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幸福就在身邊(3 / 3)

終於,他下定決心,想了一個方法,找到了使他獲得成功的鑰匙。他曾欣欣然自述他為顧客服務的態度,怎樣使顧客滿意,怎樣招徠生意:

“假如有人電話購貨,我一麵接電話,一麵舉手招呼我的夥計立刻把藥品送去。”

有一天電話來了,他大聲回答說:“好,郝斯福夫人,兩瓶消毒藥水, 1/4磅消毒棉,還要別的嗎?啊!今天天氣真好,還有……”他不住地討好他的顧客,同時指揮夥計,把貨物取齊,馬上送去。夥計也訓練有素,在接電話一分鍾內,就將物品送至郝斯福夫人家的門口,而他們仍在繼續談話,等到她說:“門鈴在響了,華葛林先生,再見!”於是他放下了電話聽筒,麵露喜色,知道貨已送到。

事後,郝斯福夫人常對別人說起這件事:她訂貨的電話尚未打完,物品已經送到了。

她的無意中的傳播,使附近的居民都來華葛林的藥房購物,並漸漸擴展到別處居民,使他們也都成為他藥房中的長期顧主。從此,他的一間小小藥房便擴展成了公司,並成立了製藥廠,各地也設有許多營業鼎盛的分店,成為富甲一方的猶太富豪。積極的心態,是心靈的健康和營養;而消極的心態,卻是心靈的垃圾。無數人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積極的選擇可以幫助人樹立自信,克服自卑,還可以幫助人克服憂慮和煩惱、調整心態。小公務員之死

某機關一個小公務員一直過著安分守己的日子。有一天,他忽然得到通知,一位從未聽說過的遠房親戚在國外死去,臨終指定他為遺產繼承人。

那是一個價值萬金的珠寶商店。小公務員欣喜若狂,開始忙碌地為出國做種種準備。待到一切就緒,即將動身,他又得到通知,一場大火焚毀了那個商店,珠寶也喪失殆盡。

小公務員空歡喜一場,重返機關上班。他似乎變了一個人,整日愁眉不展,逢人便訴說自己的不幸。

“那可是一筆很大的財產啊,我一輩子的薪水還不及它的零頭呢。”他說。

“你不是和從前一樣,什麼也沒有丟失嗎?”他的一個同事問道。

“這麼一大筆財產,竟說什麼也沒有失去!”小公務員心疼得叫起來。

“在一個你從未到過的地方,有一個你從未見過的商店遭了火災,這與你有什麼關係呢?”這個人看得很開,可不久以後,小公務員死於憂鬱症。失去與獲得全在一念之間。小公務員為了他從未擁有過的商店而憂鬱,竟然連命都送了。不是說擁有就是錯誤,而是說如果一味地貪戀擁有,那絕對是一大錯誤。

如果再進去一隻

有個人想出了一個捕捉火雞的好辦法,他把箱子製作成一個有進無出的陷阱,一旦火雞進去了,隻要把進口堵上,就很難逃出來。

這天,他抓來一把玉米,從箱子外麵一路撒下去,一直撒到箱子裏麵,然後他在箱子蓋上係了一根繩子,自己攥著繩子的一端,遠遠地躲在一邊,等著火雞的到來。隻要他把繩子輕輕一拉,箱子蓋就會關上,火雞就跑不出來了。不一會,一群火雞看到了玉米粒,都歡快地啄食起來,這個人數了數一共有10隻呢。10隻夠他吃好幾天的了。有3隻進箱子裏了,已經有7隻了,8隻了,他盯著外麵的兩隻火雞,要是它們也進去了,自己就可以一個禮拜不用出來工作了。

這個人正想著,一隻火雞溜了出來。他懊悔地想,剛才真該拉繩子。如果再進去一隻我就關,他這樣想。可是又出來兩隻,在他想的時候又跑出來兩隻……

最後,這個人眼睜睜地看著那群火雞心滿意足地離去了。箱子裏什麼都沒有了,包括他的玉米粒。人貴有知足之心,做人不要貪得無厭。

貪心不足蛇吞象。取之不易,舍亦太難。當你積極進取的時候,知足便是一個擰開你的氣門心的鑰匙,有時能叫你的氣胎一癟到底。當你欲取而不得的時候,知足常樂無疑是明智神勇之舉。取之不易,舍亦大難。魚和熊掌不能得兼。人生有時就是這麼矛盾,人也就是生活在這種矛盾之中。有取必有舍,有苦才有樂。最苦莫過於猶豫不決,患得患失,樂就在這知足之中。

一切都還在

有一次,一個萬念俱灰的人打電話找心理谘詢師求助。

他說:“我完蛋了,一切都完了,我沒有半文錢,我失去了一切。”

谘詢師說:“你眼睛還看得見嗎?”

