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為《漢族風俗史》之第四卷,經過10餘年風雨的磨練,現在終於要出版了。在此,我首先要感謝10多年來我曾經工作過的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其中有浙江民間文藝家協會的季沉先生、莫高先生、王恬女士,浙江省東陽市文化局、文聯、文化館、圖書館的王國富先生、韋定民先生、馬正大先生、王德榮先生,南寧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的冼祖元先生、李建智先生,南寧市社會科學院的覃潔貞女士、文晴女士,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的徐傑舜先生、廖智宏女士、黃祖賓先生、黃世傑先生、蒙本曼先生、曹滿仙女士,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幫助,本書的寫作就不可能得以順利的完成;其次,要感謝一直關心、支持和幫助本課題的研究和寫作的好朋友,他們是複旦大學教授鄭元者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萬建中教授、浙江師範大學方衛平教授和陳華文教授、政協浙江省上虞市委員會阮其龍先生和上海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的鄭土有先生,他們為本書的寫作或提供資料、或出謀劃策,使我獲益非淺;同時,我還要感謝我的妻子唐樂平女士,本書中的第二章《清代前期漢族風俗》,係先由她撰寫初稿,後再由我根據主編的意見經過反複修改,並補寫有關章節、增加有關內容,而成如今之形狀;但她卻不同意在本書上署名,特此謹記;至於她為了支持我專心於民俗學的學術研究,而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家務和子女教育事務,並為此而提前離開她心愛的工作崗位,實在令我感動!
《漢族風俗史》的寫作啟動於1990年,當時我還在浙江工作,所以本卷的初稿基本上寫就於1992年前在浙江工作期間。1992年調到南寧工作後,由於有一段時間我曾經在商海裏遊了一下,所以,在1992年至1997年間本書的寫作和修改一直處於斷斷續續的狀態,直到1998年初,才寫出了第二稿,並交給主編徐傑舜先生審閱。1998年下半年,徐先生卻將全書五卷共120萬左右的稿子拎到我家裏,讓我挑起修改和重寫全書的重任。為了不辜負他的信任和器重,我沒有過多地考慮自己的能力和學養是否勝任,就不假思索地接受下來。然而,一經著手,就深深地知道這份差使的分量之重,是我當時的學養、能力和精力所不能及的。但已經接手,就隻得硬著頭皮做下去。即使是塊硬骨頭,也得邊學邊幹慢慢地啃了。經過整整三年的努力,現在總算勉勉強強地完成了任務。主編和出版社的有關人員看了,還算基本滿意,心裏也就有了幾分自慰。
在《漢族風俗史》各卷的研究和寫作中,由於本人對二、三兩卷化了較多的力氣;因此,對本卷的研究、修改和寫作就顯得有些倉促,自己讀後也不免有粗疏之感。再加上由於本卷從初稿的寫作到修改定稿,前後長達12年之久,中間又經曆了幾次的工作調動和搬家,當初參閱的一些書籍,現在已很難找齊,所以在研究和寫作中對一些觀點和思想的引用,無法一一地標出和注明,還請有關專家和學者鑒諒,也請廣大讀者多多包涵!此外,還要予以特別聲明的是,本卷在研究和寫作中,對《中華文明史》、《中國習俗全史》、《中國社會通史》有關卷本和章節多有參考,在此特向這些書的有關作者和編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最後,我要誠摯地感謝本書的主編、廣西民族學院教授徐傑舜先生為我提供了研究和撰寫“明代和清代前期漢族風俗史”的機會,十幾年來的研究實踐使我對漢族風俗文化從知之不多到有所知之,這樣的實踐會使我終生受益;感謝十幾年來一起合作的萬建中教授、陳華文教授和陳順宣教授,與他們的合作使我感到愉快!此外,還要衷心感謝學林出版社給本卷以出版的機會,使我們經曆了十多年風風雨雨磨練的研究成果得以與大家見麵。
周耀明
2001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