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滿之道

朱輝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這是《尚書》裏的一句話,老古董了。

國人曆來重視道德教育,然而骨子裏更注重實用。關於謙虛與自滿,一般人都認為隻是品德問題,無關前途命運,因而往往也並不當回事。

談及謙虛,曆來被認為是成功者的專利。無所成就者的謙虛算不得謙虛,通常被理解為“自卑”、“沒有信心”。而成功者的謙虛,又容易被看作一種姿態,做做樣子而已。其實謙虛並非形式,而是一項極其複雜的技術活。在中國社會中,它事關安身立命,這方麵的正麵典範當屬郭子儀。

“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裏這樣評價郭子儀。

郭子儀在他有生之年,功績大到已經無官可封,肅宗曾經對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相信李亨先生這句話是發自肺腑的,假如沒有郭子儀,唐朝的江山即便不改姓安、史,也肯定改會姓別的。後來代宗將女兒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德宗尊郭子儀為“尚父”。唐朝皇室可以封賞郭子儀的手段,基本都用盡了。

按說物極必反,曆史上的人臣做到郭子儀這個份上,假如不及時謀反,最後多半會被冤殺掉,原因很簡單:功高震主。然而郭子儀的結局呢?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日,郭子儀逝世,享年85歲。郭子儀的追悼會由唐德宗親自主持,停朝哀悼5日。皇帝的悼詞中高度評價了他光輝燦爛的一生。按唐朝禮製,一品官墳墓規格為高1丈8尺,皇上特許給他加高10尺。皇帝甚至率領群臣依次到郭子儀府第吊唁,親自到安福門臨哭送行。

郭子儀為什麼能活到老,光鮮到老。秘訣是:審時度勢,能屈能伸。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可能命犯小人,郭子儀一生中遇到最麻煩的小人是太監魚朝恩。郭子儀從來沒有得罪過魚朝恩,然而郭子儀的風光讓魚朝恩產生了亞健康情緒。這點其實很容易理解,就像鄰居們都騎自行車,你卻每天開著小汽車在他們麵前駛過,他們中某些人肯定會對你心生反感,雖然你沒有惹他們。

剛開始,魚朝恩經常給肅宗打小報告,說郭子儀在軍中威信超過了皇上,已經具備成為第二個安祿山的實力,自己願意去監軍,監控郭子儀,肅宗答應了。後來,魚朝恩在軍中瞎指揮,導致相州失利,唐軍幾乎全軍覆沒,魚朝恩把責任一股腦兒推給郭子儀。再後來幹脆趁郭子儀在前方打仗,偷偷去挖了他家祖墳。麵對魚朝恩得寸進尺的迫害,郭子儀並沒有發作,還說自我解釋:可能以前打仗挖戰壕,不小心挖了許多人的祖墳,所以現在遭了報應。郭子儀忍他人難忍之事,估計是考慮到君子難與小人鬥,若不韜光養晦,恐怕今後難有報國的機會。最後,惡人魚朝恩居然也被感動了,主動和郭子儀結交成為了朋友。

如果說郭子儀對魚朝恩采取超低姿態,隻是一個“忍”字。那麼他對於盧杞的態度,則充分體現出低姿態不僅僅需要脾氣好,還需要一定的判斷力。

一次,朝臣盧杞到郭家做客。郭子儀立刻屏退了身邊所有姬妾,後來家人問他為什麼?郭子儀說:“盧杞相貌醜陋,姬妾們見到他,必定會笑他。此人心地陰險,日後若掌權,那麼我的家人必會遭殃。”當時盧杞與郭子儀的地位相去甚遠,郭子儀如此小心顯得有些窩囊。多年以後,小人盧杞果然當上了宰相,以往稍微得罪過他的人,幾乎都被誣陷迫害致死,隻有郭子儀的後人都安然無恙,盧杞一直對郭子儀懷有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