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拓跋烏所探知的情報, 北燕的睿王爺此時正留在北夏國的地界上——看熱鬧。在那邊, 既可以很快得知西魏與並州的戰況, 又能將陳留王叛亂的情況一覽無餘。
當初他好不容易開條件把睿王爺送走, 如今又得將少司命請回來。這勾起了拓跋烏很不好的回憶。
他憶起了那天夕陽下的奔跑, 陳留王世子蕭雅治兩頭敲詐。自己和睿王爺競價抬價, 掐得頭破血流, 而蕭雅治那個無恥之徒,坐收漁翁之利——漢人都這麼會做買賣嗎?
最終西魏的合作對陳留王更有利,因此他得到了蕭懷瑾的密報。
後來北燕又與西魏達成了私下的交易, 睿王爺欣然退讓,離開並州。但少司命在臨行前,留下了一麵血鼓, 說但若需要北燕相助, 可擊此血鼓,他縱在千裏之外也能有所感應。
那麵鼓拓跋烏一直收著, 待隨軍祭司走後, 他便找了出來。借著天光, 他仔細端詳, 鼓身不大, 兩麵以鮮血染就, 經過歲月沉澱,血色隱隱發褐,風迎麵吹來, 夾帶著血腥味。
“咚, 咚……”他的手掌落在鼓麵上,發出悶響,鼓身震顫。
拓跋烏擊打著鼓麵,想起幼時在草原上,和王兄他們騎獵時唱的歌謠。恰好手邊有酒,他灌了一口,童年的歌謠跟著鼓聲的節奏,輕輕哼唱起來,隨著歌聲喚出的還有少時的回憶。
身為鮮卑的王子,他出身高貴,體格健壯,論武力,除了王兄以外,沒有哪個兄弟是他的對手。長大後,他帶兵打仗,襲擾晉國和北夏,幾乎是無往不利。老父王也很喜歡他,誇他是真正的勇士。
這樣彪炳的一生何其煊赫,十一王子那小狼崽子憑什麼敢跟他爭王位?叱羅托又算什麼東西?周圍所有人應該對他馬首是瞻,隻能對他馬首是瞻!
所以,他更不可能向晉國那一群……窩囊廢,低頭。
什麼以糧餉贖回人質,想想也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答應的。
王庭圍繞權位繼承的問題,已經鬥爭數年。究竟是兄死弟及還是父死子繼,眾派係爭吵不休,都各自打著算盤。十一王子的勢力正虎視眈眈盯著他,若他答應以糧贖人,可就是被王庭逮住把柄了。來自王庭的指責會似噩夢一般,如影隨形地纏繞他。
他雖是西魏征南的掛帥大將,但他更是西魏王的親弟弟,是參與繼位爭權的人!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拓跋烏閉著眼睛冷笑,擊鼓哼吟曲子。晉軍那一群窩囊廢,定是被他逼急了,打又打不進來,強攻又輸不起,才想用贖回人質的借口,騙他打開城門——他怎麼可能上這種當,當他是十一王子那個蠢侄子嗎?
何況,晉軍也不可能讓他們贖回健全的人,肯定都是缺胳膊斷腿的傷兵,贖回來了還要伺候吃飯換藥。料理一個傷兵比料理一個死屍要耗費三倍的人力,他是要多傻,才會給自己贖回一群病殘?
拓跋烏理所當然的沒有理會晉軍,隻吩咐了下去,城頭堅守不出,讓晉軍跟著耗吧。做下這決定甚至不需要和底下將領解釋,那些將領當然也能明白——雖然他也從來沒有向人解釋的習慣。
是以,當入了夜,拓跋烏在屋子裏擊鼓,聽聞城頭有士兵往城外投擲口糧時,他驚詫片刻,隨即震怒不已,站起來便將案幾踢開,暴躁道:“蠢貨!誰讓他們這麼幹的!長敵人誌氣!”
