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領悟獨道的見解(2 / 3)

他去大海的沙灘上挑選沙粒,並且一顆一顆地問它們,願不願變成珍珠。那些被問的沙粒,一顆一顆都搖頭說不願意。養蚌人從清晨問到黃昏,得到的都是同樣的結果,他快要絕望了。

就在這時,有一顆沙子答應了。因為,它一直想成為一顆珍珠。

旁邊的沙粒都嘲笑它,說它太傻,去蚌殼裏住,遠離親人朋友,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清風,甚至還缺少空氣,隻能與黑暗、潮濕、寒冷、孤寂為伍,多麼不值得!

那顆沙子還是無怨無悔地隨養蚌人去了。

鬥轉星移,幾年過去了,那顆沙子已長成了一顆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的珍珠,而曾經嘲笑它的那些夥伴們,有的依然是海灘上平凡的沙粒,有的已化為塵埃。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平凡與平庸,如果你想成為耀眼的珍珠,隻有確立目標之後堅韌不拔地磨煉自己,即便你是沙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長成一顆珍珠。楚王射箭

春秋時候,楚國有個擅長射箭的人,他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楊樹枝上的葉子,並且百發百中。楚王羨慕此人的射箭本領,就請他來教他射箭。這個人於是把射箭的技巧傾囊相授。

楚王興致勃勃地練習了好一陣子,漸漸得心應手,就邀請這個人跟他一起到野外去打獵。打獵開始了,楚王叫人把躲在蘆葦叢裏的野鴨子趕出來。野鴨子被驚擾得振翅飛出。楚王彎弓搭箭,正要射獵時,忽然從他的左邊跳出一隻山羊。

楚王心想,一箭射死山羊,可比射中一隻野鴨子劃算多了!於是楚王又把箭頭對準了山羊,準備射它。

可是正在此時,右邊突然又跳出一隻梅花鹿。楚王又想,若是射中罕見的梅花鹿,價值比山羊又不知高出了多少,於是楚王又把箭頭對準了梅花鹿。

忽然大家一陣子驚呼,原來從樹梢飛出了一隻珍貴的蒼鷹,振翅往空中竄去。楚王又覺得還是射蒼鷹好。

可是當他正要瞄準蒼鷹時,蒼鷹已迅速地飛走了。楚王隻好回頭來射梅花鹿,可是梅花鹿也逃走了。隻好再回頭去找山羊,可是山羊也早溜了,連那一群鴨子都飛得無影無蹤了。

楚王拿著弓箭比畫了半天,結果什麼也沒有射到。人不能沒有目標,也不能總去變換目標,必須明確一個不輕易變更的奮鬥目標,這是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證。

孔子悟道

孔子跟師襄子學習彈琴,一連十天,沒有再學新的內容。師襄子說:“可以學習新的內容啦。”孔子回答:“我雖然正在練習這支曲子,但是它的技巧還沒有完全掌握。”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道:“它的技巧你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可以學習新的內容了。”孔子回答說:“我還沒有領悟出它的主旨呢。”

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道:“現在樂曲的主旨你已經領悟到了,可以學習新的內容了”。孔子回答說:“我還沒有體察到作曲者的境界呢。”

又過了一段時間,在彈奏中,孔子由於受到樂曲的感染,有時進入深沉的境界,有時感到心曠神怡,胸襟開闊。於是說道:“我體察到作曲者的境界了。他膚色黝黑,身材魁梧,眼光明亮而高瞻遠矚,好像有統治天下的帝王氣魄。除了文王,誰還能創作出這樣的樂曲呢?!”師襄子聽了,立刻從座席上起來,向孔子施禮道:“我的老師曾經告訴過我,這正是文王譜寫的《文王操》啊!”有的人每一天都做很多事,可是沒有一件事做得出類拔萃;有的人一生做很多事,卻沒有一件足以讓他功成名就。做事的多少是一回事,做事的質量和成效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我們十件事都做不好,就專心做一件吧!

