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的印加族人古時(公元前1500年前)每收進一捆莊稼,就在繩上打個結。據《易經》記載,上古時期我國人民“結繩而治”,就是用在繩上打結的辦法來記事表數的。
羅馬人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用手指作為計數的工具。他們要表示1、2、3、4個物體時就分別伸出1、2、3、4個手指;表示5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10個物體就伸出兩隻手。從羅馬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痕跡,如Ⅰ、Ⅱ、Ⅲ等來代表手指數;要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V”字形,表示大拇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等。這已是數碼的雛形。
“普那路亞群婚”是什麼樣的婚姻狀態?
“普那路亞”是夏威夷語,意思是“親密的夥伴”。普那路亞群婚是借用來形容原始社會原始人的一種婚姻狀態。
在遠古時代,人類還沒有婚姻的明確概念,原始人隻是為了繁衍生存才出現婚姻形式的。原始人第一種婚姻家庭形式是族內婚,就是親族內同輩的男女既是兄弟和姐妹的關係,又是丈夫和妻子的關係。
隨著文明的進一步發展,生活和勞動領域的開闊,同時也為了尋求人類自身的健康發展,族外婚出現了。族外婚也稱“普那路亞”群婚。這種婚姻形式禁止了同親族內人員之間的婚姻關係,實行族外通婚製,這樣就出現了父方和母方的概念,形成了夫方與妻方的新的稱謂製度。普那路亞婚姻逐漸產生出了原始社會的氏族組織,即以血緣為聯係的婚姻集團。
在最初的母係社會,“普那路亞”仍屬於群婚,後來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類的婚姻形式也不斷演變,普那路亞群婚逐漸向對偶婚轉變,對偶婚又不斷向個體婚變化,最後才演化為今天被廣泛采用的一夫一妻製婚姻形式。
婚姻形式的不斷演化,反映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而家庭也最終成了任何階級社會的基本社會細胞。
大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古埃及、古巴比倫、印度和中國相繼進入階級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飛躍。四大文明古國在哲學、文學、科學和藝術等方麵創造的成果,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公元前2100年~前1200年,希臘愛琴海地區曾出現了克裏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對歐洲的曆史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西亞地區還先後出現了阿卡德王國、腓尼基王國、以色列王國、波斯帝國等國。公元前8~前7世紀時,猶太教正式形成。公元前5世紀,釋迦牟尼在印度創立了佛教並迅速傳播,成為影響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從公元前334年起,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經過了10年的東征,建立起一個大帝國;與此同時,印度建立了孔雀王朝,在阿育王的帶領下進入了鼎盛時期。
古羅馬是繼希臘之後稱霸地中海的國家。395年,古羅馬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476年,在西哥特人的進攻下,羅馬帝國滅亡,標誌著西歐、北非由奴隸社會開始進入了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