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社交禮儀
馬來西亞的全稱即為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籍華人和華僑占馬來西亞全國總人口的二分之一以上,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馬來西亞是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都信奉伊斯蘭教。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是馬來語。英語和華語則是通用的語言。
在馬來西亞,人們見麵的時候采用的禮節因民族不同而不同。馬來人傳統的見麵禮節是所謂“摸手禮”。它的具體做法為:與他人相見時,一方將雙手首先伸向對方,另一方則伸出自己的雙手,輕輕摸一下對方伸過來的雙手,隨後將自己的雙手收回胸前,稍舉一下,同時身體前彎呈鞠躬狀。與此同時,他們往往還會鄭重其事地祝願對方。馬來西亞的華人與印度人,則大多以握手作為見麵禮節。現在,馬來西亞人的常規做法是向對方輕輕點頭,以示尊重,除男人之間的交往以外,馬來人很少相互握手,男女之間尤其不會這麼做。
個別亞洲國家習俗禁忌
朝鮮:在朝鮮,遞東西以用雙手接為佳。在他人麵前不得吐痰、擤鼻涕、掏耳朵。
韓國:與韓國人交談時,發音與“死”相似的“私”、“師”、“事”等幾個詞,最好不要使用。
新加坡:新加坡人對“恭喜發財”極其反感。認為這句話有教唆別人去發不義之財的意思。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人不喜歡別人在他們麵前蹺腿、露出腳底,或用腳去移動物品,他們認為在人體上,腳的地位最地下。
部分歐美國家的社交禮儀
美國的社交禮儀
美國的全稱是美利堅合眾國。地處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所屬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洲西北部。美國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美國人的見麵禮節,一般情況下,以點頭、微笑為禮。不是特別正式的場合,美國人甚至連國際上最為通行的握手禮也略去不用了。若非親朋好友,美國人一般不會主動與對方親吻、擁抱。在商務往來中,他們尤其不會這麼做。
美國人在穿著上大都喜深色西裝配著黑色皮鞋,深色襪子,切忌白襪黑鞋。正式場合或上班時,女性以裙裝為宜,男性應打領帶,穿深色西服。著晚禮服裙擺應長及腳踝,並著高跟鞋。行路一般以右為尊,女士同行,男士應走左邊,出入應為女士推門。搭車時,車主駕車,前座為尊,反之則以後座右側為尊。自己開車時須先為客人開車門,等坐定後始上車啟動。在美國社會中,人們的一切行為都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準則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麵。人們日常交談,不喜歡涉及個人私事。有些問題甚至是他們所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狀況、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競選中投誰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禮的。
加拿大的社交禮儀
加拿大的全稱即為加拿大。加拿大國民的主體是英法兩國移民的後裔所構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講英語。而法裔加拿大人則大都信奉天主教,講法語。加拿大的基本國情是地廣人稀。特殊的環境對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響。加拿大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加拿大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法語並用,實行的是“雙語製”。
在加拿大,人們相遇時,都會主動向對方打招呼、問好。即便彼此雙方不相識,通常也往往會這麼做。要是見過一次麵的人再度相逢時,則雙方通常都會顯示出更大的熱情。他們除了要互致問候之外,彼此一定還要熱烈地握手。加拿大人跟外人打交道時,隻有在非常正式的情況之下,才會對對方連姓帶名一同加以稱呼,並冠以尊稱。在一般場合裏,加拿大人在稱呼別人時,往往喜歡直呼其名,而略去其姓。
德國的社交禮儀
德國的全稱是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德國的主體民族是德意誌人。此外,在德國還生活著少量的丹麥人、吉普賽人、索布人等。德國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德國的官方語言是德語。
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對禮節非常重視。在社交場合,德國人通常都采用握手作為見麵禮節。與德國人握手時,要注意務必坦然地注視對方,並且握手的時間宜稍長一些,晃動的次數宜稍多一些,握手時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對於初次見麵的成年人以及老年人,務必要稱之為“您”。對於熟人、朋友、同齡者,方可以“你”相稱。在德國,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係密切。
德國人極度厭惡“13”與“星期五”。他們對於四個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際場合進行交叉談話,也比較反感。因為這兩種做法,都被他們看作是不禮貌的。德國人認定,在路上碰到了煙囪清掃工,便預示著一天要交好運。在德國,星期天商店一律停業休息。在這一天逛街,自然難有收獲。向德國人贈送禮品時,不宜選擇刀、劍、剪、餐刀和餐叉。以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裝紙和彩帶包裝、捆紮禮品,也是不允許的。與德國人交談時,不宜涉及納粹、宗教與黨派之爭。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德國人認為是十分無禮的。
意大利的社交禮儀
意大利的全稱是意大利共和國。意大利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根據1929年意大利政府與羅馬教廷簽訂的《拉特蘭條約》的規定,天主教為意大利的國教。官方語言是意大利語。在個別邊境地區,也有一些人講法語和德語。
意大利人的時間觀念極為奇特。在外人眼裏,他們似乎來去匆匆,卻又不很守時,至少在社交活動中是這樣的。一般來說,與別人進行約會時,許多意大利人都會晚到幾分鍾。據說,意大利人認為,這既是一種禮節,也是一種風度。意大利人在正式社交場合一般是著西式服裝,尤其是參加一些重大的活動十分注意著裝整齊,喜歡穿三件式西裝。意大利人說話時喜歡靠得近些,有時幾乎靠在一起。他們不喜歡在交談時別人盯視他們,認為這種目光是不禮貌的。他們喜歡用手勢來表達個人的意願。意大利人在社交場合與賓客見麵時常施握手禮,親朋好友久後重逢會熱情擁抱,平時熟人在路上遇見,則招手致意。意大利人請客吃飯,通常是到飯館裏去,有時也會在家中宴請親朋好友。他們請客時往往茶少酒多,在正式宴會上,每上一道菜便有一種不同的酒。
英國的社交禮儀
英國是近代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居民大多數信基督教。一些英國人還信奉羅馬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等。
英國人不善於誇誇其談,感情不大外露,也不喜歡在公共場合引人注目。在交際應酬中,他們輕易不會與別人一見如故,更不會立即稱兄道弟,推心置腹。與外人進行交往時,英國人一般都非常善解人意,懂得體諒人、關心人、尊重人。在一般情況下,他們都不愛跟別人進行毫無意義的爭論,而且極少當著外人的麵使性子、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