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們父母真正做到“為你的孩子上兩天學”(4)(2 / 2)

對於海雯與她母親的爭論,我一般不搭話,有時最多評論兩句。我認為她母親的話雖然有理,但過於武斷;我認為海雯雖然幼稚,但也不能勉為其難,畢竟她是生長在美國。女孩需要母親管管是非常必要的,女孩是不能缺少母親的。在我看來,海雯還是具有中國傳統的好女孩,她沒有強烈反抗或離家出走之舉。但她在選擇逃避,不願上本州的大學。她畢竟逐漸成熟,她也有了自己的是非標準了,我們當父母的也該放心了。

隻要她的同學來,我太太都會熱情招待,隻要海雯不老往外跑就好,所以,她們同學到我們家的次數就會多些。因此,她的好幾個美國同學筷子都拿得很好。有時放假,一兩個同學跑來住上一兩天,看看電視,做做手工,打打網球來消磨時光。去年,老美同學凱莉父母離婚,她媽媽要出差,家裏隻有她自己照顧自己。凱莉說要到我們家來,她媽媽很高興,還先請海雯吃了頓飯。

小孩喜歡自由自在,但父母放任過度,又可能出亂子。青少年時期的小孩交友是父母特別應該當心的事,不交朋友,不利小孩正常、健康地成長;交上不好的朋友,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

因此,家長切不可等閑視之。對那些不善交往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給予足夠地關注,把一些實用的社交技巧教給孩子,讓孩子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保持什麼樣的言談舉止,才能更快更好地贏得別人好感。讓孩子更多地參與到集體生活中,通過各種活動使孩子敞開心扉,與同齡的小孩結成好朋友。

但在孩子交友的過程中,家長應給予引導,讓孩子結交那些對自己有益、能促進大家共同進步的朋友。但萬萬不可進行過多地幹預,更不可把家長的喜好摻雜到孩子選擇朋友的過程中。

8.我最喜歡聽的,就是海雯說她自己知道做什麼。小孩有了自己的思想,她就在逐漸走向成熟,她有權利選擇和決定自己的事情。

在小學時,海雯的奶奶和外婆從中國買來的衣服她都樂意穿。孩子還小,一般父母還能決定給小孩買什麼衣服和鞋子,孩子的品牌意識和愛美之心還不強烈。上初中以後可就不太行了,學生之間也很講究服裝的品牌,不好的品牌,過時的式樣就不太樂意穿了,覺得丟人。

我說人最重要的不是穿什麼名牌,因為什麼牌子的服裝隻要有錢都可以買到,培養自己賺錢的能力更為重要。對那些明星的奇裝異服,我認為因為人家是明星,所以穿什麼都很酷,你不是明星穿同樣的衣服就不一定酷。人們常說孔雀開屏是為了展示它漂亮的羽毛,贏得周圍人的喝彩。而唐老鴨也展開雙翅炫耀自己,可展示的是沒擦幹淨的屁股,臭氣衝天。還有些東西是錢不一定能買到的,那就是健康和知識,再多的錢也無法買到知識,因為它需要努力學習和長期積累。

不過,也用不著過分說教,十幾歲的小孩都有逆反心理,說太多了,效果反而不好,顯得太囉嗦,還是點到為止,剩下的讓他們自己去思考決定吧!

人與人相處,是起著相互作用的。好比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家長與孩子的相處也是如此。很多時候,父母親會自覺不自覺地“嘮嘮叨叨”,致使孩子和父母大聲地說話,甚至做出更危險的逆反行為。

有時父母也要換位思考,從子女的角度看問題。小孩考慮更多的不一定是父母的意見,而是能否被他們同齡人所接納和認可。其實成年人也是如此,你也不一定覺得你家老爺子、老母親的話都是正確的吧,否則又怎麼會有代溝呢?我並不是要教導小孩不尊重家長,而是說尊重並不等於一定要盲目服從。

上初中以前,我太太會說海雯不要整天玩和看電視,要多讀點書。嘮叨多了海雯也煩,她會說:

“我的成績全是A,你還要我怎麼樣?要不要念書是我自己的事,我知道我在做什麼。”

其實,我最喜歡聽的,就是海雯說她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小孩有了自己的思想,她就在逐漸走向成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懂事了,她有權利選擇和決定自己的事情,父母還有什麼可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