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魔鬼”探險家
(圖 查爾斯·威爾克斯)注意:去掉圖上的字!!
查爾斯·威爾克斯(1798~1877),美國海軍軍官和探險家,曾到南極洲和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探險。威爾克斯地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經典回放】
(一)
查爾斯·威爾克斯的探險船隊是美國政府第一次有組織的大規模探險活動。船隊包括3艘軍艦和兩條補給船,雖然龐大,卻是所有前往南極大陸的探險隊中航海裝備最差的一支’全部船隻都不適於極地活動。
3艘軍艦——“文生尼斯”號、“孔雀”號、“波波依斯”號全都沒有禦寒的特殊設施,而四方形的大炮窗,對於南大西洋的巨浪來說,未免太寬了些。至於另兩艘補給船’比太平洋諸島土著的獨木舟大不了多少,載貨量小,速度極慢。所以軍艦常常不得不停下來,在大洋中漫漫無期地等待補給船的到來。
威爾克斯是個非常嚴厲的指揮員,臉部肌肉僵硬,幾乎從來沒有任何表情,但稍不如意便會大發雷霆。終於有一次,當補給船晃晃悠悠出現在海平線上時,他命令發射了一發炮彈。炮彈在補給船船尾激起一股水浪,船長嚇得一頭大汗,但也無濟於事,補給船依舊慢慢騰騰地行駛。
船隊在火地島的奧倫奇港稍事休整後,便分道揚鑣。
威爾克斯乘坐“波波依斯”號向威德爾海挺進,但那海的冰雪狀態,比威德爾所描述的更加險惡萬分,所以幾經周折也沒有前進一步。
而“文生尼斯”號和“孔雀”號則循著庫克的航線向西推進到了西經105°。他們準備轉頭向南的時候,冰層重疊,根本無法到達庫克曾到過的南緯71°10'的位置。
(二)
1839年5月,正值南極的冬天,威爾克斯的船隊返回溫暖的水域。7個月後,船隊再度進入南極地區。當他們看到一個冰雪覆蓋的小島時,禁不住歡呼起來。但好景不長,他們繼續向西行駛不久,一聲巨響,“孔雀”號夾頭夾腦撞上了一座冰山。“孔雀”號很快沉沒了,船員們紛紛吵著要求返航,但威爾克斯一出現在他們麵前,立刻鴉雀無聲了,默默接受了他絕不動搖的命令。
威爾克斯確信,隻要他堅定不移,就一定能抵達大陸的沿岸。一座巨大的幾乎望不到邊的冰山擋在他的麵前,船員要求回避,威爾克斯卻下令設法從冰山的裂縫中插過去。犬牙交錯的冰淩擦得船體“格格”直響,讓人毛骨悚然。他成功了,在1840年的1月底,船終於開出冰縫,一片浩瀚的冰架出現在他們的麵前。他們驚喜地看著冰架上的海豹、海象,而在冰架的盡頭,幾座裸露的棕色山峰直上雲天。(圖 浩瀚的冰架)
2月中旬,他們再也無法穿過麵前的冰河了。麵對著船員們菜色的臉孔,威爾克斯終於從牙縫裏擠出了返航的命令。
3月中旬,他們脫離了冰山,來到了碧藍的海域。在溫暖的夜風中,威爾克斯召集起全體船員,眼裏噙著淚珠,感慨萬千地說:“非常遺憾,我們沒尋到南磁極,但美利堅合眾國會感謝我們這次偉大的航行。”他的臉上第一次浮出了寬慰的笑容。
【縱深閱讀】
南極冰架
南極冰架所謂冰架,是指與大陸冰相連的海上大麵積的固定浮冰。南極冰蓋覆蓋麵積達1200平方公裏,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間,最厚的有4800米,總體積達2450萬立方公裏。這頂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以每年1~30 米的速度,從內陸高原向中周沿海地區滑動,形成了幾千條冰川。冰川入海處形成麵積廣闊的海上大冰舌,終年既不破碎(邊緣除外),又很少消融,這就是海上冰架的來源。(圖 南極冰架1)
在南極大陸周圍,越接近大陸的邊緣,冰厚變得越薄,並伸向海洋,在海洋,海冰浮在水麵上,形成了寬廣的冰架。也就是說,冰架是南極冰蓋向海洋中的延伸部分,這些冰架的平均厚度為475米,最大的冰架是羅斯冰架、菲爾希納冰架、龍尼冰架和亞美利冰架。加上這些冰架,南極大陸麵積可增加150萬平方千米。冰架能以每年2500米的速度移向海洋,在它的邊緣,斷裂的冰架漸漸漂移到海洋中,形成巨大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