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國崛起的美國因素2
美國衰退與中國崛起
中美利益衝突和對抗首先不是意識形態,而是經濟,經濟上中國崛起和美 國衰退構成了雙方關係趨於對抗的基礎。但是導致這一對抗基礎的原因卻不是 因為中國崛起導致美國衰退,而是源於全球化時代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是同 一變化過程的兩種不同結果,一個被崛起,一個被衰退。正因為如此,中美對 抗與曆史上大國對抗有很大的不同性。
國際社會的基本主體依然是國家,但作為近現代社會細胞的資本以及其 代表跨國公司對國際經濟事務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由此形成了以國家為主導的 國家邏輯和以資本或跨國公司為主導的市場邏輯之間的矛盾,資本及跨國公司 和全球公司遵循市場邏輯,以利潤為導向,要求衝破國家邊界,對全球資源進 行統一配置,以求利潤最大化;但國家邏輯則以國家利益為導向,追求國家的 競爭力和財富最大化,控製經濟發展和資本流向,以增加國家的權利和經濟福 利。這二者之間的矛盾決定了後冷戰時代世界經濟的結構變化以及全球財富的 分布趨勢。
冷戰後,美國和西方國家主導的政治全球化繼而打開了經濟全球化這個潘 多拉盒子,饑渴的資本紛紛從美國和西方湧向地球的另一半。它們就像當年 英國殖民主義者發現美洲新大陸一樣,因為那裏有巨大的市場和充足的廉 價勞動力,那裏不是因為發展,而是因為落後,所以充滿了璀璨的機遇和前 景。與此相比,美國和西方因為發展趨於飽和,投資回報空間越來越稀薄,越 來越狹小。
世界是公平的嗎?不是,正是因為世界是不公平的,所以導致大量資本從高工資的西方國家轉移至低工資的發展中國家,資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潤的最大 化。資本無國界,利潤在哪裏,資本就會流向哪裏,直至全球利潤的平均化。 在全球一體化時代,資本已超越國界,把全球作為一體,對資源加以整合配置 以求資源的最有效配置和利潤的最大化,從而改變以往以國家為主體的全球產 業分工和貿易模型。U形曲線產業分工結構正是這種配置的結果,U形曲線的左 上角代表觀念和創新,它決定產品的形成和功能;最下端是生產組裝和運輸; 從右邊往上依次是分配,營銷。歐美國家處於U形曲線的兩個頂端,控製科研 和營銷,同時也控製利潤的大部分;而發展中國家處於U形曲線的底端,屬低 利潤的加工生產。美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發國家和資本技術輸出國,中國 是最大的加工製造業國家和資本技術輸人國,所以U形曲線國際分工格局也可 以歸納為:美國創造,中國製造,全球消費;或者歐洲創造,中國製造,全球 消費。正是全球經濟結構的這一改變,導致全球經濟地理運行機製的變化以及 全球財富的倒流和重新分布,並在近30年裏,特別是2001年中國加人世貿後導 致了美國的逐漸衰退和中國的強勢崛起。
1. 隨著資本和技術從美國和西方向地球的另一半轉移,全球經濟中心從 大西洋轉向太平洋地區,特別是中國。丨978年以來中國獲得了 5000億美元的外 來投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世界投資中心。美國500強企業中有400多個 都在中國投資,並且在中國的生意份額越做越大,超過其本土企業成為盈利的 主要來源。起初,轉移到中國的跨國公司主要集中於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後來漸漸上升到中高端產業。由於大量外資湧入,使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的 經濟平均增長率達到9.3%以上,是美國經濟增長率的3倍,由此中國成為世界 工廠和製造業大國,並超過美國,從而結束了美國在製造業110年雄踞全球首位 的曆史。製造業的迅速發展,中國隨即又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和 全球最大的外彙儲備國,到2011年底外彙儲備已達到3.2萬億美元。目前,中國 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根據我們在本書的預測,中國GDP 總額將於2025年超越美國。
2. 全球經濟中心的轉移導致全球經濟結構和經濟循環機製的變更。曆史 上,美國和西方曾將發展中國家作為廉價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而生產和 研發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在這一全球經濟循環機製中,財富源源不斷地從發
展中國家流人西方發達國家,以至於窮國愈窮,富國愈富。而到了當今,跨國 公司和全球公司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將發展中國家作為全球廉價生產基地, 然後將產品運回母國,因此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成為消費型社會與農產品和原 料出口國。在這一循環機製中,全球經濟結構發生了極富戲劇性的變化。全 球財富出現了倒流,富國在變窮,窮國在變富,世界中心正在從西方轉向東 方。因為生產基地、資本和技術移至發展中國家,這些發展中國家成為世界 工廠,推動了出口及外彙諸備;中產階級開始崛起,整個社會處於良性循環 發展。而與此相對,因為資本、技術和產業的轉移,西方發達國家成為消費 型國家,發展勢頭減弱,工作機會減少,中產階級每況愈下;消費依賴於進 口,而進口的增加導致貿易逆差的加劇,於是它們從原來的債權國成為了債 務國。
3. 正是全球經濟結構的這一變化導致今天全球財富分布的改寫,導致美 國衰退和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崛起,其中特別是中國的崛起最為引人注目。根據 統計,全球外彙儲備為9萬億美元,中國擁有3.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與 此對應,全球外債總值為56.9萬億美元,美、英、德、法、意、荷、西班牙等 西方國家分別處於前10位,它們外債總和已占全球債務82%,而美國外債達13.6 萬億美元,占全球外債的23.9%。
表麵上看,美國的衰退與中國的崛起有著因果關係,因為中國崛起,所以 美國衰退;因為製造業轉移到中國,所以美國大量就業機會流失,失業率居高 不下;因為跨國公司將產品從中國返銷到美國,所以導致美國貿易赤字,債務 上升。因此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是兩大巨人間的對決,它們的關係是零和競爭關 係,並由此雙方對抗從經濟上升到政治和軍事層麵。但是,實質上美國的衰退 和中國的崛起都源於全球化時代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是同一變化過程的兩個 不同結果,一個被衰退,一個被崛起,中國無疑是全球化的得益者,但不是 美國衰退的始作俑者,美國的衰退不是中國幹的,至少不是有意幹的,它 們之間不存在直接的零和競爭關係。那麼,美國衰退是誰幹的呢?回答是 資本和跨國公司,因為導致世界經濟結構變化的是資本,是美國西方國家 的跨國公司,它們為了生存和追求更高的利潤,推動資本和技術從美國與 西方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從而導致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並由此導致美國在這一變化過程中的被衰退。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和西方資本和跨 國公司為了利潤而出賣了美國,美國衰退和中國崛起都源於資本對現有全 球資源最優化配置整合的結果,而不是中美雙方零和競爭的結果。顯然, 美國的對手是資本,而不是中國,美國要扭轉其衰退趨勢,有兩種方法,一 是改變資本對利潤貪婪的本性;二是改變自己,使自己變得對資本有利可圖, 而不是把矛頭指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