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3

使用手機彩鈴的注意事項

彩鈴的使用應注意場合。尤其是在辦公室、在拜會客人時應當注意,若在辦公室和一些嚴肅的場合,這種鈴聲不斷響起的話,會對周圍的人產生幹擾,尤其是那些富有個性化的鈴聲。如果確實喜歡用,就應當適時將鈴聲調到振動上。另外,鈴聲內容要文明。從鈴聲內容來說,不能有不文明的內容。否則,不僅顯得不雅,還會讓撥打者尷尬。鈴聲要和身份相匹配。相對來說,過於個性化的鈴聲與年輕人的身份比較匹配,一些長者或者有一定身份的人如果選擇與自己身份不太匹配的鈴聲,會損害自己的形象。鈴聲音量不能太大,無論是座機還是手機鈴聲,都不能調得過大,以離開座位兩米可以聽見為宜。有些人的鈴聲非常大,在大家埋頭幹活時突然刺耳地響起,讓人心跳都會加快。在醫院、幼兒園等場所,過響的鈴聲會成為一種公害。

萬事禮為先

禮貌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的古訓,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態度不能粗暴傲慢,更不能出言不遜。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中的人際關係更是錯綜複雜,因此在社會中為人處世就變成了一個深邃而又敏感的話題。萬事禮為先,如果每一個人都青睞講禮儀的人,那麼這樣一來,禮儀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

陳棣是某公司的高級主管,下屬去見他時,他不但坐著不動,而且也不懂得禮貌讓坐,下屬隻好站在一旁說話。有時因不滿意下屬的回答而不高興時,他就會一直不答言,或者始終不看下屬,讓人感覺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讓下屬碰一鼻子灰後,心情低落地告辭。對待朋友,他也是愛搭不理,實在令人難受。但因陳棣正在得勢之時,職員們也就隻是背後批評,當麵還是恭維、奉承,心裏卻反感他。後來形勢逆轉,他不再有實權時,一時間攻擊他的人就特別的多,這完全是因為他待人傲慢無禮造成的。

《詩經》上說:“謙謙君子,賜我百朋。”隻有懂得禮儀的人才能獲得更多的朋友。禮多人不怪,人們都將一個人是否彬彬有禮作為其社會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檢驗標準。很多時候,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取決於你對對方的尊重。多禮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素質修養。禮也是人為的,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要用心去領會、去學習,逐漸養成一種習慣,它會幫助你順利地打開人際交往局麵。

某學校的王老師是以多禮出名的人,他見人必先打招呼,招呼必先鞠躬,對朋友如此,對學生也是如此。說話親切和氣,笑容可掬。你到他家或辦公室請他寫字,他雖筆風遒勁,但是很謙虛,請你坐下來談,你若不坐,他就始終站著。無論是誰,隻要是與王老師相交,都會被他的禮貌所折服,所以他的人緣非常好。凡是他的學生,一見他來,立即鞠躬,站到一旁,等他先過,這並不是怕他,而是表示對他的一種尊敬。

隻有誠懇者,才能顯出畢恭畢敬。隻有做到恭敬,才是真正講禮貌。禮貌待人體現的是對一個人的尊重和友善。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對自己有禮貌。同樣道理,我們也應當對別人有禮貌。禮貌是一個人素質高低的表現,也是尊重人、尊重自己的表現。沒有人會對你的禮貌表示反感,隻會對你的無禮表示厭煩。但是禮貌必須誠懇,不誠懇的多禮者,往往會令人生厭。人際交往中,與人見麵握手,得體的寒暄幾句會讓人感到很親切。相反,如果寒暄時卻虛情假義,廢話、空話連篇,極力向別人討好,就會顯得無聊至極。

禮儀是聯接友誼的“紐帶”。一個人的誠懇與善良往往是通過禮儀來顯現出來的。所以說,畢恭畢敬的態度,得體的禮儀是贏得別人信賴的條件之一。禮貌是禮儀的基本體現,而並不隻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它是溝通人們之間友好感情的一道橋梁。如果人們能自覺地做到禮貌待人,不僅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純潔和美好,還可以避免和減少某些不必要的個人衝突,使社會生活朝著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

禮貌名言

人類追求的無非是快樂,因此有禮貌的人較之有用處的人更能得到別人的歡迎,一個真摯朋友的能力、真誠和善意,往往不易抵消他的嚴肅與堅實的表示所產生的不安。 ——洛克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

——赫爾岑

沒有經過琢磨的鑽石是沒有人喜歡的,這種鑽石戴了也沒有好處。但是一旦經過琢磨,加以鑲嵌之後,鑽石便生出光彩來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它們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 ——洛克

人之有禮,猶魚之有水矣。 ——葛洪

巧妙讚美別人

“人告之以過則喜”,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但現在的人際交往中並不提倡這種做法,因為很少人有子路、孔子等大聖人的這種雅量,一般情況下,普通人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大家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真正能聽得進逆耳忠言的人卻並不多。所以說話時應當靈活,不妨適當說些讚美的話。

讚美是一門學問,巧妙讚美別人,不僅會贏得對方的尊重,還會提高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隻要是優點、是長處,對別人沒有害處,你就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示你的讚美之情。因為他代表欣賞一個人的某個特點,並肯定這個特點。當然,讚美別人對自己也會有所幫助。因為,你若想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或想法,就必須先讓對方能夠靜心傾聽你的想法。如果對方連聽都沒有聽進去,更談不上接受不接受。而要對方傾聽,就不可使對方產生反感。此時讚美的話就會發揮最好的效用,讚美別人的同時,也吸引了對方的注意力,對方才有時間靜心傾聽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