作家喬治.蕭伯納Geoege Bernard Shaw茹素終生,有一回因足裸扭傷躺在床上,醫生指示要他吃肉,他的回答是:“寧可死去,也不願讓肚子成為動物的墳墓。”
“動物是我的朋友...我不吃我的朋友。”
我們是牲畜的活墳場
為了口腹之欲而將他們斬殺
饕餮之前從未佇足片刻想想
若動物也象人一樣有人權當如何
星期天裏我們祈求得到光
引領我們一路前行
我們厭惡戰爭 我們不想鬥爭
光想到這些 內心已經充滿恐懼
然而 我們卻狼吞虎咽大啖死屍
象禿鷹一般 我們以肉維生
無視眾生的痛與苦
如果將毫無自衛的動物當作運動消遣或謀利
若得苦果 也是我們種下此因
我們還能期望世界
實現我們所渴望的和平嗎
一麵禱告 一麵大屠殺
一麵祈求上帝 同時蹂躪道德法律
如此的殘暴隻會招致 戰爭
我願自由漫步鄉間的牛羊
不再成為刀下亡魂
上帝憐憫我
我也學習憐憫眾生
說也奇怪,近來人們自外表上看來,竟然都比實足年齡為老,我想,這或許是因為人們不像我一樣吃佛餐,且意味著猛食動物殘骸及牛飲抗生物質的結果吧!
“不是我看起來年輕,我的容貌與年齡相仿,隻是其它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罷了。吃屍體的人便是這樣,還能期望他們怎麼樣呢?”
這真是很可怕的事,除了動物的痛苦與死亡之外,人們毫無疑義地壓抑自己高貴精神的本質——對一切動物如對待自己一樣的那份同情與仁慈,也就是說,他們通過傷害自己的情感而使自己變得殘忍。
說也奇怪,近來人們自外表上看來,竟然都比實足年齡為老,我想,這或許是因為人們不像我一樣吃佛餐,且意味著猛食動物殘骸及牛飲抗生物質的結果吧!
我個人認為,單憑佛餐對人類的影響,就足以證明吃佛餐對全人類有非常正麵的感化作用。
愛因斯坦
我認為,佛餐僅從對人性情上的改變來看,對人類就有相當好的利益。所以,佛餐對人類很吉祥。
我個人認為,單憑佛餐對人類的影響,就足以證明吃佛餐對全人類有非常正麵的感化作用。
我認為佛餐者的人生態度乃是出自極單純的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因此對於人類的理想是有所裨益的。
李奧那度·迪卡普裏奧
著名影片《泰坦尼克號》男主角和青春偶像,大家可能還不知道他是一個佛餐者。他熱愛動物,特別是鯨魚和海豚,並且拒絕穿戴動物製品的服飾。
達芬奇
人的確是禽獸之王,因為他的殘忍超過任何動物,以其它生靈的死亡,換取自己的生命,我們的身體,因此成了墳場。我從小就摒棄了肉食。未來有一天,人們看屠殺動物和殺人沒有什麼兩樣,這一天終會來臨。
鄙視生命的人,不配擁有生命。
我在年輕的時候便開始吃佛餐,我相信有那麼一天,所有的人類會以他們現在看待人類互相殘殺的心態,來看待謀殺動物的行為。
伏爾泰
如果它們會說話,我們還敢殺它們嗎?
托馬斯·愛迪生
非暴力引領我們達至最高的道德規範,這是所有進化的目標。除非我們停止傷害其它一切生命,否則我們仍然隻是些野蠻人。
吳努(前緬甸總理)
世界和平或其它類型和平,都是取決於心靈的態度。佛餐能產生帶來和平的正確心靈態度,它能導向較好的生活方法,如果能夠普遍實行,也將在國與國之間帶來更多的正義與和平。
佛家
夫食肉者,斷大慈悲種。——《涅經》
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刹,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雲何是人得出三界?——《楞嚴經》
大慧,你應該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那種人,我們不教他吃肉,不要求他吃肉,不希望他吃肉,而他天生就喜歡吃肉的。吃肉是後天的習慣。——《楞伽經》
大慧,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生同罪。——《楞伽經》
一切卵(蛋類)不可食。 ——《顯識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