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他走出森林。隻在意自己受了什麼傷害委屈,承受了多少重擔壓力,結果隻能讓人愈來愈缺乏活力,愈來愈萎靡。隻要將目光由自己轉移出去,注意到別人的需求,眼界將會越來越寬廣,生命自然也就越來越有活力。
那縱身一躍
非洲撒哈拉沙漠無人區裏,一隻駱駝帶著幾隻小駱駝,一邊走一邊低下頭來,不時聞著幹燥的沙子,它們已經幾天幾夜沒有喝一滴水了,顯然,它們已經渴壞了。
小駱駝們緊緊地靠著駱駝媽媽,而駱駝媽媽總是為孩子們擋著陽光,讓它們走在陰影裏。
幾隻小駱駝無精打采地走著。在太陽的炙烤下,它們的眼睛血紅血紅的,看起來快要支撐不住了。
終於,它們找到了一眼泉水。小駱駝興奮地打著響鼻。
可是,泉水太淺了,站在高處的小駱駝無論怎麼努力也喝不到水。
這時,驚人的一幕發生了:駱駝媽媽圍著她的孩子們轉了幾圈,突然縱身躍入了深泉……水終於漲高了,小駱駝們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而駱駝媽媽卻再也爬不上來了。 在這茫茫塵世中,我們的心靈早已被歲月磨得粗糙和麻木,對於愛,對於感情早已不再心動,但是看到駱駝媽媽那縱身一躍、少婦那打破世界紀錄的加速度,我們的心靈不免為之一震:原來,世界上隻有愛會給我們如此多的感動。
珍惜你的擁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珍惜你的家,帶著一顆惜福的心上路,你才會越走越紮實。因為,你的根紮在了大地上,紮進了泥土裏。當整個世界都將你遺忘的時候,唯有一個人永遠把你記在心頭,她就是母親。
學會感恩吧,感謝母親,感謝父親,感謝所有的親人給我們的愛,給我們的所有溫暖和感動!家是什麼
家是什麼?1983年,發生在盧旺達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許能給家做一個比較貼切的注解。
盧旺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親、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
最後,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5歲的小女兒還活著,輾轉數地,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自己的親生骨肉後,他悲喜交集,將女兒緊緊摟在懷裏,第一句話就是:
“我又有家了。”家是什麼?家是親人和親情,不是你居住的大房子,也不是你擁有的萬貫家財。家是心靈的棲息地,是感情的目的地。家就是一切,有家就有一切。
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舍,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
半克拉鑽石的小耳環
當年蘇珊娜10歲,母親34歲。蘇珊娜想的是海邊有幢房子,母親想的是鑽石耳環。蘇珊娜憧憬家裏仆人如雲,手托銀盤,以巧克力、奶油糖、冰激淩侍候他們。母親並不知道怎樣放膽做大夢。她想的是一副每隻大約有半克拉鑽石的小耳環。
母親的夢先實現了。第二年她生日,父親就買了耳環給她。父親是警察局督察,身材魁梧,人很聰明。蘇珊娜記得他不喜歡別的男人對母親多望一眼。
隻有盛裝外出時,母親才戴上那副耳環。家境不寬裕的時候,她說隻要有耳環,不必添新裝。不大景氣的那幾年,情況很壞。他們雖然還不至於挨餓,可是市政府發給父親的薪水,其中一部分是債券。耳環沒有了,蘇珊娜好久都不知道。耳環原來被母親當了。
蘇珊娜長大以後,母親給蘇珊娜看一張當票,說總要贖回來的。她擔心忘記去付利息。有一年,她果然忘掉,耳環就此沒有了。
母親倒沒有抱怨。就戴著那些一夾就行的耳環,是便宜貨。蘇珊娜也就忘記母親的夢想了。他們兄妹三人都結了婚,生了孩子。歲月催人,日曆一張張撕掉,好像落在草坪上的枯葉一樣。
這時蘇珊娜想起母親的夢想,不覺整整過了42年。母親已經76歲了,瘦瘦小小的,無複當年風采。她說手杖是她最好的伴侶,走到哪兒都少不了。
蘇珊娜把二老接到海濱去,蘇珊娜的房子在沙丘上,不很大,是幢小房子,就在防波堤後麵。沒有仆役,咖啡罐裏倒有奶油糖,母親說:“地方不錯。”
蘇珊娜送母親一隻小絲絨盒子。她手顫抖抖地接了,笑自己緊張。
“約翰,”她喊爸爸,“來幫個忙,我手笨。”
爸爸打開盒子,告訴她耳環很漂亮。“真漂亮。”他說。
母親吻蘇珊娜,摩挲她的頭發。她本來就喜歡哭。她把耳環戴好,說:“你們看看,我樣子怎麼樣?”
