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真愛,天長地久2(2 / 3)

吃了一輩子魚肉

有一位丈夫,很喜歡吃魚肚上鮮美的魚肉,但為了將魚肉讓給妻子,每每做出魚來,他都搶著吃魚頭和魚尾,妻子卻不喜歡吃魚肉,她以為丈夫喜歡吃魚頭,每每做出魚來,把魚頭魚尾特意讓給丈夫。

幾十年過去了,夫妻倆都老了,這天丈夫說,我好想吃頓魚肉,妻子十分驚奇,其實我好想吃魚頭和魚尾,卻吃了一輩子魚肉。

夫妻倆都哭了,恩恩愛愛從未紅過臉,但他們顯然犯了共同一個錯誤:缺乏溝通。任何愛都要說出口——對愛人的愛,對父母的愛,對朋友的愛。隻是一味的行動有時會麻木對方的心,使他饑渴的心靈無法得到被愛的滿足。

一句“我愛你”,往往會比一個眼神更讓人感動。

而現實中,缺乏溝通是一個典型的錯誤。愛並不僅僅是奉獻和給予,愛更需要兩人之間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

一位朋友

這是一個關於越戰結束後一個士兵的故事——

他打完仗回到國內,從舊金山給父母打了一個電話:“爸爸,媽媽,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請你們幫我一個忙,我要帶我的一位朋友回來。”

“當然可以。”父母回答道,“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

“有些事情必須告訴你們,”兒子繼續說,“他在戰鬥上受了重傷,他踩著了一個地雷,失去了一隻胳膊和一條腿。他無處可去,我希望他能來我們家和我們一起生活。”

“我很遺憾地聽到這件事,孩子,也許我們可以幫他另找一個地方住下。”

“不,我希望他和我們住在一起。”兒子堅持。

“孩子,”父親說,“你不知道你在說些什麼,這樣一個殘疾人將會給我們帶來沉重的負擔,我們不能讓這種事幹擾我們的生活。我想你還是快點回家來,把這個人給忘掉,他自己會找到活路的……”就在這個時候,兒子掛上了電話。

過了幾天,他們接到舊金山警察局打來的一個電話,被告知,他們的兒子從高樓上墜地而死,警察局認為是自殺。悲痛欲絕的父母飛往舊金山,在停屍間裏,他們驚愕地發現,他們的兒子隻有一隻胳膊和一條腿。要去喜愛麵貌姣好或談吐風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愛那些造成我們不便或不快的人卻太難了。我們總是習慣和那些不如我們聰明、美麗或健康的人保持距離,其實,如果能付出我們心裏的愛,你就會發現接納一個不幸的人並不是想象中那樣難。

幫助自己的仇人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在他年事已高時,決定把家產分給三個孩子,但在分財產之前,他要三個兒子去遊曆天下做生意。

臨行前,富商告訴孩子們:“你們一年後要回到這裏,告訴我你們在這一年內,所做過的最高尚的事。我的財產不想分割,集中起來才能讓下一代更富有;隻有一年後,能做到最高尚事情的那個孩子,才能得到我的所有財產!”

一年後。

老大先說:“我在遊曆期間,曾遇到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將一袋金幣交給我保管。後來他不幸過世,我將金幣原封不動地交還他的家人。”

父親:“你做得很好,但誠實是你應有的品德,稱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老二接著說:“我旅行到一個貧窮的村落,見到一個衣衫破舊的小乞丐,不幸掉進河裏,我立即跳下馬,奮不顧身地跳進河裏救起那個小乞丐。”

父親:“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應盡的責任,還稱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老三遲疑地說:“我有一個仇人,他千方百計地陷害我,有好幾次,我差點死在他的手中。在我旅行途中,有一個夜晚,我獨自騎馬走在懸崖邊,發現我的仇人正睡在崖邊的一棵樹旁,我隻要輕輕一腳,就能把他踢下懸崖;但我沒這麼做,我叫醒他,讓他繼續趕路。這實在不算做了什麼大事……”

父親正色道:“孩子,能幫助自己的仇人,是高尚而且神聖的事,你辦到了,來,我所有的產業將是你的。”把自己的愛毫不吝惜地給予別人,對於愛的承受者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愛,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捧一顆愛心上路的人,一生也將生活在愛裏,愛是一種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開,美麗給別人,自己也結果實,為何要隱藏在心底?奉獻愛心,去愛每一個人,是人人都很容易做到的事,一句話,一個微笑,一束花就夠了,這時我們並不損失什麼,卻可能因此幫助別人走出困境,同時也美麗了自己的一生。累贅

辛格和一個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某個山口,他們看到一個躺在雪地上的人。辛格想停下來幫助那個人,但他的同伴說:“如果我們帶上他這個累贅,我們就會丟掉自己的命。”但辛格不能想象丟下這個人,讓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的情景,於是他決定帶這個人一起走。

