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藥家鑫事件網上輿情:重視網上意見領袖在輿情傳播中的作用
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駕車撞上騎電動車的張妙,藥家鑫下車查看時發現張妙倒地呻吟,因怕張妙看到車牌號以後找麻煩,於是從車內取出尖刀對張妙連捅八刀,致張妙當場死亡。殺人後藥家鑫駕車逃離現場時再次將兩情侶撞傷,逃逸時被附近群眾抓獲,後被公安機關釋放。10月23日,藥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機關投案。2011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藥家鑫死刑。5月20日,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藥家鑫案二審維持一審死刑判決,6月7日藥家鑫被執行死刑。藥家鑫殺人的消息在網上引起了高度關注,藥家鑫的家庭背景和大學生身份、是否“官二代”“富二代”等成為網絡搜索熱點。尤其是法院判決結果成為網民最為關注的話題,多數網民支持藥家鑫判處死刑並立即執行。新浪微博發起網上投票結果顯示,95%的網民認為應判處藥家鑫死刑立即執行,63%的網民讚同二審法院維持一審的死刑立即執行原判。網易新聞“藥家鑫案一審宣判,被判處死刑”報道有120855人參與討論,轉發微博850次;“藥家鑫案二審宣判:維持一審死刑判決”報道有329844人參與討淪,轉發微博1265次。
值得關注的是,藥家鑫事件之所以引起網民高度關注,一些網上意見領袖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意見領袖的言論也在推動網上輿論發展進程的不斷演變,對該案件的處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統計,在事件發生後先後有14位著名網上意見領袖通過網絡發表了評論。其中著名音樂人高曉鬆、北大教授孔慶東等人強烈主張判處藥家鑫死刑;作家王小山、李承鵬、陸天明以及新浪微博知名博主“作業本”等質疑藥家鑫可能因其家庭背景而被免於死刑。其中李承鵬的文章《藥》在新浪博客僅發表一天閱讀量就達294495次,評論4999條,轉載1740次。而著名犯罪心理學家、公安大學教授李玫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藥家鑫之所以連捅八刀是因為“學鋼琴導致手部習慣了連續動作”,這一觀點也遭到作家肖鷹等人的強烈質疑,認為是替藥家鑫開脫罪行。被害人張妙家屬的代理律師張顯的新浪微博粉絲數達到70779個,其530條微博均與藥家鑫事件相關,張顯先後發帖稱“藥家鑫殺人案已過去四個月了,村民現在組織了簽名呼籲活動,強烈要求法院嚴懲殺人犯!!!”、“不接受調解,不判死刑,就沒有調解!”,這些微博都極大影響了網民對案件的態度和看法。[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變中意見領袖研究——以藥家鑫事件為例》,王國華、張劍、畢帥輝著,《情報雜誌》2011年第12期。]從藥家鑫事件中我們應該得出這樣的啟示,在網絡輿情的應對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意見領袖的作用,有目標有針對性地做好解釋溝通工作,這樣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深圳“飆車案”的啟示:直麵質疑主動回應網絡輿論監督
2012年5月26日淩晨,深圳濱海大道上一輛跑車超速行駛時連撞兩輛出租車,導致3人死亡4人受傷。肇事司機在逃逸7小時後自首,卻被質疑是替人頂包。麵對網上洶湧的輿情,深圳交警經過調查後召開第一次新聞發布會,基本判定肇事司機不存在頂包。但這一結果卻引發了新的質疑浪潮,一些媒體和網民認為,肇事司機作為一個打工的不可能開得起價值百萬的跑車,這一案件很有可能是跑車車主也就是警方認定的肇事司機的老板許楚輝讓其下屬頂包。此外,警方公布的監控視頻中肇事司機頭頂上出現“光圈”被疑為造假,還有媒體和網民質疑警方為何未公布DNA比對結果。針對媒體和網迷的質疑,深圳警方在進行大量現場調查取證工作的同時,又在隨後的兩天時間裏連續召開了兩次新聞發布會,針對媒體和網民提出的多項質疑逐一進行了解釋,並公布了警方收集的大量證據和調查結果,同時借助微博平台開展微訪談,與網友直接進行交流。通過“追問—釋疑—再追問—再解釋”的互動過程,使籠罩在這起車禍案件上的疑雲逐漸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