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 懸壺濟世見慈悲1
同仁堂是中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金字招牌曆經三百多年風風雨雨,是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行業十佳品牌」、「影響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國出口名牌企業」等殊榮。2007年,同仁堂商標參加了馬德裏協約國和巴黎公約國注冊,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注冊登記手續。
同仁堂自1723年開始供奉禦藥,曆經八代皇帝長達188年。在300多年的風雨曆程中,同仁堂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製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
從最初的同仁堂藥室、同仁堂藥店到現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團,經曆了清王朝由強盛到衰弱、軍閥混戰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曆史滄桑,其所有製形式、企業性質、管理方式也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同仁堂經曆數代而不衰,在海內外信譽卓著,樹起了一塊金字招牌,真可謂藥業史上的一個奇跡。同仁堂的金字招牌為何可以三百年不倒?
字號緣起——康熙禦賜,濟世養生建同仁
康熙賜號,真耶假耶
中國的傳統中醫藥學曆史悠久,在漫長的曆史演進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嚴謹的診療理論和方法。自金朝遷都至中都(今北京城西南)之後,元、明、清三朝也都定都北京,因此在這裏集中了包括太醫院禦藥房在內的各種官辦以及民間的醫療機構。數百年來,北京不僅成為當時中國北方地區的醫療中心,醫療水平也居於全國之首。宮廷禦醫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郎中、遊醫以及各類藥販雲集,因此這裏出售各種藥物的店鋪也很有市場,而且數量不斷增加。在北京眾多藥店中,最著名的首推同仁堂。同仁堂在中國“四大藥店”(即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餘堂、漢口葉開泰、廣州陳李濟藥店)中,亦推其首。
同仁堂從創辦以來已有300多年的曆史,但要懂得它今日之輝煌,須從其源頭說起。關於同仁堂字號的來源,有一段民間口口相傳的傳說。
相傳,清朝康熙年間,有一次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禦醫把所有的名貴藥材都用遍了, 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藥。
這天,康熙獨自出宮微服夜遊,來到一條街上,發現有一個小藥鋪。 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小藥鋪裏卻燈火通明,還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康熙心想,宮中禦醫不過是一些庸才,沒有什麼真本事, 真正的人才還是在民間。 自古道:小藥鋪內有人參。我何不來這裏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門。
進屋後,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 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藥鋪的郎中了。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
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 隻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癢,遍體起紅點子。 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都沒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
郎中說:“好,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
康熙脫去上衣,郎中隻看了一眼便說: “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 隻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 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癢。”
康熙問:“此病能根治嗎?”
郎中很肯定地說:“不難。隻要用些藥就會好的。”說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個罐子,鋪開一個包袱, 把罐子裏的藥全部倒出來,足有七八斤重。康熙不覺一愣,說:“先生,這麼多藥,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 “這是大黃,不是讓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這八斤大黃,煮水百斤,放入缸內, 等水溫適中,便入缸洗浴,少則三次,多則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 宮中禦醫那麼多奇方妙藥都不管事, 莫非他這不值錢的大黃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見康熙麵有疑色,便笑著說: “閣下請放心,我決不會訛你錢財,這藥你先拿去一用, 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康熙說:“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謝。” 康熙回到宮中,按郎中所囑,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
連洗三遍之後,竟然全身不癢,再一細看, 身上的紅點子一個也沒有了。康熙十分高興,第四天又微服來到小藥鋪。
郎中一見康熙麵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說: “閣下今天是送藥錢來的?”
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
郎中哈哈大笑: “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 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我見你氣宇非凡,隻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
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 “我叫樂尊育,也是一個窮書生。父親立誌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誰知天不遂人願, 多次名落孫山,如今隻好在京城開一個小藥鋪,一麵行醫, 一麵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
康熙說道: “樂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 依你高超的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禦醫, 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
樂尊育笑了笑說: “你錯了。我以為,行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 進皇宮當禦醫,盡管享盡榮華富貴,可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 非我所願,醫有何益?”
康熙一聽,不禁說: “樂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 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中, 何不安下心在醫道上大展前程?”
樂尊育說: “我也是這麼想呀,隻是行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麼多的本錢, 空有淩雲之誌,也難有大的發展前程。 老兄,你若日後發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藥堂, 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 “若真要建藥堂,叫什麼名字好呢? 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麼樣?”
樂尊育見他當真,便笑著說: “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 再說,建大藥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大財呢? 這是雲彩邊上的事,遠著哩。”
康熙說:“眼下不妨試試。”說著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又蓋上印章,然後說:“樂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不定真能管事。”說完,告辭而去。
樂尊育看著匆匆離去的黃先生,心想這還是個怪人呢。 第二天,樂尊育忍不住好奇地拿著字條找到內務府衙門, 遞上字條不一會兒,就出來一個太監,把樂尊育領進門內, 走過一所院子後,又來到一個大屋子前,太監打開屋門, 朝裏一指說:“樂先生,這些夠不夠你的藥錢?”
樂尊育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驚,隻見滿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兒了 。隻聽太監說: “樂先生,萬歲爺有旨,你給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 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願以償了吧。”
樂尊育這才如夢初醒: 原來自己並不介意要跟他交個朋友的黃兄,竟是當今皇上, 真後悔當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出來。 果然,沒過幾天,一座大藥鋪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樂尊育搬進新居開業典禮之時,怎麼也沒想到康熙皇帝竟親自前來祝賀,慌得樂尊育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說: “你莫要心慌意亂,你的藥錢我可是還上了,下次再看病, 你仍得分文不收呀。”從此之後,北京城便有了一個很有名氣的“同仁堂”大藥房。
這則傳說是真是假,如今已難以考證,但不管真假,既然能有此傳說,說明同仁堂與皇室有著密切的關係,也能看出同仁堂當時在社會上的名望——眾口皆碑。
幾世鈴醫,一朝成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