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做壽規模來看,清季比之明季更勝一籌,特別是做大壽,如60歲和80歲誕生日慶賀禮,其規模十分隆重。《紅樓夢》中賈母80壽辰祝壽期長達8天之久,八日間寧國、榮國二府一直“懸燈結彩,屏開鸞鳳,褥設芙蓉;笙蕭鼓樂之音,通衢越巷”,足見其規模之大。

就祝壽的內容來看,清時還增加了創造喜慶氛圍的演戲內容。這一風習在官宦人家、盈實富戶中比較流行。劇目包括:《瑤池會八仙慶壽》、《祝聖壽金母獻桃》、《眾天仙慶手長生會》、《賀升平群仙慶壽》等等。

清代前期漢族社會做壽還有許多俗信,如江南地區民間諺語“賀三不賀四,賀四要淘氣;賀五不賀六,賀六要食肉”,忌在四十、六十歲祝壽。所以民間將六十大壽的祝壽年限往往提前一年,即在五十九歲時賀之。同時民間還以逢“九”的年份為人生的災厄年。“九”又分“明九”、“暗九”,“明九”即指九十九、六十九、七十九歲;暗九則指九的倍數,如“五十四、六十三、七十二、八十一等。民間若遇“九”,即要千方百計地化解,以驅凶避禍。常用的禳解方法是誦經禮懺、燒香禱告、抄寫經卷、廟觀施舍和買魚、鳥放生等。《紅樓夢》第八十七回寫這種俗信時,借賈母大丫鬟鴛鴦的口說出來:“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歲,是個暗九,許下一場九晝夜的功德,發心要寫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剛經》。”

四、喪葬風俗

民間對死亡的重視不亞於對誕生、成年、婚姻的重視程度。它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它是人生曆程的終結,而且更表現在它是人的信仰意念中新生的開始。死亡不過是肉體的終結,人的靈魂是永生的。人們認為,人死是靈魂離開了舊有的肉體,尋求新的生命載體。所以,為了使靈魂重獲新生,人們對喪葬投注了隆重的禮儀和神聖的祈禱。

清代前期,漢族社會普遍流行的喪葬方式為土葬,部分地區也有火葬方式。在整個有清一代,漢族社會厚葬之風頗盛,民間往往已把喪葬當做喜事來辦,俗稱為“白喜”。但到了清代後期,由於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傳統的喪葬文化受到一定的衝擊,厚葬之風在部分地區受到遏止,並出現了新式葬禮。

1.官民喪製有別

清代漢族社會的殯葬習俗因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物質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廣大漢族聚居地區以土葬為主,江南某些地區由於地少人多,出現私人與活人爭地的矛盾,因地製宜而行火葬。明清時代官方明令禁止火葬,如有犯禁者處以杖、斬等刑罰。清律甚至規定,如發現火葬而不舉報者將一體治罪。但由於清代江南地區人口劇增,死人與活人爭地的矛盾十分突出,所以火葬習俗久禁不止,仍十分流行。

清代喪葬禮製基本沿襲明代,沒有多大的變化,其基本程序是:出終、複、沐浴、襲奠、飯含、小斂、大斂、成服、朝夕奠朔望奠,吊奠賻、擇址祭後土、發引、在途及墓下棺、祠後土、題木主、反哭、虞祭、卒哭、拊、小祥、大祥、覃。

清代的喪葬,其斂衣的襲數,吃含之用品,銘旌、明器、棺槨的尺寸大小、用材規格,抬柩的人數,儀仗的規模,乃至墳墓的大小高低等等,差不多喪葬禮儀中的所有細節,朝廷都據死者的貴賤等級作出了嚴格的規定,不得逾越。

飯含之物,清代喪製規定:一品至二品,含小珠玉屑五塊;四品至七品,含金玉屑五塊;士人含金銀懈三塊;庶人含銀屑三塊。

銘旌的使用,清代喪製規定:其長短為一品至三品九尺,四品至五品八尺,六品至八品七尺,九品及有頂戴者為五尺;而且銘旌上的題字也貴賤有等,《清通禮》雲:“品官銘旌題曰某官某公之柩,士題曰某官封顯考某府名之柩,婦則書某某氏。”

死者大小斂時的斂衣,清喪製規定:品官常服一襲,複衾一。殮衣,三品以上五稱,五品以上三稱,六品以下二稱。士常衣一稱,斂衣一,複衣一。庶人常服,殮衣、複衾各一。並規定複衾的顏色為:一二品絳色,三四品緇色,五品青色,六品綠色,七品灰色。至於殮衣質料的好壞則因品官地位的不同而異。

死者墓碑碑身、碑趺、碑首的尺寸大小,首跌的形狀和花紋,無不因墓主的身份而異,清代喪製規定:一品為螭首龜趺,碑身高八尺五寸,闊三尺四寸,碑首高三尺,碑趺高三尺六寸;二品麒麟首龜趺,碑身高八尺,闊三尺,碑首高二尺八寸,碑趺高三尺四寸;三品無祿辟邪首龜趺,碑身高七尺五寸,闊三尺,碑首高二尺八寸,碑趺高一尺二寸;四品至七品圓首對趺,碑身高七尺,闊二尺八寸,碑首高二尺六寸,碑趺高一尺;士圓首方趺。至於庶人,原則上不許使用墓碣。至於墓碑上的題字,《清通禮》雲:“品官墓碑書某官某公之墓,婦人則書某封某氏,八九品以下及庶人碣文曰某官某之墓,無官則書庶士某之墓,婦稱某封氏,無封則稱某氏。”

死者的墓地大小,清代喪製規定:一品官墓地九十步,墳高一丈六尺,圍牆周圍三十五丈;二品墓地八十步,文高一丈四尺,圍牆周圍三十五丈;三品墓地七十步,墳高一丈二尺,圍牆周圍三十丈;四品墓地六十步,墳高一丈,圍牆周圍三十丈;五品墓地五十步,墳高八尺,圍牆周圍三十丈。六品墓地四十步,墳高六尺,圍牆周圍十二丈;七品以下墓地二十步,墳高六尺,圍牆周圍十二丈;庶人墓地九步,墳高四尺,圍牆周圍八丈。墓地的神道碑及石人、石獸等,清代規定:公候至二品,石人二、石馬二、石羊二、石虎二,石望柱二;三品,石虎二、石羊二、石一馬二,石望柱二;四品,石虎二、石馬二,石望柱二;五品,石羊二、石馬二,石望柱二。庶人則無法享受此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