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作揖、道萬福、問訊、磕頭等見麵禮節及接風、告辭等送迎禮節。作揖,是清時男子相見時所行的禮節,又叫打躬。《紅樓夢》第七回曰:“(秦鍾)隻是怯怯羞羞,有女兒之態,靦腆含糊,慢向鳳姐作揖問好”;第三十三回寫道:“忠順府長史官……說畢,忙打一躬。”道萬福,是清時女子所行之見麵禮節。《紅樓夢》第三十九回寫劉姥姥曰:“劉姥姥便知是賈母了,忙上來陪著笑,福了幾福,口裏說:請老壽星安。”問訊則是僧尼向人問安,以手掌當胸前行禮。《紅樓夢》第一二0回曰:“那人已拜了四拜,站在起來打了個問訊”。磕頭,則是清時下輩對上輩、卑者對尊者使用的見麵禮節。《紅樓夢》第九十三回曰“門上出去帶進人來,見賈政便磕了三個頭,起來道:家老爺請冬爺安。”自己又打千兒說:“包勇請老爺安。”
接風,又稱洗塵,是接客之禮。《通俗篇·儀節》曰:“凡公私值遠人初至,或設飲,或饋物,謂之洗塵。”《紅樓夢》第一0四回曰:“隻聞門外頭傳進話來說:眾親朋因老爺回家,都要送戲接風……告辭,即告別之禮,《紅樓夢》第八十四回曰:“(巧組兒有病)賈母因說道:你快去罷,姨太太也不是外人。鳳姐連忙答應,在薛姨媽跟前告了辭。”
4.送禮和名帖風行
在清代漢族社會中,人們日常生活的送往迎來,總免不了送禮,以《紅樓夢》為例,當時社會上的送禮大約可分以下八類:
一是純屬友誼情感的饋贈,如第三十一回寫史湘雲來時給襲人等人送絳紋石戒指兒等小禮物,純屬感情上的交往。
二是初見麵的饋贈,即摯見禮,俗稱“見麵禮”。有的是純友誼感情的,如鳳組送秦鍾見麵表禮;有的則是因為禮貌,如第十五回北靜王初見寶玉,送給他“零苓香念珠”,並說:“今日初會,倉卒無敬賀之物,此係聖上所賜零苓香念珠一串,權為敬賀之禮。”重在個“禮”字。
三是紅、白喜事的送禮,如娶親、聘女、過壽、喪事,及蓋屋上梁、喬遷新居、作佛事、打平安醮等,都要送禮,俗稱賀禮。如第二十九回所寫清虛觀打醮:“原來馮紫英聽見賈府在廟裏打醮,連忙預備豬羊、香燭、茶食之類,趕來送禮。”後麵鳳姐說:“隻說咱們娘兒們來閑逛逛,人家隻當咱們大擺齋壇的來送禮——都是老太太鬧的,這又不得預備賞封兒。”接下去便函是“接二連三,都聽見賈府打醮,女眷都在廟裏:凡一應遠親近友,世家相與,都來送禮”。
四是生日送禮,有生日禮和壽禮之分。生日禮,一般是逢五逢十所謂大生日才送,如第二十二回寫寶釵過十五歲生日,因是“及笄”之年,大家紛紛送禮;而一般生日,是否要送禮,則因人而異,如第六十二回寫平兒的話道:“我們是那牌兒名上的人,生日也沒拜壽的福,又沒受禮的職分,可吵嚷什麼,可不悄悄兒的就過去了嗎?”而當天正是寶玉過生日,情況就完全不同,“王夫人不在家,也不曾像往年熱鬧,隻有張道士送了四樣禮,換的寄名符兒,還有幾處僧、尼廟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兒,並壽星、紙馬、疏頭,並本宮、星官、值年太歲、周歲換的鎖……王子勝那邊,仍是一套衣服,一雙鞋襪,一百壽桃,一百束上用銀絲掛麵。薛姨媽處減一半。其餘家中尤氏仍是一雙鞋襪;鳳姐兒是一個宮製四麵扣合堆繡荷包,裝一個金壽星,一件波斯國的玩器……”壽禮,則除一般禮物外,還得有壽屏、壽桃、壽麵等。
五是送節禮,俗稱賀節,如過年、端午、中秋三大節,及元宵、清明、中元、冬至、臘八等小節,都要送禮,俗稱賀節。在清代,這種種節禮,更是複雜,親友之間要送,上下級之間要送。
六是送土儀,人們從甲地至乙地地、乙地到甲地,或外省晉京、京中人到外省,長途跋涉,總要帶些土產送給親朋好友。第十六回寫黛玉由江南回來:“黛玉又帶了許多書籍來……又將紙、筆等物分送與寶釵、迎春、寶玉等。”第六十七回薛蟠從江南回來,給寶釵帶來許紙筆、香袋、扇子等。這些禮品,重在“土儀”二字。
七是鑽營的送禮,即以送禮為“手段”,去結交、奉承權勢,拉攏關係,以得到更大的好處。第二十四回賈芸借錢買冰片、麝香,編了一套假話給鳳組送節禮。很快得到了種花木的差事,一批就是二百兩銀子。
清代漢族社會各種不同場合所送的禮物是各有不同的。一般來說,祝壽、過生日,送壽屏、壽桃、壽麵等;打醮送三牲、香燭、供果等;其他節禮、親友饋贈、鄉裏土儀,及鑽營孝敬等,則各種禮品,名目繁多,無法說清。但清時一般把禮品分為“幹禮”和“水禮”二大類:“幹禮”包括一些貴重的禮品,及金、銀等財物,如鳳姐送給秦鍾“狀元及第金錁子”、送給寶玉“金壽星”,甄府到京送給賈府“上用的妝緞、蟒緞十二匹,上用雜色緞十二匹,上用各色紗十二匹,上用宮綢十二匹,宮用各色緞、紗、綢、綾二十四匹”等;“水禮”則是不甚值錢的吃食物品,如壽桃、壽麵,香燭、供果,及五月節棕子、八月節月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