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枟反杜林論枠寫作的時代背景
枟反杜林論枠寫於1876—1878 年,是恩格斯同德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杜林進行論戰的著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之一。
1871—1875 年,柏林大學私人講師杜林先後拋出了枟哲學教程枠枟國民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批判史枠和枟國民經濟學和社會經濟學教程枠等三部著作,向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全麵進攻。杜林打著社會主義“行家”兼“改革家”的旗號,以激進的言辭抨擊現實社會,販賣假社會主義,一時間蒙騙了包括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領導人倍倍爾在內的許多人。杜林雖不是黨員,但在黨內卻形成了一個宗派小集團,企圖使剛剛統一的黨重新分裂,用杜林的思想取代馬克思主義在黨內的指導地位。為了回擊杜林對馬克思主義的進攻,為了捍衛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領導地位,為了鞏固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團結,為了係統地闡述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恩格斯放下正在進行中的枟自然辯證法枠的寫作,肩負起了反擊杜林的重任。
枟反杜林論枠共三編(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分別講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三編之前有個“引論”,“引論”中的“概論”從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曆史,說明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及其內在聯係,是全書的總綱。
恩格斯寫枟反杜林論枠得到了馬克思的全力支持。該書全部手稿都曾念給馬克思聽,第二編第十章枟批判史論述枠是馬克思寫的。
枟反杜林論枠具有獨特的理論價值,在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列寧曾指出,枟費爾巴哈論枠和枟反杜林論枠“這兩部著作也同枟共產黨宣言枠一樣,都是每個覺悟工人必讀的書籍”。枟共產黨宣言枠是無產階級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它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枟費爾巴哈論枠是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內容以及它所實現的革命變革的一本書;枟反杜林論枠則第一次係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及其內在聯係,是一部馬克思主義百科全書。
枟反杜林論枠的發表,對於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也起了重要作用。1930年,吳亮平把枟反杜林論枠譯成中文,介紹到中國來。該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我國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二、枟反杜林論枠(節選)各章的基本內容
枟反杜林論枠“哲學”編共12章,著重批判杜林在構造哲學體係、進行哲學分類問題上所表現的唯心主義先驗論、自然觀的機械論、真理觀的絕對主義以及社會曆史觀的唯心主義。與此同時,恩格斯論述了唯物主義反映論等一係列基本原理。本教材隻節選了枟反杜林論枠哲學編的第三、第四和第九章。
分類。 先驗主義
恩格斯在這一章裏主要圍繞原則與客觀世界的關係問題,揭露和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義先驗論,闡明了辯證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基本理論。以此為基礎,恩格斯論述了原則和外部世界的關係、意識的起源和本質、認識的辯證過程以及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等基本原理。
本章共有20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三個問題。
(一)批判杜林在“分類”問題上的先驗主義錯誤,論述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第1—9段)
1.杜林對哲學體係的看法
(1)哲學的定義。杜林認為,哲學從狹義上“是對世界和生活的意識的最高形式的闡發”。哲學在更廣的意義上,“還包括一切知識和意誌的原則”。杜林認為,無論多麼複雜的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知識,以及各種意誌和情感意願,都是由最基本的原則構成的,探討這些原則的性質和特征,就屬於哲學的內容。
(2)哲學的對象。杜林說:“無論在哪裏,隻要某一係列的認識或刺激,或者某一類存在形式為人的意識所考察,這些形式的原則就應當是哲學的對象”。簡言之,一切存在形式的原則就成為哲學研究的對象。
(3)哲學原則的特點。首先,它是簡單的成分,是構成各種各樣的知識或意誌的基本元素。其次,它是終極的成分。任何事物都是由原則組成,任何事物都可以還原為它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元素,這些基本形式和基本元素就是最後的終極的成分。再次,由這些終極的原則所構成的知識是終極真理。作為哲學研究對象的原則一旦被發現,就可以憑借這些原則解決一切科學尚未解決的問題。最後,原則是杜林哲學的基礎,自然界和人類是原則運用的對象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