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19)(1 / 3)

首先,論述了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恩格斯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認識階段和先前的一切階段一樣都不是最後的。”即是說,我們現在所取得的一切認識都是不完善的,是相對真理。恩格斯又說,我們所處的每一階段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認識材料,並且要求每一個想在專業內成為內行的人去進行極深刻的專門研究”。也就是說,在相對真理中包含著絕對真理的“顆粒”,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

其次,闡明了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係。一方麵,真理和謬誤相互對立。在確定的範圍內,真理和謬誤的對立是絕對的,二者不能混淆;另一方麵,真理和謬誤的對立是相對的。超出一定範圍,真理和謬誤可以相互轉化。

(三)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觀,闡述馬克思主義關於道德的基本觀點( 21—26段)

杜林把形而上學的真理觀應用到道德領域,得出了超曆史、超階級的道德觀。他認為,道德原則是適用於一切時代、一切社會、一切民族和一切階級的,這種道德觀不僅是唯心主義的,也具有明顯的形而上學傾向。恩格斯對杜林的這種道德觀進行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論述了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基本觀點。

1.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觀,闡明道德的曆史性和階級性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道德觀錯誤的同時,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基本觀點:

第一,沒有抽象的永恒不變的道德,道德不是超民族、超階級、超曆史、超社會的東西。第二,道德屬於社會上層建築,一切以往的道德歸根到底是當時社會經濟關係的產物,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第三,在階級社會裏,道德具有階級性,不同的道德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第四,道德是不斷發展的,隻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已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才會出現全人類的道德。

2.揭露杜林道德觀的荒謬性

杜林認為,在動物中有一部分天生就是善的(有角和蹄的動物如牛、馬等),而另一部分天生就是惡的(長有爪和綠眼睛的動物,如貓和狐狸等)。人也和動物一樣,一部分人天生就是善的,一部分人天生就是惡的。杜林離開階級和階級鬥爭來解釋善惡的起源,是十分荒謬的。恩格斯批判地諷刺道,按杜林的觀點,貓就是惡,惡就是貓,那麼魔鬼也必然具有貓的特征,隻能長爪子和綠眼睛,而不能長角和蹄。那麼歌德在枟浮士德枠裏麵把靡菲特這個魔鬼描寫成黑狗精,而不是把他描寫成黑貓精,是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恩格斯這裏講惡的起源問題,是為了進一步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論。杜林離開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把道德看成是超階級的永恒的,那麼在善惡問題上必然不了解惡的起源和本質。所以,恩格斯在最後點出了這個問題,從而進一步揭露了杜林永恒道德論的荒謬性。

思考題:

1.杜林的形而上學真理觀有哪些特征?恩格斯是怎樣論述認識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絕對和相對的關係的?

2.恩格斯是如何論述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係的?試舉例說明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

3.為什麼說杜林的道德觀是唯心主義的和形而上學的?怎樣理解道德的曆史性和階級性?

[原典]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馬克思

我考察資產階級經濟製度是按照以下的順序:資本、土地所有製、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在前三項下,我研究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分成的三大階級的經濟生活條件;其他三項的相互聯係是一目了然的。第一冊論述資本,其第一篇由下列各章組成:(1)商品;(2)貨幣或簡單流通;(3)資本一般。前兩章構成本分冊的內容。我麵前的全部材料形式上都是專題論文,它們是在相隔很久的幾個時期內寫成的,目的不是為了付印,而是為了自己弄清問題,至於能否按照上述計劃對它們進行係統整理,就要看環境如何了。

我把已經起草好的一篇總的導言壓下了,因為仔細想來,我覺得預先說出正要證明的結論總是有妨害的,讀者如果真想跟著我走,就要下定決心,從個別上升到一般。不過在這裏倒不妨談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經過。

我學的專業本來是法律,但我隻是把它排在哲學和曆史之次當作輔助學科來研究。1842—1843 年間,我作為枟萊茵報枠的編輯,第一次遇到要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萊茵省議會關於林木盜竊和地產析分的討論,當時的萊茵省總督馮· 沙培爾先生就摩塞爾農民狀況同枟萊茵報枠展開的官方論戰,最後,關於自由貿易和保護關稅的辯論,是促使我去研究經濟問題的最初動因。另一方麵,在善良的“前進”願望大大超過實際知識的當時,在枟萊茵報枠上可以聽到法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帶著微弱哲學色彩的回聲。我曾表示反對這種膚淺言論,但是同時在和枟奧格斯堡總彙報枠的一次爭論中坦率承認,我以往的研究還不容許我對法蘭西思潮的內容本身妄加評判。我倒非常樂意利用枟萊茵報枠發行人以為把報紙的態度放溫和些就可以使那已經落在該報頭上的死刑判決撤銷的幻想,以便從社會舞台退回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