術業有專攻,無論什麼時候,一定要死抱住自己的專業不放鬆,這才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本錢。你盡可以花精力時間去掌握本專業的新發展,對其他領域,顧得過來的情況下,開闊一下眼界和思路足矣。跟住時代潮流,指的是你的思維方式和專業水平,而不是所有新鮮事物你都得去了解掌握。

成功之道

在美國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裏,曾有一位出身卑微的馬夫,他後來竟然成為美國一位著名的企業家,他以驚人的魄力、獨到的思想,為世人所欽佩。他就是查理·斯瓦布。

斯瓦布先生小時候的生活環境非常苦,他隻受過零碎的學校教育。從15歲開始,他就在村裏趕馬車了。過了兩年,他才找到了另外一個工作,每周隻有2.5美元的報酬。不久,他去卡內基鋼鐵公司的一個工廠應聘工程師,被正式聘用,日薪1美元。當他在這個工廠裏做工的時候,就暗暗地下了決心:總有一天我要做本廠的經理,我一定要做出成績來給老板看,使他主動提升我。我不去計較薪水,我就是要拚命地工作。我就是要積極地行動、行動!讓所有人都賞識我!

斯瓦布的積極行動果然成就了他的成功。在進工廠工作不久,他就升任技師,接著升任總工程師;到了25歲的時候,他就當上了那家房屋建築公司的經理。又過了5年,他便兼任起卡內基鋼鐵公司的總經理。到了39歲,他一躍升為全美鋼鐵公司的總經理。現在他是伯利恒鋼鐵公司的總經理了。

斯瓦布的成功之道就是:行動,積極地行動。

一隻貪狗

從前,有一隻貪狗經常到寺院裏去尋找食物。當地有兩座寺院,一座在河水的東岸,另一座在河水的西岸。貪狗聽到東岸寺院僧人開飯的鍾聲,便去東岸寺院去討食;聽到西岸寺院僧人開飯的鍾聲,又去西岸寺院去討食。

後來,兩座寺院同時鳴鍾開飯,貪狗渡河去討食,當向西遊去時,唯恐東岸寺院的飯食比西岸寺院的好;向東遊去時,又怕西岸寺院的飯食比東岸寺院的好。它一會兒向西遊去,一會兒又向東遊去,最後渾身無力,活活地淹死在河水中。

隻選了一把椅子

有人向世界歌壇超級巨星盧卡諾·帕瓦羅蒂討教成功秘訣。帕瓦羅蒂提到自己問父親的一句話。

師範院校畢業時,癡迷音樂並有相當音樂素養的帕瓦羅蒂問父親:“我是當教師呢,還是做歌唱家?”父親告訴他:“如果你想同時坐在兩把椅子上,你可能會從椅子中間掉下去。生活要求你隻能選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羅蒂選了一把椅子——做個歌唱家。經過七年的努力與失敗,帕瓦羅蒂才首次登台亮相。又過了七年,他終於登上了大都會歌劇院的舞台。你職業的目標隻能確定一個,這樣才會凝聚起人生的全部合力。確定了職業目標,堅定信念、腳踏實地走一條道路,哪怕這條路崎嶇不平,同行者寥寥無幾,你隻要甘於忍受孤獨和寂寞,在誘人的岔路口仍不改初衷,就會苦盡甜來如願以償。

插秧

有個城裏的富商,在鄉下新買的別墅附近散步時,看到有個農夫在插禾苗。這個農夫的手法純熟而迅速,所有的禾苗一行行排列得整整齊齊,井然有序,如同丈量過一樣。富商十分驚訝,就過去問農夫是如何辦到的。

農夫沒有回答他的問題,隻是拿了一把禾苗要他先插插看。這位富商覺得十分新奇,就下到田裏,當他插完數排之後,發現自己插的禾苗參差不齊,雜亂無章。便又去向農夫討教。

農夫告訴他,插禾苗時要抬頭用目光緊緊盯住一件東西,然後朝著那個目標筆直前進,就能插得漂亮而整齊。

富商又去插了兩排,卻發現這次禾苗變成了一道彎曲的弧形。

他再次請教農夫,農夫問他是否緊緊盯住了一個目標。富商說:“有啊,我緊緊盯著那邊一隻正在吃草的水牛。”

農夫覺得很好笑,告訴他:“水牛邊吃草邊走,難怪你把禾苗插成了弧形。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有個明確的目標。沒有了目標就容易失去方向,如同無舵之船,無韁之馬。經常為自己設立目標,努力去完成,生命就會更有意義、更加充實。最後一座房子