當他的旅伴跟他告別時,辛格把那個人抱起來,放在自己背上。他使盡力氣背著這個人往前走。漸漸地,辛格的體溫使這個凍僵的身軀溫暖起來,那人活過來了。過了不久,那個人恢複了行動能力,於是兩個人並肩前進。當他們趕上那個旅伴時,卻發現他死了——是凍死的。原來,辛格背著人走路加大了運動量,保持了自身的體溫,和那個人一起抵禦了寒冷。辛格拯救了那個倒在雪地中的人,由於他們互相溫暖而都保住了生命,而那個旅伴卻由於自私而無法與人共同抵禦寒冷,最終倒在人生的旅途上。

溫暖他人的同時,常常也會溫暖自己。任何時候擁有一顆同情心都不會使自己陷入僵局。

在前進的道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

變成富翁的方法

亨利六世時期,特德很想成為一位富翁。

特德家境貧寒,從小到處流浪,努力尋求如何才能變成富翁的方法。他當過泥瓦匠,賣過服裝,當過跑堂的夥計,還用多年積攢的錢販賣過食鹽,然而,幾年過去了,他不僅沒有變成富翁,反而將積攢的一點錢花得一幹二淨,他本人也因為屢屢失敗而變得心灰意冷,他感歎人生無常、命運不公,覺得辛辛苦苦地幹活也是無濟於事,到頭來還是個淪落街頭、衣衫襤褸的流浪漢。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裏,一連三天水米未進的他跌跌撞撞地拐進了一座破教堂,雷電交加,照亮教堂裏的一尊神像,他跪在地上,虔誠地向神訴求:“神啊,你大慈大悲,為什麼不能指點我一條成為富翁的路呢?”他饑餓交織,癱倒在地上。

冥冥之中,特德仿佛聽見神的聲音,神說:“年輕人,世間的萬物皆互為因果,因便是果,果即為因,從此以後,凡是你碰到的東西哪怕何等微小,你也要珍惜愛護沒有絕對無用的東西,為你遇上的人著想,你會有好報的。”

特德突然驚醒,神的話他卻牢牢記在了心上,決心按照神的指示去做,重新振作起來。次日清晨,他來到一條小河邊洗了洗臉,見水麵上浮著一片枯葉,上麵一隻小螞蟻正在掙紮。他小心翼翼地撿起那片枯葉,將小螞蟻放到地上。小螞蟻迅速地領來了一群螞蟻,他們排成黑壓壓的一隊,指示特德往西南走去,果然翻過一個小坡,下麵是一片茂密的野果林。特德飽飽地吃了一頓,又摘了幾個揣進懷裏。他繼續趕路,不久碰到一個躺在路邊的商人,原來商人迷了路,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特德給了商人兩個果子,商人甚是高興,就送了特德一瓶燈油繼續往前走。

天黑了,特德來到一間黑屋子前。屋裏沒有燈,隻有孩子的哭聲,原來這家人的孩子病了,天黑路遠請不到醫生,特德把燈油倒進油燈中,提著油燈請來了醫生治好了孩子的病。

孩子的父親十分感激年輕人,送了他一錠金子作為報答。特德用這錠金子買了一個果園,由於他為人厚道,幫助他的人很多。幾年以後,特德有了自己的花園,成為遠近聞名的富翁。真正通向致富之路的不是金銀珠寶的堆積,也不是名利上的追求,而是珍惜每一件看似無用的東西,珍惜我們遇到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因為冥冥之中,它們都是因果關係鏈條上的一環。人的福分是有限的,一枝草,一滴水,看似輕微,也能救人於危難中,反之也能讓人吃盡苦頭甚至喪命。

一串葡萄

一天,修道院的大門被叫開,看門人巴拉甘驚喜地看到,旁邊果園的一個果農給他送來一大串晶瑩剔透的葡萄的。

果農對他說:“兄弟,我送給你這串葡萄,感謝你在我每次來修道院時對我的關照。”看門人對他的情意表示感謝,並對果農說修道院的人會很高興享用這串葡萄的。

果農滿意地離開修道院之後,看門人把葡萄洗淨,得意地望著它。忽然,他想起修道院裏的一個病人最近得病什麼也不想吃,便決定把這好吃的葡萄送給他,讓他開開胃:“他多麼需要營養啊!”

於是,看門人把葡萄送到虛弱的病人床前,病人睜開雙眼驚喜地看著葡萄。看門人對他說:“馬蒂亞斯,有人送給我這串葡萄,但是我知道你什麼都不想吃,也許它能帶給你食欲。”馬蒂亞斯從心裏感激他,對他說他將永遠記住他,就是有一天死了,也會在天堂裏感謝他。

看門人拿來一個大盤子,把葡萄放在上麵,讓病人享用。然後,他又回去繼續工作了。病人拿起葡萄,又想起應該把它送給對自己傾注了大量心血,整日整夜地為他操勞的護士,以慰藉自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