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有一種智慧叫糊塗2(3 / 3)

人應該學會調整和放鬆。你要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放下工作,輕鬆一會兒,在緊張的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鬆弛自己的神經。

一張一弛既能讓事業得到發展,也能夠保證身體、生理、心理、精神方麵的健康狀態。你隻有覺得不再那麼神經緊張時,才可以快快樂樂地工作。因此,你要接受你的不足。要知道你隻是一個人,你的能力有限。告訴你自己不要把自己逼得像個奴隸,你應該輕鬆下來。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在瘋狂地奔波勞累,那要趕快停下來。問問你自己這樣做有何用處,你是願意把自己逼出心髒病來,還是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然後輕鬆下來?

糊塗是一種豁達

糊塗錦言

古語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擁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表現很愚鈍,身手很靈敏的人往往都表現的很笨拙。其實,這是一種境界。人生中適當的“傻”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智慧。

有一道題問:如果漂流到一個荒島,隻能帶三樣東西,你會帶什麼?許多人回答:一棵檸檬樹,一隻鴨子,一個傻瓜。為什麼不帶聰明人而帶傻瓜?因為聰明人會砍掉檸檬樹,吃掉鴨子,甚至最後害了主人。隻有“傻瓜”,才能執著地拚命努力,最後能種瓜得瓜。生活中,人們需要這種“傻瓜精神”。傻瓜精神是一種智慧的處世方法,有傻瓜精神的地方往往會發生奇跡。

一般說來,生活中精明人有精明的算計,傻瓜自然也有傻瓜的辦法。傻瓜對許多事是不過心的,缺乏精明人的一些算計和設想。不過,算計和設想雖是好事情,可好事情的另一麵常常就是陷阱,就造成人的過失。而傻瓜缺乏那樣的算計,也就避免了那樣的算計,也就避免了那樣的過失,也就無陷阱可言。傻瓜不會過分注意身邊的潛在危險和可能要失去的東西,所以他們往往對事物並不主動出擊,這樣既不會使危險擴大,又能最終成就一些事業。

在電影《阿甘正傳》中,主人公阿甘在人們的眼中一度像個白癡一般,但是他卻幹出了偉大的事業。阿甘出生在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的綠茵堡鎮,由於父親早逝,他的母親獨自將他撫養長大。

阿甘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小的時候受盡欺侮,他的母親為了鼓勵他,常常這樣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接下來的一顆會是什麼味道。”他牢牢地記著這句話。在社會中,阿甘是弱者,他幾乎沒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於是,他選擇命運為他做出安排。

阿甘的智商隻有75,但憑借跑步的天賦,他順利地完成大學學業並參了軍。在軍營裏,他結識了“捕蝦迷”布巴和神經兮兮的丹·泰勒中尉。隨後他們一起開赴越南戰場。戰鬥中,阿甘的小分隊遭到了伏擊,他衝進槍林彈雨裏搭救戰友,丹中尉命令他乖乖地待在原地等待援軍,他說:“不,布巴是我的朋友,我必須找到他!”雖然沒能最終挽救布巴的生命,但至少,布巴走時並不孤單。

戰後,阿甘決定去買一艘捕蝦船,因為他曾答應布巴要做他的捕蝦船的大副。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丹中尉時,丹中尉笑話他:“如果你去捕蝦,那我就是太空人了!”可阿甘說,承諾就是承諾。終於有一天,阿甘成了船長,丹中尉當了他的大副。

阿甘和女孩珍妮青梅竹馬,可珍妮有自己的夢想,不願平淡地度過一生。於是,珍妮讓阿甘離自己遠遠的,不要再來找她,可阿甘依舊會在越南每天給珍妮寫信,依舊會跳進大水池裏和珍妮擁抱。珍妮說:“阿甘,你不懂愛情是什麼。”阿甘說:“不,雖然我不聰明,但我知道什麼是愛。”珍妮一次又一次地離開,但阿甘從未放棄過她。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傻瓜的天性裏含有一種自然的忍讓、寬容和視而不見,是一種精明人很難做到的事情。傻瓜由於自身的特點,目光往往是不夠尖銳的,這樣他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挑剔。一個不去挑剔生活和別人的人,是幸福的。而生活中的糊塗智慧就是這樣。

曾讀一篇妙文,其中有句話恰好道出了其中奧妙:“天下最傻的人,是把別人當傻子的人!”阿甘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拜賜於他的傻、不計較輸贏得失。阿甘總是那麼快樂、那麼勇敢,我們以為他不知道自己和別人不同,沒想到,原來他一直都承受著因歧視而帶來的痛苦,從而不希望他的孩子同自己一樣,原來他不是不知道,隻是裝糊塗,不計較。

活在當下才是幸福

糊塗錦言

幸福就是珍惜已擁有的一切。珍惜現在的自己,珍惜現在愛你的人,珍惜現在你愛的人,就是能把握的幸福。如果你想生活得快樂,那麼就學會珍惜吧!珍惜是幸福快樂的法寶。

人很奇怪,每每要到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其實,幸福早就放在你的麵前。肚子餓得不行的時候,有一碗熱騰騰的拉麵放在你眼前就是幸福;累得半死的時候,躺在軟軟的床上是幸福。

人生在世,由於際遇的不同,有的人生活清苦卻感到幸福,有的人則過著富裕的生活仍感到苦惱。而更多的時候,人們之所以感覺不幸福,是因為當幸福來臨的時候,常常渾然不覺,無論別人投來多少羨慕的目光,還是不知道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反而讓幸福白白地從自己手指間溜掉,到了最後,給自己剩下的隻有揮之不去的痛苦。就像錢鍾書所說:“人生的刺,就在這裏,留戀著而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氣質高雅,因此成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個女子來拜訪他,她表達了愛慕之情後說:“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

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習慣性地回答說:“容我再考慮考慮!”

事後,哲學家用他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處與壞處,分條羅列下來,結果發現好壞均等,究竟該如何抉擇?他因此陷入了長期的苦惱之中。最後,他終於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麵臨抉擇而無法取舍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曆過的那一個。不結婚的狀況他是清楚的,但結婚後會是個怎樣的情況,他還不知道。對!應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請求。

哲學家來到女人的家中,問她的父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女人的父親冷冷地回答:“你來晚了,我女兒現在已經是孩子的媽了!”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向來引以為傲的精明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此後,哲學家抑鬱成疾,臨死前,他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隻留下了一段對人生的批注——

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

哲學家死之前終於明白,幸福本沒有絕對的定義,平常的一些小事往往能振動你的心靈。幸福與否,隻在於你怎麼看待。

幸福,其實是無時不在我們身邊的,隻要我們細心地去感受,敏銳地去觀察,你會發現,原來,幸福與我們是那麼接近!如果你一個不小心,幸福也許會從我們身邊偷偷地溜走。隻關注現在,不顧及將來,也未嚐不是一種保持歡樂的捷徑。所以,我們應該在幸福還沒有溜走之前,好好地把握,好好地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