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價值形式或交換價值
一、商品是二重物,因而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價值形式(第1段)
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使用價值形式是商品的自然形式。價值形式是商品的社會形式。自然形式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價值形式則不同,它是商品的社會性質,依附於一定的物體,隻有通過交換才能表現出來。研究商品價值,就要研究價值的表現形式。正確理解價值形式,才能掌握價值的實質。
二、研究價值形式的目的在於說明貨幣的起源(第2段)
價值形式的發展,反映了商品交換發展的曆史。在這裏,馬克思做的是前無古人的工作,他係統地研究了價值形式如何從簡單的形式、擴大的形式、一般的形式,發展到貨幣形式,研究了貨幣的起源和本質,揭露了貨幣謎一般的秘密。馬克思在1867年寫給恩格斯的信中說:“這部分對全書來說是太有決定意義了最簡單的商品形式就包含著貨幣形式的全部秘密,因此也就包含著萌芽狀態中的勞動產品的一切資產階級形式的全部秘密。”商品的價值對象性(客觀性)純粹是社會的,因而這種對象性隻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會關係中表現出來。必須分析價值形式,才能真正理解價值,並且才能揭示貨幣的起源。
三、簡單的價值形式表現(第3段)
價值形式有一個曆史的發展過程。它經曆了簡單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和貨幣形式。從價值形式的曆史發展過程可看到,簡單的價值形式是貨幣形式的胚胎。
A 簡單的、個別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
簡單的價值形式就是一種商品的價值通過其他任何一種商品表現出來的。其公式是:
20碼麻布=1件上衣
簡單的個別的價值形式在原始公社末期偶然發生,因而又稱為偶然的價值形式。
價值表現的兩極: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
(一)分析簡單價值形式的重要性(1段)
馬克思指出:“一切價值形式的秘密都隱藏在這個簡單價值形式中。”可見,研究簡單價值形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兩極在價值關係中起著不同作用(2段)
上述公式表明,兩種不同的商品,在同一價值表現中,處於不同地位,起著不同作用,處於相對價值形式上的麻布,它的價值相對地表現在上衣上麵,起主動作用,稱為相對價值形式。商品上衣作為被動地表現麻布價值的材料,是麻布價值的等價物,它處在等價形式的地位,起著被動的作用,稱為等價形式。
(三)兩極的關係(3段)
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是對立統一的。一方麵,它們是互相依賴、互為條件、不可分離的兩個因素。處在相對價值形式上的麻布隻能把它的價值相對地表現在等價物上衣上,沒有等價形式也就沒有相對價值形式。而處於等價形式上的上衣,又是為麻布的價值提供表現材料,如果沒有相對價值形式也就談不上有等價形式。另一方麵,它們之間又是互相對立、互相排斥的。同一商品在同一價值表現中,不能既處於相對價值形式上,又處於等價形式上。處於相對價值形式上的麻布,不能同時當作等價形式把自己的價值表現在自己身上。20碼麻布=20碼麻布,這不是價值表現,是毫無意義的。
(四)一個商品究竟處於相對價值形式還是等價形式,完全取決於它當時在價值表現中所處的地位(4段)
事實上,處在這兩者不同地位上的,必須是兩種不同的商品。究竟那種商品處在相對價值形式上還是處在等價形式上,完全取決於該商品在價值表現中所處的地位。
B 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
一個商品的價值,不僅表現在另一個商品上,而且表現在一係列其他商品上,這就是擴大的價值形式。其公式是:20碼麻布=1件上衣,或=10磅茶葉,或=40磅咖啡,或=1誇特小麥,或=2盎斯金,或=12噸鐵,或=其他
20碼麻布
=1件上衣
=10磅茶葉
=40磅咖啡
=1誇特小麥
=2盎斯金
=12噸鐵
=其他
擴大的相對價值形式
(一)擴大的相對價值形式從質上看有如下特點(1段)
處於相對價值形式的商品,才真正表現為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它不再是隻同另一種商品發生社會關係,而是同整個商品世界發生社會關係;對商品價值來說,用什麼特殊的價值形式來表現沒關係。
(二)擴大的相對價值形式從量上看有如下特點(2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