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報告
朱輝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這是自古以來,書麵上大家都推崇的處世原則。時至今日,“背後不要說同學的壞話”,依然是小學階段就會受到的道德教育。然而,現實生活常常上演無人導演的諷刺劇,從小學開始,想當班幹部,除了成績好往往還得善打小報告。而靠這種方式獲得最初的成功體驗,常常會影響孩子一輩子,這些小幹部以後走上社會,成了真正的幹部,通常也會帶有這種習慣。
凡是無師自通,習慣成自然的東西,一般都有深厚的曆史積澱。出於利益驅動,背後說人之短,最早可能是先秦法家惹下的禍。為了鞏固封建統治,他們創造出一套獎勵與強製相結合的體製,促使全民互相監視,互為敵人。在國家機器的作用下,我們的國民性從那時便開始了扭曲。
商鞅,在許多文學作品中是正麵人物,秦國中興的功臣。然而,商先生對於整個中華民族卻是罪人,其害遠甚於秦檜。兩千多年前。他弄出一套遺禍千年的製度,其中有這樣一些條文:“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者同賞”;“民人不能相為隱”……他還建立了一整套連坐製度,用無形之手將小民們捆成一串一串,有人想要造反,必受周圍人牽製,行動不便。
因果報應之說在國人中很流行,不過通常難以靈驗,不得不靠所謂“來世報”自圓其說。報應對於商鞅,來得卻是迅雷不及掩耳。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駟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拿不出身份證明,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商鞅至此才感歎自己“作法自斃”。後來欲逃往魏國,不被收留……最後被秦軍殺於鄭國黽池,死後被秦惠王處“車裂之刑”,滅族。
兩千餘年來,一直有人替商鞅這樣的法家辯護,認為其嚴刑峻法體現依法治國精神,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可是所謂“法”如果要以扭曲人性來維持秩序,本身就是邪惡之“法”,即便能形成一時的秩序井然,相比於它的長遠危害,罪遠大於功。
與商鞅作法自斃相似,武則天時代有位魚保家也上演了玩火自焚的一幕。魚保家的父親魚承曄是武則天的忠實支持者,魚保家不善詩賦,卻是當時罕有的理工科愛好者。本來跟著父親,一條心站在武氏這邊,前途會很平穩。然而魚保家卻不願耐心排隊,一心想著超常規發展。於是私下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助徐敬業叛軍設計刀劍弓弩,這些武器據說效果很好,造成了官軍大量傷亡。無奈徐敬業這支“創業股”不具備核心戰鬥力,很快破產了。也許靠著父親的關係,魚保家居然沒有被處理。按說他應該盡量低調,起碼不要引人注目。無奈他是個理科生,根本不懂社會科學的深奧,急功近利地想著加官晉爵。於是瞅準了武則天打擊異己的需求,為其設計出一種結構很精巧的“四格”舉報箱。據《資治通鑒》:“其器共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竅,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從此,無數冤案誕生了。
傳說中,“四格”舉報箱裏收到的第一封舉報信揭發的居然是魚保家,舉報他參與徐敬業謀反。這個“第一封”的說法或許是文人手筆,意在增加諷刺意味。不過這起舉報事件本身是真實的,從舉報內容看,舉報者必是魚保家的親友。
有了不錯的舉報設備,與之配套,武則天為舉報者準備的“軟件”也相當不錯。“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當時五品官員的夥食標準是:“每日細米二升,麵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兩顆……”,據說那幾年許多地方因災鬧饑荒,衝著這麼好的待遇,各地舉報者蜂擁而來。白吃白喝白住,即便舉報內容不實,也無須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一場場舉報嘉年華熱熱鬧鬧上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