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待人十分客氣。“請”、“謝謝”、“對不起”、“你好”、“再見”一類的禮貌用語,他們是天天不離口的。在進行交談時,英國人,特別是那些上年紀的英國人,喜歡別人稱呼其世襲爵位或榮譽的頭銜。至少,也要鄭重其事地稱之為“閣下”或是“先生”、“小姐”、“夫人”。在交際活動中,握手禮是英國人使用最多的見麵禮節。在一般情況下,與他人見麵時,英國人既不會像美國人那樣隨隨便便地“嗨”上一聲作罷,也不會像法國人那樣非要跟對方熱烈地擁抱、親吻不可。英國人認為,那些做法,都有失風度。

中世紀時期貴族禮儀

中世紀時期貴族禮儀基本是法國人和法國宮廷倡導,並為其他各個宮廷所普遍效仿的。貴族無論是敵是友,在見麵時候必須相互致意,男子規定為左手扶右胸,右手脫帽,身體稍微前躬,同時點頭。女子規定為雙腿略微曲膝同時兩手稍提裙擺兩側,點頭致意。雙方如若在馬背上,男子禮節不變,女子隻需點頭。貴族晉見國王和王後禮儀中才有吻手禮。貴族單膝跪下,低頭吻國王、王後的手表示崇敬。國王和一般貴族見到負責本國教務的紅衣主教時也吻手,他們躬身吻主教左手中指佩帶的表示主教身份的大寶石戒指。在吃飯時候必須主人先入坐,客人才能入坐,主人有義務提議喝第一杯酒,第一杯酒之後,主客就可以相互敬酒了。客人和主人都不允許身穿全套鎧甲入席,鐵手套、上臂甲、前臂甲和前後胸甲以及頭盔都不可以穿著進入飯廳,因為這樣的穿戴明顯表示自己在防備周圍有暗殺,是一種對他人名譽的公然冒犯。

其他國家的禮儀

埃及的社交禮儀

埃及的全稱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埃及由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貝都因人、努比亞人等多個民族所構成。埃及的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蘭教。國語是阿拉伯語。

在人際交往中,埃及人所采用的見麵禮節,主要是握手禮。與其他伊斯蘭國家的人士打交道時的禁忌相同,同埃及人握手時,最重要的是忌用左手。在社交活動中,跟交往對象行過見麵禮後,雙方往往要互致問候。為了表示親密,埃及人隻要當時有時間,問候起交往對象來,往往會不厭其煩。除了個人隱私問題之外,當時所能想到的人與事,他們幾乎都會問候一遍。他們的這種客套,有時會長達幾分鍾,甚至十幾分鍾。跟埃及人打交道時,除了可以采用國際上通行的稱呼,倘若能夠酌情使用一些阿拉伯語的尊稱,通常會令埃及人更加開心。

澳大利亞的社交禮儀

澳大利亞的全稱是澳大利亞聯邦。人口主要是外國移民的後裔。在外國移民後裔裏,歐洲各國的移民後裔,尤其是英國移民的後裔,又占絕大多數。澳大利亞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官方語言是英語。

澳大利亞人在第一次見麵或談話時,通常互相要稱呼為先生、夫人或小姐,熟悉之後就直呼其名。人們相見時喜歡熱情握手,並喜歡和陌生人交談。澳大利亞人言談話語極為重視禮貌,文明用語不絕於耳。他們很注重禮貌修養,談話總習慣輕聲細語,很少大聲喧嘩。在他們的眼裏,高聲喊叫是一種不文明的粗野行為。在澳大利亞,要注意使自己的穿著打扮得體。在一般場合,不必西裝革履或濃妝豔抹,隻要穿一些便服即可。但在諸如典禮、儀式、宴會、婚禮、劇院等正式場合,卻非著西裝不可。初次見麵不要直接詢問個人問題,如年齡、婚姻、收入等。特別不要問原國籍的問題。澳大利亞人還有個特殊的禮貌習俗,他們乘出租車時,總習慣與司機並排而坐,即使他們是夫婦同時乘車,通常也要由丈夫在前麵,妻子獨自居後排。他們認為這樣才是對司機的尊重,否則會被認為失禮。他們時間觀念非常強,對約會是非常講究信義的,有準時赴約的良好習慣。