比特是個老木匠,做了一輩子木匠,並以其敬業和勤奮的精神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年老時,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的去意已決。於是老板隻好答應了他的請求,但希望能再幫助自己蓋一座房子。比特答應了。

蓋房子的時候,比特的心思完全不在工作上,他隻想著如何和家人一起度過晚年的生活。在用料上,他沒有原來那麼嚴格了,做出的活也全無往日的水準。老板看在眼裏,卻什麼也沒有說。

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老木匠,說:“這是給你的房子,就當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比特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於言表。他一生蓋了無數精美絕倫的房子,最後卻為自己建了這樣一座粗製濫造的房子。

掃樹葉

陽陽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他的爸爸要求他每天早上出門上學之前,要先把自己家後院的樹葉掃幹淨。過了一段時間,同學看他掃得辛苦,就對他說:“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掃樹葉之前,先把明天要掉下來的樹葉搖下來,這樣兩天掃一次就好了。”

陽陽覺得這個方法不錯,於是第二天早上比平常起得早,掃地之前先去搖樹,搖到一半,就發現搖樹比掃地還累。終於,他好不容易把樹都搖過一遍,地掃幹淨,自己坐在院子裏,微笑著想:“明天就不用掃了。”正開心時,一陣風吹來,樹葉又掉下來。

接下來起得比前一天更早,天還沒有亮陽陽就起來了。昨天一個人搖樹,今天同學幫忙,兩個人搖。搖到後來,搖死好幾棵樹,但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就是,即使他把樹搖死了,明天的樹葉也不會在今天掉下來。

搖到最後,陽陽終於明白了,今天不可能搖落明天的樹葉,每天隻要掃幹淨這一天的樹葉就可以了。

憤怒的烏龜

一個小池塘裏住了一隻烏龜,它和住在蘆葦叢中的兩隻雁鳥是好朋友。後來發生旱災,池水漸漸幹涸,焦急萬分的烏龜,再也無法支撐下去了,岸邊的兩隻雁鳥知道後,想幫它遷移到另一個有水的地方。

最後它們想出了一個方法,找來一根樹枝,教烏龜銜在口中,兩隻雁鳥各執一端,並交待烏龜在未到達目的地前,千萬不能開口說話。

烏龜為了生存,隻好聽從指示,當它們在高空中飛過一個村莊的上空時,忽然被一群孩子發現,他們很驚訝地望著天空大聲喊道:“烏龜被雁鳥銜去了,大家快來看呀!”

嘴巴緊咬樹枝的烏龜,聽到下麵孩子的叫聲覺得很受侮辱,心裏非常生氣,忍不住憤怒地回答:“我這樣和你們有什麼關係?”

烏龜嘴巴一鬆,立即從高空中跌下來,甩在堅硬的石頭上,摔得粉身碎骨。人無論走到何處都是一樣的,應當忍受,不該一味固執,跟社會作無謂的鬥爭。隻要心安理得,我行我素就行了。要使人真正成為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

——車爾尼雪夫斯基

小不忍則亂大謀,當忍則忍。喜歡逞一時之強,圖一時之快,不考慮後果,甚至忘記自己是誰,吃虧的往往是自己。

一個人要先能夠“忍受”,忍受失望、忍受憐憫、忍受瞧不起、忍受瞧得起、忍受愛、忍受迷失,然後才能自由自在地追尋自己的理想。

丟失的名犬

一位富翁的狗在散步時跑丟了,於是他急匆匆地在電視台發了一則啟事:有狗丟失,歸還者,付酬金1萬元。同時還發布了幾張小狗的彩色照片。

送狗者絡繹不絕,但都不是富翁家的那隻。富翁的太太說,肯定是真正的撿狗人嫌給的錢太少,那可是一隻純正的愛爾蘭名犬。於是富翁把酬金改為2萬元。

富翁的那隻狗,被一位在公園躺椅上打盹的乞丐撿到了。乞丐看到廣告後,第二天一大早就抱著狗準備去領賞金。當他經過一家大百貨商場的牆體電視屏幕時,又看到了那則啟事,不過賞金已變成了3萬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破屋,把狗重新拴起來。第四天,乞丐再到百貨商場,發現懸賞的金額漲到了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