他們說,真漂亮。但母親自己看不見。她已經瞎了。金銀首飾比不過父母的親情之愛。 在人的一生中,比金銀更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親情。沒有了溫暖的親情,茫茫人海中,人會冷得發抖。而沒有了父母的愛,就算是擁有了所有的財富,你依舊感覺一貧如洗。
親情的偉大之處在於它的價值無法以金錢來衡量。給孩子金錢,不如給他一份彌足珍貴的愛,有了這份愛,以後再艱難的人生路他都可以從從容容地走過。
平分生命
男孩迪克與他的妹妹瓊相依為命。父母早逝,瓊是迪克唯一的親人。所以迪克愛瓊勝過愛自己。
然而災難再一次降臨在這兩個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輸血。但醫院的血液太昂貴,迪克沒有錢支付任何費用,盡管醫院已免去了手術費。但不輸血妹妹就會死去。
作為妹妹唯一的親人,迪克的血型與妹妹相符。醫生問迪克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氣承受抽血時的疼痛。迪克開始猶豫,10歲的他經過一番思考,終於點了點頭。
抽血時,迪克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隻是向著鄰床上的妹妹微笑。
手術完畢後,迪克聲音顫抖地問:“醫生,我還能活多少時間?”
醫生正想笑迪克的無知,但轉念間又被迪克的勇敢震撼了:在迪克大腦中,他認為輸血會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輸血給妹妹,在那一瞬間,迪克所作出的決定是付出一生的勇氣並下定了死亡的決心。
醫生的手心滲出了汗,他握緊了迪克的手說:“放心吧,你不會死的。輸血不會丟掉生命。”
迪克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還能活多少年?”
醫生微笑著,充滿愛心地說:“你能活到100歲,小夥子,你很健康!”
迪克高興得又蹦又跳。他確認自己真的沒事時,就又挽起了胳膊——剛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兩個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驚了,這不是孩子無心的承諾,這是人類最無私純真的諾言。同別人平分生命,即使親如父子,恩愛如夫妻,又有幾人能如此快樂、如此坦城、如此心甘情願地說出並做到呢?愛一個人甘願給他一半的生命,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樣的愛更讓人戰栗?
人最偉大的精神是愛,把愛獻給自己最喜歡的人是一種幸福;人最偉大的存在是生命,把生命獻給自己最喜歡的人也是一種幸福。
愛就是為了對方的幸福不惜一切代價地付出和犧牲,不講條件,不求回報。
姐姐的蘭花
姐妹二人在一起生活,姐姐非常喜歡蘭花,工作之餘,常常花費許多時間去觀賞。她種了很多美麗的蘭花,尤其是放在花架上的幾盆,更是蘭花中的極品。
一年暑假,姐姐要外出旅遊一段時間,臨行前她告訴妹妹,要好好地幫她照顧那幾盆珍貴的蘭花。
在她出門的這段時間,妹妹一直細心地幫她照顧著蘭花。但是,有一天在妹妹給蘭花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花盆都跌碎了,蘭花散了滿地。
妹妹非常難過,打算等姐姐回來後,向她道歉;同時妹妹又禁不住去想,等姐姐回來後發現失去了心愛的蘭花,會不會大發雷霆。
幾天後,姐姐回來了。她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後,不但沒有責怪妹妹,反而安慰她說:“我種蘭花,一是用來觀賞消遣,美化環境;二是用來陶冶情操。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不要為灑在地上的牛奶而哭泣,灑脫一些才會有更高的生活品質。多一些理解,多一分體諒,會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