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
有一個老人在自家門口的一塊空地,堅起一塊牌子,上麵寫著:“此地將送給一無所缺,全然滿足的人。”
一名富有的商人,騎馬經過此處看到這個告示牌,心想:“此人既要放棄這塊土地,我最好捷足先登把它要下來。我是個富有的人,擁有一切,完全符合他的條件。”
於是,他叩門說明來意。“你真的全然滿足了嗎?”老人問他。
“那當然,我擁有我所需要的一切。”
“果真如此,那您還要這塊土地做什麼?”得隴望蜀,人的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越是富有的人,其占有欲也越強烈。人世間的痛苦大多都是來自於欲望的不滿足——通過物質的快樂企圖來滿足精神的快樂是不可能的。
比爾·蓋茨的五把鑰匙
2001年5月,美國內華達州的麥迪遜中學在入學考試時出了這樣一道題目:比爾·蓋茨的辦公桌上有五隻帶鎖的抽屜,分別貼著財富、興趣、幸福、榮譽、成功五個標簽,蓋茨總是隻帶一把鑰匙,而把其他的四把鎖在抽屜裏,請問蓋茨帶的是哪一把鑰匙?其他的四把鎖在哪一隻或哪幾隻抽屜裏?
一位剛移民美國的外國學生,恰巧趕上這場考試,看到這個題目後,一下慌了手腳,因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英文題還是一道數學題。考試結束,他去問他的擔保人——該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訴他,那是一道智能測試題,內容不在書本上,也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師有權根據他的觀點給一個分數。
外國學生在這道9分的題上得了5分。老師認為,他沒答一個字,至少說明他是誠實的,憑這一點應該給一半以上的分數。讓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這個題目,卻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蓋茨帶的是財富抽屜上的鑰匙,其他的鑰匙都鎖在這隻抽屜裏。
後來,這道題通過E-mail被發回了這位外國學生原來所在的國家。這位學生在郵件中對同學說,現在我已知道蓋茨帶的是哪一把鑰匙,凡是回答這把鑰匙的,都得到了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讚賞,你們是否願意測試一下,說不定從中還會得到一些啟發。
同學們到底給出了多少種答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據說有一位聰明的同學登上了美國麥迪遜中學的網頁,他在該網頁上發出了比爾·蓋茨給該校的回函。函件上寫著這麼一句話: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比爾·蓋茨的五個鑰匙你會選擇哪個?似乎每個都很重要,哪個都不能舍棄。但切記不可貪心,不然你可能會失去所有的甚至包括原本屬於你的那一個。
魯弗斯發財以後
魯弗斯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發財呀,快讓我發財吧,如果我發了財,我就做一個慷慨的好人……”
這時候,魯弗斯身旁出現了一個魔鬼。
魔鬼說:“我能讓你發財,我會給你一個有魔力的錢袋。”
魔鬼又說:“這錢袋裏永遠有一塊金幣,永遠都拿不完。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覺得夠了時,就要把錢袋扔掉,這時才可以開始花錢。”
魔鬼說完話就不見了,魯弗斯發現,身邊真的有了一個錢袋,裏麵裝著一塊金幣。
魯弗斯把那塊金幣拿出來,裏麵又有了一塊。魯弗斯不斷地往外拿金幣,一直拿了整整一個晚上,他已經有了一大堆金幣。
魯弗斯想:這些錢已經夠我用一輩子了。
第二天,魯弗斯很餓,很想去買麵包吃。但是在他花錢以前,必須扔掉那個錢袋,於是便拎著錢袋向河邊走去。可是來到河邊他又舍不得扔,於是又回來了。
魯弗斯又開始從錢袋裏往外拿錢。每次當他想把錢袋扔掉之前,總覺得錢還不夠多。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魯弗斯完全可以去買吃的、買房子、買最豪華的車子。可是他對自己說:“還是等錢再多一些吧!”