部將們都被叫了過來,拓跋烏走來走去,盛怒之下的他很是嚇人,沒有哪個將領敢求情,給他講講道理。過了一會兒,隻聽他厲聲道:
“把那些蠢貨抓了,當著全軍的麵,打二十軍棍!打完了關起來,一天隻給送一次飯,不是扔口糧嗎,那他們自己就餓著吧!告訴其他人,再膽敢往城外喊話、扔糧,這就是下場!”
“可是……”終於有人頂著他的怒氣,直言道:“這樣處決,未免讓其他士兵們不服氣,容易動搖軍心。”人心散了不好帶啊。
“蠢不可及!”拓跋烏指著那人的鼻子大罵道:“區區八百人!八百人!何以動搖一萬人的軍心?真是可笑了!”
拓跋烏是老王最寵的兒子,性情狂傲脾氣也暴,見他大發雷霆,便沒有人敢說什麼。等人都退下了,拓跋烏鐵青著麵孔,心煩意亂。
想極目遠眺吧,視線又被大霧擋了,更煩。
晉軍這一眼便可看穿的拙劣計謀,看不明白的都是蠢貨,這種蠢貨,就該當著全軍的麵打一頓!
“柳不辭……”他將這個名字反複咀嚼,心想,明著將老子的軍,可也真敢。
-------
蕭懷瑾光明正大地挖了坑,也知道拓跋烏肯定不會跳。
同是身在高處待的久了,蕭懷瑾很明白,比起被王庭猜忌、追責,拓跋烏會在戰略上做出的選擇。而自己相較的優勢,就是隻需要考慮一場戰役的成敗,簡簡單單,十分純粹。
臨行之前,他去看望安定伯,安定伯躺在床上,給他講過拓跋烏其人。
“狂傲,強硬,說一不二。他打小就是帶兵打仗的一把好手,自信自滿也是順理成章的。”
安定伯和拓跋烏是老對手了,正因為吃得準拓跋烏的心態,才能立足並州多年,抵住了西魏人的襲擾。
.
對拓跋烏來說,晉軍那麼簡單的陰謀,是個人都該看穿,看不懂的簡直就是廢物。
可此刻西魏的士兵們,不太能理解他們大將軍的憤怒。這懲罰真是不講道理。
他們明白知道的是——那些被綁在城下的戰俘,有人是他們的父親,有人是他們的兒子,有人是他們的兄弟,有人是多年的生死之交。
他們的親人朋友,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吃飯喝水,嘴唇幹裂出血,嗓子也嘶啞得如同吞了沙子,不停地呼喚著他們,聲音逐漸微弱……但凡生而為人,有著血性和情感,怎麼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父親,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活活餓死凍死在自己眼前?
扔食物的士兵因這一聲令下,被拖到全軍麵前挨軍棍,幾百人一片排開,蔚為壯觀,轟動了全軍。
也有脾氣很耿的人,一邊挨軍棍一邊叫屈:“偷偷扔點吃的給我哥又怎麼樣?那是我哥哥啊!我是他養大的!”
這帶頭一喊,其他挨打的人也跟著喊冤起來:“那是我父親,為什麼不給他吃食?”
“難不成要……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
城頭上勁風呼嘯,隻聽得到軍棍打在肉身上的聲響,人的悶哼,和不忿的喊聲。其他觀刑士兵們沉默著,待軍棍打完,那些人叫屈也沒用,被拖下去關了起來。
城頭外還有嘶啞求助的喊聲,剩下的人卻不敢再有什麼回應。
-------
城下被俘的西魏士兵,起初有些人視死如歸,想保留一個英雄的體麵;有人不願意死,喚著自己親人的名字。晉軍的態度很明確了,這些戰俘的生死,是由西魏人自己說了算,晉軍不殺戰俘已是開恩。
然而兩天過去了,高闕塞的城門依舊沒有打開的跡象。霧隔絕的不僅僅是視線,仿佛還隔絕了人心。
寒冬的並州,夜裏風勢極大,尤其在山上這樣的風口裏站一夜,體質差的人早就凍僵凍死了。這些西魏戰俘捱著嚴寒,又水米未進,生命流失得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