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洞悉人心的妙諦

為什麼在那個規模巨大的公司的眾多年輕雇員中,阿林馬上顯

得很突出,並得到了老板的重用和賞識?

為什麼當吉米·卡特將自己覺得比較理想甚至感到自豪的成績

說給海軍上將裏·科弗將軍聽時,對方會不屑一顧,甚至根本

就沒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的?

為什麼在飯店吃飯的兩個人,同樣是說改日過來付錢,老板會

恭敬地把一個人送出了門口,但卻把另外一個人惡狠狠地攔

住,不允許其走出店門?

為什麼在原來公司是骨幹的張先生,到了新公司卻成了格格不

入、不受人待見的主呢?

為什麼張輝連對方不是真心給自己辦事情的態度都沒看出來?

馬斯洛效應:

要懂得滿足他人的需求

已經獲得過很多成功的財務主管丹萊·阿林,年輕時曾是一名會計。在他開始做會計的那段時間裏,他曾遇到過一件事情。當時所在公司的創始老板,想看到一種形式特殊的賬目:一種比報紙還要大兩倍的賬單。

他的想法一經說出來,便遭到會計們的一致反對。大家都覺得他的要求太過無理,也太過荒謬,因而拒絕那樣做。但惟獨丹萊·阿林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滿足他的要求就是了。於是,他直接頂住了來自上司的壓力,將擬好的關於這種“怪異”賬單的意見書報給他的老板。結果,這令那家公司的老板非常高興,他決定馬上同他研究那個意見書。

從這件事後,老板開始對這個迎合他意願的小會計注意起來。在這個規模巨大的公司的眾多年輕雇員中,阿林馬上顯得很突出。於是,他開始有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結果,這奠定了他畢生事業的第一步。

阿林憑什麼在日後的工作中,能夠為自己贏得廣闊的空間?憑什麼能夠掌控老板的心思,讓其提攜和重用自己?從整個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阿林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懂得適當地滿足老板的需求,給對方一些他一直期望的東西,而這無疑能夠讓對方對他印象深刻。

阿林的這種做法,讓我們想到了心理學中的馬斯洛效應,因為他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這裏麵的內容為自己服務的。對於馬斯洛效應,它是以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名字命名的,強調的是:要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需求,這樣才更容易收獲人心。可以總結為:如果人們能夠滿足他人努力爭取實現的願望,滿足他們一直以來的強烈需求,在特定時間內,需要得到滿足的人可能就會因此得到激勵,進而表現得更加積極。

馬斯洛效應還告訴我們:隻有了解了他人的不同需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尊重對方的需求,滿足對方的心理期待,你才更容易贏得對方的心,對方也才會對你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更喜歡接觸你,與你相處、共事。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是有需要的動物,其需要取決於已經得到了什麼,還缺少什麼。而對於那些尚未得到滿足的需要,往往會影響他們日後的行為。所以,當你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後,他們首先會接納你、感激你,進而在你的激勵下,表現得更積極,為你所用。

對此,身為女王的維多利亞就曾用這樣的方法,成功地讓丈夫為其開門。維多利亞是女王,所以一直高高在上,忙碌著國家大事。一天晚上,舉辦宴會,維多利亞一直忙於招待王公貴族,沒時間理會丈夫。丈夫生氣地走開了。宴會結束後,女王察覺到丈夫的不高興,便想著向丈夫解釋。

於是,她敲了敲丈夫的門。丈夫開始問:“誰啊?”她說:“女王。”丈夫沒有開門。她生氣了,準備離開,可想了想又敲了幾下。丈夫還是問:“誰啊?”“維多利亞。”這次丈夫依然沒開門。她真的生氣了,覺得自己是女王,丈夫怎能這樣對自己呢?於是,便接著敲門。丈夫問:“誰啊?”“你的妻子。”女王這樣答道。結果,這次丈夫毫不猶豫地把門打開了。

為什麼竟然連女王也會遭到拒絕?原因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女王丈夫的心理需求很簡單,就是渴望得到平等的對待和尊重。而一旦女王做到了這一點,丈夫也便會變得更積極起來。

所以說,若要深刻地影響他人、左右他人、掌控他人,首先就要學會洞悉對方的內心世界,做到從他人最細微的需求出發,從他人最期待解決的問題入手,這樣你也便更容易掌控對方了。但要做到這一點,也需要掌握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滿足對方最主要的需要

人的需要有輕重層次之分,某一層需要得到滿足以後,另一層的需要才會出現。對此,馬斯洛就曾說過:“在特定時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沒能得到滿足,那麼滿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滿足其他需要更迫切。”

所以,在生活中,當你要滿足對方需要的時候,一定要先洞悉對方最主要的需要、最迫切渴望解決或者得到的要求,這樣更容易讓人對你印象深刻,也更容易籠絡人心,進而促使其受你左右。

滿足對方需求要因人而異

每個人處境不同,所處位置不同,自身需求往往也不同。所以說,滿足對方的需求也要因人而異、因事而言,這樣更利於對方感知你的付出。例如,如果對方是一個等著拿錢救命的人,那麼你滿足他金錢上的需要,就一定比其他方麵更有效。再比如,對於一個急著升職的人而言,你滿足他職位上的需求可能就比加薪更讓他覺得實惠。所以,在滿足對方需求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因人而異,這樣才更容易俘獲人心。

