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意防治羊水過多或過少
正常足月時,羊水量約1000毫升左右,羊水量超過2000毫升就為羊水過多。
羊水過多的原因尚不明確,羊水過多者常造成胎兒畸形,其中以無腦兒、脊柱裂等神經畸形為多。多胎妊娠,患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症、腎功能不全的孕婦常合並有羊水過多。
一般羊水超過3000毫升,孕婦會有不適感覺。急性羊水過多會引起孕婦腹痛、腹脹、氣短、不能平臥等不適,也會出現下肢、外陰水腫及腹水。慢性羊水過多由於羊水量逐漸增加,孕婦一般能適應。但羊水過多也會引起子宮收縮乏力,致難產、胎位不正、胎膜早破、早產、胎盤早期剝離、臍帶脫垂、產後出血等。
一旦發現孕婦腹部增大過於明顯,應到醫院就診,若確認為胎兒畸形,要及早引產中止妊娠。並檢查有無如雙胎、妊高症等其它合並症。若胎兒無畸形,症狀不重,則可以繼續妊娠,並給予臨床監測,酌情治療,同時也要注意防止胎膜早破。
羊水量少於300毫升就是羊水過少,最少的隻有幾十毫升或數毫升。
羊水過少常跟胎兒泌尿係統畸形同時存在,如先天腎缺陷、腎發育不全等。孕晚期常與過期妊娠、胎盤功能不全並存。
羊水過少對孕婦影響較小,對胎兒的威脅較大,圍產兒的死亡率比正常妊娠高5倍。羊水過少的產婦臨床多見於子宮收縮疼痛劇烈,收縮不協調,宮口擴張緩慢,產程延長。
妊娠後期突然頭痛要慎重處理
在妊娠晚期孕婦突然出現頭痛,往往是子癇的先兆,尤其是有血壓升高或嚴重浮腫症狀的孕婦更不可忽視,此時可能已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如不及時診斷治療,還會誘發抽搐、昏迷甚至危及母子生命,故應及時就醫,適時診治處理。
防治妊娠後期劇烈腹痛
在妊娠中末期,由於外傷、負重或同房後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多為胎盤早期剝離,要去醫院檢查。另外,妊娠晚期如有規律的腹痛,這常是分娩前的征兆,要做好臨產準備。
產後要預防頸背酸痛
哺乳後的產婦,常有頸背酸痛的感覺,喂奶時間愈長,症狀愈加明顯,這就是哺乳性頸背酸痛症。這種症狀的引起有許多原因。
1.產婦喂奶不良的姿勢引起
大多數產婦在給小孩喂奶時,都喜歡低頭看著小孩吃奶,由於每次喂奶的時間較長,且一天數次,長期如此,就容易使頸背部的肌肉緊張而疲勞,產生酸痛不適感。此外,為了夜間能照顧好小兒,或為哺乳時方便,喜歡固定一個姿勢睡覺,造成頸椎側彎,引起單側的頸背肌肉緊張,導致頸背酸痛的產生,時間長了就形成了一種難以醫治的症狀。
2.女性生理因素與職業因素引起
由於女性頸部的肌肉、韌帶張力與男性相比顯得相對較弱,尤其是那些在產前長期從事低頭伏案工作者,比如會計、打字、編輯、縫紉的女性,如果營養不足,休息不好,加上平時身體素質較差,在哺乳時就更容易引起頸、背、肩的肌肉、韌帶、結締組織勞損而引發疼痛或酸脹不適等感覺。
3.本身疾病引發
一些產婦由於乳頭內陷,嬰兒吮奶時常含不住乳頭,這就迫使自己要低頭照看和隨時調整嬰兒的頭部,加之哺乳時間較長,容易使頸背部肌肉出現勞損而感到疼痛或不舒服。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頸椎增生等病,也會加劇神經壓迫的程度,導致頸背酸痛,以及肩、臀、手指的酸脹麻木,甚至還會出現頭暈、心悸、惡心、嘔吐、四肢無力等不良現象。
產婦要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隨時調整自己哺乳時的不良姿勢和習慣,不要長時間低頭哺乳;在給小孩喂奶的過程中,可以間斷性地做頭往後仰,頸向左右轉動的動作,夜間要習慣於雙側睡覺和哺乳,以減少頸背肌肉、韌帶的緊張與疲勞,平時注意適當的鍛煉或活動。另外,要防止乳頭內陷、頸椎病等疾患,提前消除不良因素的影響。冬天要注意頸背部的保暖,夏天避免電風扇直接吹頭頸部。同時,要加強營養,必要時,可進行自我按摩,促進頸背部血液循環,加強頸背的保健,讓產婦感到身心舒適。
產後預防腰腿痛
骶髂韌帶勞損或骶髂關節損傷極易造成產後腰腿痛現象。
(1)產後不注意休息,過早地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產婦妊娠時鬆弛了的骶髂韌帶不能恢複,造成腰腿勞損,逐漸就會發生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