他說:“看得見啊。”

谘詢師問:“你還能走路嗎?”

他說:“還能走呀。”

谘詢師說:“你還能打電話,可見你一定還聽得見。”

“沒錯,我聽得見。”

谘詢師說:“那麼,我相信你所有的一切都還在,你唯一失去的不過是錢罷了。”

隻要放開爪子

在阿爾及爾地區有一種猴子,非常喜歡偷食農民的大米。當地的農民根據這些猴子的特性,發明了一種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

農民們把一隻葫蘆型的細頸瓶子固定好,係在大樹上,再在瓶子中放入猴子們最愛吃的大米,然後就靜候佳音了。

到了晚上,猴子來到樹下,見到瓶中有大米,非常高興,就把爪子伸進瓶子去抓大米。這瓶子的妙處就在於猴子的爪子剛剛能夠伸進去,等它抓一把大米時,爪子卻怎麼也拉不出來了。貪婪的猴子絕不可能放下已到手的大米,就這樣,它的爪子也就一直抽不出來,它就死死地守在瓶子旁邊。直到第二天早晨,農民把它抓住的時候,它依然不會放開爪子。拘泥於微小的利益,就無法成就大事業。獨具慧眼的人,決不會把視野局限在眼前的小利上,而是用極有遠見的目光關注未來。想成就大事業,就不該拘泥於蠅頭小利。

拉利的新態度

拉利和喬安是一對平凡的大婦,住在一條平凡街上一幢平凡的房子裏。和別的平凡夫婦一樣,他們量入為出地過日子,盡心盡力地照顧兒女。

他們還有另一方麵也很平凡——倆人偶爾也吵嘴。他們常談論他們的婚姻出了什麼毛病,應該歸咎於誰。

後來有一天,一樁極不平凡的事情發生了。

“你知道嗎?喬安,我有個神奇的櫃子。我每次拉開那櫃子的抽屜,都一定找得到我要的襪子和內衣褲,”拉利說,“多謝你這些年來打點得那麼妥當。”

喬安翻眼從眼鏡上方瞪著丈夫:“你說什麼呀,拉利?”

“沒什麼,我隻是要你知道因為那些神奇的抽屜,我要感激你。”

拉利已不是第一次幹怪事了,因此喬安並沒有放在心上。但兩三天之後,又發生了另一件事。

“喬安,你這個月在賬簿上記下來的支票號碼,並不是完全沒有錯。 16次記對了15次,但還是很了不起,謝謝你!”

喬安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放下正在做的針線,抬頭問:“拉利,你總是怪我記錯支票號碼,現在為什麼不挑剔了?”

“不為什麼。我隻是要你知道,我感謝你那麼費神。”

喬安搖了搖頭,恢複做她的針線,喃喃自語道:“他搞什麼鬼了?”

盡管如此,第二天喬安在雜貨店開支票時,不禁多看了支票簿一眼,以確定自己沒有把號碼記錄錯。

“為什麼我忽然對那些支票的號碼在乎起來了?”她在心裏問自己。

她竭力想忘掉這件事,可是拉利的態度越來越古怪。

“喬安,這頓晚飯好吃極了,”一天晚上他說,“你辛苦了,謝謝。如果細算一下,這15年來,你少說也為我和孩子做過14000頓飯吧?”

然後他又說:“喲,喬安,這房子真幹淨,你一定花了好大功夫。”他甚至還說了:“喬安,像你這樣子真好,能跟你在一起我簡直可以說是開心極了!”

喬安越來越發愁。“他那些尖酸刻薄的話到哪兒去了呢?”她在心裏嘀咕。

14歲的女兒雪莉證實了不是她多疑,她丈夫確實有點不對頭。雪莉說:“他剛才還稱讚我好看呢。我這副德性打扮,衣服這麼邋遢,他竟然那麼說,他到底出了什麼毛病?”

拉利一直沒有恢複正常。他一天到晚不停地稱讚別人。如此幾個星期,喬安漸漸習慣她老伴兒的蹊蹺態度,有時甚至還勉強地回他一聲“謝謝你”。她對於自己能從容自若很感到自豪,但後來有一天,發生了一件稀奇得使她方寸完全大亂的事:“我要你歇一歇,”拉利說,“我來洗碟子。請放下那煎鍋,離開廚房。”

喬安停了好一會兒才回答說:“謝謝你,拉利。多謝你!”

自此之後,喬安的腳步輕快了些,自信心也強了些,偶爾還會哼一兩句歌。她似乎覺得自己的心情也不再憂鬱了。“我實在喜歡拉利的新態度。”她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