·馭心術法則·

隻有了解了他人的不同需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尊重對方的需求,滿足對方的心理期待,對方才會對你感激不盡,甚至投桃報李,這樣你才更容易贏得人心,贏得掌控他人、駕馭他人的有效武器。

投射效應:

正確投射,才能讓其為你所用

吉米·卡特畢業於海軍學院,在校時的成績也算優異。他曾在全校820名畢業生中名列第58名。一直以來,他都覺得這個成績是比較理想的,有時還會暗暗地因為這個成績而感到自豪。

畢業不久後,他遇到了海軍上將裏·科弗將軍。當時,將軍想讓他介紹一下自己,談論一下過往的經曆以及一些事情。吉米·卡特一聽很高興,他覺得在這一環節中,他一定能夠獲得裏·科弗將軍的喜歡和讚賞,便自豪地提起自己在海軍學院的成績。

他以為將軍知道他的成績後,一定會對他刮目相看,一定會讚賞他年輕有為。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將軍不僅沒有任何驚訝的表情,而且還反問了一句:“你盡力了嗎?為什麼不是第一名?”

將軍的這句反問,給了吉米·卡特很大的觸動,他不知如何作答。就這樣,這事情過去了。不過,這次他與裏·科弗將軍的對話,也給了他很的大啟示: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投射別人。這個人其實不是別人,正是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

從吉米·卡特的經曆中,我們不難發現,他之所以在博得裏·科弗將軍喜歡上受到挫折,關鍵不是他的成績不夠好,而是他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用自己的喜好去投射給了將軍。而將軍呢,真正關心的東西可能並不是他的成績,而是其他的。也就是說,吉米·卡特沒有給將軍做出正確的投射,也便不能博得其對自己的喜歡和讚賞。

在此,不得不提到心理學中的投射效應,因為卡特的做法事實上正是觸犯了這個效應。所謂投身效應,簡單說就是指以己度人的現象,即人們容易犯下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特性的錯誤。主要表現為:人們總是把自己的感情、意誌、喜好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

可反觀現實生活,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朋友過生日,你可能精挑細選地挑了一件你認為最漂亮的禮物,但送給朋友後,你會發現朋友並不怎麼喜歡,也很少用;當領導讓你按照計劃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能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你總會用另外的辦法做這件事情,但卻遭到老板的責備……事實上,這些現象都是錯誤投射導致的結果,都是不能從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影響其為自己所用的結果。

為什麼人們總會將自己的想法錯誤地投射給他人呢?這是因為,在人們慣有的思維中,他們在從事某一件事情,哪怕是給對方好處的事情上,也會受到自我思維定勢的影響,進而不能實事求是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觀察和思考。例如,有的母親一直想要成為歌唱家,自己沒有如願,便會想方設法地將自己的夢想投射給她的女兒,希望女兒也成為歌唱家。

對於正確投射效應的應用,那些聰明的成功者無疑都是很懂得此策略的人,並且他們總能根據對方的喜好,不停地調節自我的節奏,以便自己能更好地適應對方。例如,芭比娃娃的管理者讓芭比娃娃在日本暢銷的過程就很能說明這一點。事實上,芭比娃娃剛在日本上市的時候,並不受歡迎,市場也不是很景氣。管理者們發現情況後,便開始尋找原因。後來他們發現,原來日本的小女孩經常會將洋娃娃視為自己長大後的形象。但由於芭比娃娃的眼睛是藍色的,胸部還太大,腿也太長,不符合日本美少女的形象,所以不受她們的喜愛。於是,他們便將芭比娃娃的藍色眼睛改成了日本人審美習慣的咖啡色,同時也修正了胸部和腿部。結果,芭比娃娃在日本深受追捧。

從芭比娃娃管理層按照日本人的審美習慣改造芭比娃娃,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運用的方法正是心理學中的投射效應。他們能夠根據形勢,做出符合日本人審美習慣的正確投射,而不是繼續以往的歐美式形象。而正是這種正確投射,才使那些管理商家們成功地掌控了購買量,駕馭了消費者自願地去購買芭比娃娃。

芭比娃娃的暢銷過程再一次告訴人們,要善於運用投射效應。也就是說,你要善於給對方以正確的投射,對方才會對你印象深刻,才會對你心存感激。而當一個人對你印象深刻、記憶猶新的時候,你再讓其為你所用,這還會難嗎?多數時候,一定不會。而要做到正確投射,同樣也需要掌握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人們之所以不能給周圍的人以正確投射,關鍵就在於他們不能從對方的立場出發,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就告訴人們,即使是為了拉近距離,試圖給予對方好處,也要從對方的立場出發,從他的喜好、性格、特征去給予,而不是想當然地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投射到別人身上。

學會換位思考更易洞悉對方的心思

遇到問題,首先要從自我的立場出發,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也正是如此,讓人們經常做出錯誤的投射。這就警示我們,在做事情或者掌控他人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才更能揣摩出對方的心思,才更容易洞悉對方的心理,進而才能更好地駕馭其為自己服務。

·馭心術法則·

要善於運用投射效應。也就是說,你要善於給對方以正確的投射,這樣對方才會對你印象深刻,才會對你心存感激。而當一個人對你印象深刻、記憶猶新的時候,你再讓其為你所用,這還會難嗎?多數時候,一定不會。

秀才遇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