南非的社交禮儀

南非的全稱是南非共和國。南非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白人、有色人的絕大多數和大約60%的黑人,都信仰基督教。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南非荷蘭語。

南非曾一度為英屬殖民地,當地種族觀念根深蒂固,禮儀也因此而不同。白種人的社交禮儀基本是英國社交禮儀的延承,見麵握手,尊稱“先生”、“夫人”、“小姐”,這些已被世人所熟知。而在一些黑人的部族中,則保留著當地特殊的禮儀,比如以鴕鳥毛或孔雀毛贈與貴賓,貴賓要立即把這些珍貴的羽毛插入頭發或帽子,以示回禮。官方或商務交往時,需著樣式保守、顏色偏深的套裝或正裝,以表尊重。做客於南非人家,當地人會盛情地拿出家中自製的啤酒招待客人,客人需多喝,最好能一飲而盡,以表謝意。

新西蘭的社交禮儀

新西蘭的全稱即為新西蘭。新西蘭的畜牧業極度發達,國民經濟以其為主,因此,又有“畜牧之國”、“牧羊之國”之稱。新西蘭由歐洲移民後裔、毛利人、華人等民族構成。新西蘭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新西蘭的通用語為英語,但毛利人依然習慣於講本民族的語言毛利語。

在新西蘭社會中,歐洲移民的後裔,其中特別是英國移民的後裔,不僅占了人口的絕大多數,而且其待人接物的具體做法也居於主導地位。握手禮是新西蘭人所用最多的見麵禮節。不過與新西蘭婦女握手時,必須由其首先伸出手來。新西蘭人在向尊長行禮時,有時會采用鞠躬禮。他們行鞠躬禮的做法與中國人鞠躬時低頭彎腰有所不同的是,新西蘭人鞠躬時是抬著頭,挺著胸的。新西蘭人路遇他人,包括不相識者時,往往會向對方行注目禮,即麵含微笑目視對方,同時問候對方。在普通的交際場合,新西蘭人非常反對講身份、擺架子。在新西蘭,各行各業的人都會對自己的職業引以為榮,並且在彼此之間絕對不分三六九等。稱呼新西蘭人時,直呼其名常受歡迎,稱呼頭銜卻往往令人側目。

向外國人送花的禁忌

在國外,給中年人送花不要送小朵,意味著他們不成熟。不要給年輕人送大朵大朵的鮮花。

在印度和歐洲國家,玫瑰和白色百合花,是送死者的虔誠悼念品。

日本人討厭蓮花,認為蓮花是人死後的那個世界用的花。送菊花給日本人的話,隻能送品種隻有15片花瓣的。

在拉丁美洲,千萬不能送菊花,人們將菊花看作一種“妖花”,隻有人死了才會送一束菊花。

在巴西,絳紫的花主要是用於葬禮,看望病人時,不要送那些有濃烈香氣的花。

墨西哥人和法國人忌諱黃色的花。

與德國、瑞士人交往:送朋友妻子或普通異性朋友,不要送紅玫瑰給他們,因為紅玫瑰代表愛情,會使他們誤會。

德國人視鬱金香為“無情之花”,送此花給他們代表絕交。

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菊花像征著悲哀和痛苦,絕不能作為禮物相送。

在俄羅斯、南斯拉夫等國家若送鮮花的話,記住一定人要送單數,因雙數被視為不吉祥。

在法國,黃色的花是不忠誠的表示。

羅馬尼亞人什麼顏色的花都喜歡,但一般送花時,送單不送雙,過生日時則例外,如果您參加親朋的生日酒會,將兩枝鮮花放在餐桌上,那是最受歡迎的。

百合花在英國人和加拿大人眼中代表著死亡,絕不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