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蘇東坡(1 / 2)

美食家蘇東坡

朱輝

現代人常常抱怨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所以亞健康流行。其實古代中國人,尤其士大夫階層,亞健康程度可能甚於今人。從小到老,各種各樣的規矩、禮數給他們的思想戴上了緊箍咒。一旦進入官場,選擇派係站好隊,又成了大傷腦筋的事情,許多人恐怕一輩子沒多少日子心裏是踏實的。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是蘇東坡晚年對自己的調侃,道出了十幾年貶謫生活的心酸。一生漂泊,暮年投荒,無數磨難。不過即便如此,蘇東坡依然能自我解嘲,可見內心並沒有被命運壓垮。

蘇東坡官場生涯之初,似乎注定要經曆一番挫折。當時王安石變法,蘇東坡交際圈內的師友,比如歐陽修等均遭排擠被貶。按照人際關係劃分派別,是古代官場的習俗,蘇東坡自然被認為是舊黨。按照一般的官場謀略,此時他應該韜光養晦,低調做人以避禍。不過,蘇東坡親眼目睹了新法並沒有給百姓帶來福利,反而使他們生活得更為艱辛,便忍不住上書反對。結果可想而知,不斷遭受打擊,期間差點因為“烏台詩案”送命,最後被貶到黃州團練副使。

在這一階段中,蘇東坡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這點並沒有什麼特別,逆境通常不會影響文人的創作,說不定還能激發靈感,屈原、杜甫都證明過這一點。不過在人生的逆境中,還能有好胃口,還能孜孜不倦“研發”美食,古今似乎隻有蘇東坡可以做到。

相傳公元1077年,蘇東坡時任徐州知府,正好遇上黃河決口,蘇東坡親自帶領全城百姓搶險救災,經過七十個晝夜終於戰勝洪魔。為了表達對蘇青天的慰勞,徐州百姓紛紛殺豬送肉到蘇府。百姓大災之後生活都不富裕,蘇東坡自然幾次三番推辭。實在推不了,就讓廚子按家鄉川菜的做法,將豬肉燉好回贈給參加抗洪救災的老百姓。徐州百姓覺得這種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便稱之為“回贈肉”。

後來蘇東坡因為“烏台詩案”經曆了103天冤獄,死裏逃生被貶到黃州。麵對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挫折,蘇東坡淡然處之,閑時經常與友人聚會,常常親自下廚。於是“回贈肉”得到了改進,最終成了“東坡肉”。“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這是蘇東坡燒“東坡肉”的經驗總結。

吃著東坡肉,蘇東坡終於等到了哲宗即位,高太後聽政。新黨倒台,司馬光主持朝政。作為人們印象中的舊黨,蘇軾被召還朝,很快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製誥,前途一片光明。

“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讚成;凡是敵人讚成的,我們就反對”。回顧中國曆史上的政治鬥爭,大多數政治運動員都會采取這種態度。所以舊黨盡廢新法,無論其中是否有可取之處;盡力排擠新黨成員,無論其中有無棟梁之才。一般情況下,大家對此都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但蘇東坡卻覺得一切應該實事求是,不能簡單地非此即彼,結果他又被舊黨踢出了“自己人”的範圍。既得罪新黨,也得罪舊黨。仰麵摔了一跤,居然還摔壞了鼻子,這樣的運氣隻有蘇東坡能夠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