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預料,毛毛蟲很快就會厭倦這種毫無用處的爬行,而轉向食物,可是毛毛蟲沒有這樣做。它們沿著花盆邊以同樣的速度走了幾天幾夜,一直走到餓死為止。
這些毛毛蟲遵守著它們的本能、習慣、傳統、經驗、慣例,或者隨便你叫它什麼好了。它們的付出很多,但毫無成果。
蘋果的吃法
一對夫婦常為如何吃蘋果發生口角。
妻子怕皮沾了農藥,吃了會中毒,一定要把皮削掉;而丈夫則認為果皮有營養,把皮削掉太可惜。常吃蘋果,也就常吵。最後,竟吵到他倆的老師家去斷是非。
老師對妻子說:“你先生這麼多年都吃不削皮的蘋果,還好好的,你擔心什麼?”
老師又對丈夫說:“你太太不吃蘋果皮,你嫌她浪費,那你就把她削的皮拿去吃了,不就沒有事了!”
老師還說:“不要勉強別人來認同自己的習慣,同時,也要寬容別人的習慣。”
小倆口茅塞頓開。不要勉強別人來認同自己的習慣,同時,也要寬容別人的習慣。擯棄個人利益將使人生變得不可思議;而擯棄自私,則會使人變得更加完美。
如何除掉雜草
一位哲學家帶著一群學生來到一片草地上。
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在什麼地方?”
學生們答:“草地上。”
哲學家說:“曠野裏長滿了雜草,現在我想知道,如何才能除掉這些雜草。”
學生們眾說紛紜,有的說用火燒;有的說用鏟挖;有的說……
哲學家站起來說:“等你們回去,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雜草,沒除掉的,一年後再來相聚。”
一年後大家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而是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後來哲學家去世了,學生們在整理哲學家的遺物時,發現在哲學家的文章最後寫到:
要想鏟除曠野的雜草,方法隻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麵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憂,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保密的承諾
羅斯福當海軍助理部長時,有一天一位好友來訪。談話間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立基地的事。
“我隻要你告訴我,”他的朋友說,“我所聽到的有關基地的傳聞是否確有其事。”
這位朋友要打聽的事在當時是不便公開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絕是好呢?
隻見羅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後壓低嗓子向朋友問道:“你能對不便外傳的事情保密嗎?”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麼,”羅斯福微笑著說,“我也能。”你任何時候都不能指望別人就某事守口如瓶,你可以給好朋友說,他也會同樣地給他的好朋友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打死我也不說”。
農夫和蛇的故事
一輛汽車疾馳而過,一條被軋傷的蛇在馬路旁呻吟。
“救救我吧!”蛇懇求一個過路人。
過路人想起了古代寓言《農夫和蛇》的故事,搖搖頭走開了。
“救救我吧!”
蛇又向另一個走過來的人求助。微醉的農夫打量著地上受傷的蛇,一時拿不定主意。
“我的皮是製錢包的上等原料,我的膽是降火的良藥,我的鞭是壯陽的保健品……”
農夫惺忪的眼睛一下亮了起來,他抱起了蛇放進自己的懷裏。
像《農夫與蛇》故事的結局一樣,新農夫仍然死在毒蛇的口下。貪婪會使你一錯再錯,私欲遮蔽了你的心智,你會為之付出慘痛的代價。人應該操縱利欲,而非被利欲操縱。
貪欲的膨脹,使簡單變得複雜,輕鬆變得沉重,快樂最終被淹沒。人生的大部分痛苦來自於欲望的不能滿足。
時時牢記:“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飛。”
失去與獲得全在一念之間。如果一味地貪戀擁有,那絕對是一大錯誤,它會毀掉我們的一切希望。
溫暖的心願石
一個村子裏有個年輕人整天都想發財,每每聽到哪裏有財路他便不辭勞苦地去尋找。有一天,他聽說附近深山中有位白發老人,若有緣與他見麵,則有求必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於是,那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李上山。
他在那兒苦等了5天,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請求賜珠寶給他。老人告訴他:“每天早晨,太陽未東升時,你到村外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願石’。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心願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裏,你會感覺到很溫暖而且有光亮。一旦你尋到那顆‘心願石’,你所祈禱的東西就都可以實現了。”青年人很感激老人,道謝後就趕回村去。
從此以後,每天清晨年輕人便在沙灘上撿石頭,發覺不溫暖也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日複一日,月複一月,那青年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發光的“心願石”。
又是一個清晨,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上開始撿石頭。發覺不是“心願石”的,他便丟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突然,年輕人發瘋似的向海裏奔去——因為,他剛才習慣性地將一顆石頭隨手丟下海後,才發覺它是溫暖的。
大笨鳥
在一間無人居住的房子的窗戶處,一隻不知名的鳥兒總是每日準時光顧,遠遠望去,隻見它站在窗台上,不停地以頭撞擊玻璃窗,然後總被撞得落回窗台,但它堅持不懈,每日總要撞十來分鍾,爾後又跌回窗台,隨即離開。人們好奇心大發,紛紛猜測它大概是為了進那間房間,而就在這鳥兒站著的窗台邊,另一扇窗戶是大開的,於是,得出結論:這是一隻大笨鳥。
直到有一天,好事者帶來望遠鏡,一切才真相大白:窗玻璃上粘滿了小飛螢的屍體,那鳥兒吃得不亦樂乎。眾人嘩然。人們總喜歡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於別人,而且自以為是。多思多想,不要聽到些什麼或看見些什麼就妄下結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的行動是不會有多大的收獲的。第十二輯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
靠自己打江山
香港巨富李嘉誠,在教育孩子方麵有一套獨特的方法。他非常注意對孩子人格與品性的培養。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钜和李澤楷長到八、九歲時,李嘉誠就讓他們參加董事會,不僅讓孩子們列席“旁聽”,還讓他們插話“參政議政”,主要是學習父親以誠信取勝的學問。
後來,兩個兒子都以優異的成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了,想在父親的公司裏施展宏圖,幹一番事業,但李嘉誠果斷地拒絕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兄弟倆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一個投資銀行,他們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李嘉誠的“冷酷無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強之路,陶冶了他們勇敢堅毅、不屈不撓的人格和品性。人生路需要自己走!
求人不如求己,總想著依靠他人的幫助的人,是無法完成任何偉大的事業的。
隻有自主的人,才能傲立於世,才能力拔群雄,也才能開拓自己的天地。潛能激勵專家魏特利曾說過這樣的話:“沒有人會帶你去釣魚,要學會自立自主。”
擁有獨立自主的個性和自立能力是立足社會、參與競爭的基礎。人,要靠自己活著,而且必須靠自己活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要盡力達到理應達到的自立水平,擁有與之相適應的自立精神。
天生我才必有用
在動物園裏的小駱駝問媽媽:“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睫毛那麼長?”
駱駝媽媽說:“當風沙來的時候,長長的睫毛可以讓我們在風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背那麼駝,醜死了!”
駱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幫我們儲存大量的水和養分,讓我們能在沙漠裏耐受十幾天的無水無食條件。”
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腳掌那麼厚?”
駱駝媽媽說:“那可以讓我們重重的身子不至於陷在軟軟的沙子裏,便於長途跋涉啊。”
小駱駝高興壞了:“哇,原來我們這麼有用啊!!可是媽媽,為什麼我們還在動物園裏,不去沙漠遠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