魯弗斯不吃不喝地工作著,金幣已經快堆滿屋子了。他變得又瘦又弱,臉色像蠟一樣黃。
魯弗斯虛弱地說:“我不能把錢袋扔掉,我要源源不斷的金幣……”
魯弗斯看起來已經有氣無力了,但他還是用顫抖著手往外掏金幣。最後終於死在他的長凳上。
從迷途中走回來
許多年來,吉姆·弗斯一直在違背戒律。第一次他違背了“你不可偷盜”這條戒律,這時他還在大學讀書。有一天他偷了92.74美元,乘飛機前往佛羅裏達州。不久,他又持槍搶劫,被抓獲投入監獄。不久他得到了大赦。此後他參加了軍隊,然而,即使在軍隊中,他仍沒放棄作案。
事情就是這樣在進行。吉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滑下去。但他行惡愈久,就愈感到內疚。開始吉姆還沒有自覺地感到更多的內疚——因為他的犯罪的自覺意識變得遲鈍了,但是他的下意識心理卻在積累著內疚情緒。
吉姆從軍事監獄裏獲釋後,結了婚,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在那兒他開了一家電子谘詢商店。一天,一個自稱安地的人來找吉姆,他談到一個想法,用一種電子裝置去打擊其他種族的人。在幾個星期內,吉姆便深深地陷入黑社會中去了。為此,他有了一輛價值9000美元的汽車,並在郊區擁有一所漂亮的房子。他的業務多得使他忙不過來。
一天,吉姆同他的妻子發生了爭吵。她要了解所有的這些錢是從哪兒來的,他卻不肯說,所以她哭了起來。吉姆不忍看他的妻子哭泣,因為他愛她。為了安慰妻子,吉姆提議開車到海濱去。在去海濱的途中,他們碰上了交通阻塞,幾百輛汽車湧進了一個停車場。
“啊,看呀,吉姆,”愛麗絲說,“那是格拉漢!我們去聽他講演吧,這可能蠻有意思呢。”
吉姆想遷就她,就走了過去。但剛坐下不久,他就變得十分煩躁不安。他覺得格拉漢似乎是在直接對他講話,良心使吉姆感到不安了。格拉漢的論點是:
“如果一個人獲得了整個世界,卻失去了他的靈魂,這對他有什麼好處呢?”
接著格拉漢又說:
“這兒有一個人,他聽到這些話時,受到良心的譴責,他想要離開他的老路,卻未做出決定。但這將是他最後的機會。”
他的最後的機會?對吉姆說來,這個說法叫他吃驚。格拉漢的意思是什麼呢?
吉姆想知道正在發生的事,為什麼他總想哭呢?他突然對妻子說:“我們走吧,愛麗絲。”愛麗絲順從地走向一邊,但吉姆抓住她的一隻胳膊,把她的身子轉過來。
“不,親愛的,”他說,“走這邊……”
幾年後,吉姆完全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他在洛杉磯發表了一次演說,講了他的經曆,特別是他下決心的那天的情況。那天他被通知飛往聖·路易斯城去執行一次竊聽任務。“我絕不到聖·路易斯去,”他說,“我發現了勇氣。”如果你對你所做的錯事感到由衷的慚愧和懺悔,就要勇敢地邁出改悔的第一步,立即開始糾正每一個錯誤。但是要注意:不要讓內疚的情緒過分困擾你。
把所有畜牲都趕出去
一天早上,教堂裏來了一個人,他對神父說:“我現在非常不幸福,我的太太、孩子及所有親戚都住在同一間房屋裏,整天互相謾罵吼叫,我的神經快崩潰了。這屋子簡直是一座地獄,請您想辦法幫幫我吧!”
神父問:“那你能否答應我,不論我說什麼,你都能切實做到?”
那個人說:“好的,我發誓,一定做到。”
神父說:“很好,你家裏養了多少牲畜?”
那個人回答道:“一頭牛,一隻羊,還有六隻雞。”
神父對他說:“你現在回家,把它們全部帶入你的屋內。然後,一周後再來見我。”
那人雖然有些疑慮,但回家後還是照著神父說的去做了。一周過後,他麵容憔悴的來找神父,說:“我已經不成人形了。現在的房子裏肮髒、惡臭、吵鬧。我都快要瘋了。”
神父平靜的對他說:“回去吧!現在你可以把所有的家畜趕出去了。”
第二天,他再到教堂時,他告訴神父:“生活變得十分美好,所有畜牲都趕出去了,家中像是天堂一樣安靜、幹淨而且溫馨。”當我們抱怨生活、工作一團糟的時候,請捫心自問,我們是用怎樣的心情看待發生在眼前的一切?
往往是我們忽略了感激、熱情和一份陽光心態之後,才覺得原本美好的一切變了顏色。
小藥店
猶太商人華葛林原來隻擁有一家規模很小的藥房,他也有和一般人一樣的見解,他怨恨自己的職業,他也常涉足歌台舞榭,可是他曾自問:“我能舍棄這種生活嗎?”“我能在我的職業中施展我的才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