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南極——斯科特(3 / 3)

1月28日,埃文斯的5個手指被凍得起了皰。奧茨的大腳趾由藍變黑。

1月30日,威爾遜的腿扭傷了腱。

1月31日,埃文斯的指甲掉了兩個。奧茨的腳趾大多變黑。”

2月2日,斯科特跌倒了,肩膀嚴重碰傷。

2月5日,埃文斯掉了3個手指甲,鼻子開始化膿。

2月7日,他們回到比德莫爾冰川的源頭,從倉庫裏撿起隻夠用3天半的定量,奔向該冰川半路的雲標山。斯科特在這裏給自己和鮑爾斯發了一張無疫證書,威爾遜的腿正在好起來,隻有埃文斯令人擔心。

隨著高度的下降,埃文斯的病情沒有好轉。他的頭和臉全是化膿的凍瘡,手指甲和腳趾甲都掉光了,話也不說清了。2月17日,埃文斯與大家拉開了很長一段距離,受驚的同伴們趕快折轉回去,走到埃文斯跟前,發現其已經陷入神經的極度錯亂。 12時30分,埃文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他們把埃文斯裝在睡袋裏,埋在一堆冰塊下,斯科特為他舉行了簡短的葬禮。之後,他們就趕路了,在同一天到達了羅斯冰架。

一周後,在中冰障倉庫的煤油也嚴重流失,除非他們加快步伐,否則到不了112千米的胡珀山,他們的煤油隻夠用5天了。

斯科特的最後一篇日記是3月29日寫的。日記中說:“自21日起暴風雪一直在刮。20日這天,我們每人隻有兩茶杯燃料和夠兩天的食品。我們每天都準備啟程走完這17千米的路程,趕到救命的倉庫,但是,我們卻無法走出帳篷。假若我們走出去,那麼,暴風雪一定會把我們卷走,並埋葬於茫茫大雪原中。我再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我們要堅持到底,但是,我們的身體已經虛弱到極點了,悲慘的結局馬上就會來到。說起來也很可惜,恐怕我已經不能再寫日記了——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

他的日記的最後一句話是:“看在上帝的麵上,務必請照顧好我們的家人。”

1912年初,“新大陸”號為了不使船被海冰封凍在麥克默多海峽,僅留下13名誌願者之後就返回新西蘭了。(圖 麥克默多海峽)

到10月28日,南極夏天剛臨,阿特金森就率領一支10人搜索隊出發了。兩周後,他們來到一噸營地,見還未啟用,知道斯科特沒有到達這裏,就又往南搜索。走了17千米,發現一個雪堆,他們扒開看時,下麵是一架帳篷,裏麵躺著3具屍體。阿特金森取出極地隊沿途采集的標本和煤油燈旁的斯科特的日記,然後把帳篷放倒,堆上冰雪,為攀登南極點英勇獻身的探險家們舉行了葬禮……

斯科特領導的英國極地探險隊的結局是悲慘的,但他們勇敢頑強的精神和悲壯的事跡,卻在南極探險史冊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他們所采集的17公斤重的珍貴地質標本和用心血寫下來的日記,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下來,成為南極科學研究的寶貴史料。

【縱深閱讀】

世界風極

南極以多暴風雪而著稱於世,其風暴之頻繁,風力之強大都為人們所驚歎。

1960年10月10日下午,在日本昭和站進行科學考察的福島博士,走出基地的食堂去喂狗,突然一陣風速35米/秒的暴風雪襲來,福島博士就從此失了蹤。直到7年後,1967年2月9日,在距離昭和站的4.2公裏處,人們才發現了他的屍體。猛烈的風暴將福島博士卷走了那麼遠,而且由於氣候幹燥、寒冷,福島博士的遺體成了一具完整的木乃伊。

在南極洲,暴風摧毀房屋、卷走飛機的事例也很多。1990年6月,83米/秒的颶風襲擊了阿根廷的馬蘭比奧站,站上房屋大部分被摧毀。該次颶風共造成3人死亡, 50多人受傷,其它損失更是難以估量。(圖 南極風暴)

南極風暴之所以會這樣頻繁、強勁,主要因為南極大陸冰蓋中心高原與四周沿岸地區之間是一個陡坡地形。內陸高原的空氣遇冷收縮,密度增大,這種又冷又重的冷氣流從冰蓋高原沿著冰麵陡坡向四周急劇下滑,到了沿海地帶,地勢驟然下降,使冷氣流下滑速度加大,於是便形成了具有強大破壞力的下降風。再加上地球自轉的影響,向北流動的氣流總是向左偏轉,於是在大陸沿海地帶形成了偏東大風。通過多年氣象觀測證實,南極大陸沿海地帶的風最大,風向偏東,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特別是東南極大陸沿岸,從恩德比地沿海到阿德利地沿岸,這一帶海岸的風力最強,風速可達40~50米/秒,因此人們稱之為風暴海岸。根據澳大利亞莫森站統計,每年8級以上大風日就有300天。法國的迪爾維爾站曾觀測到風速達100米/秒的颶風,這相當於12級台風的3倍,這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風速。因此,人們也將南極洲稱為世界風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