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餘堂 為仁行義濟天下1(1 / 3)

胡慶餘堂 為仁行義濟天下1

「北有同仁堂,南有胡慶餘堂」,在中國雖然有數不清的中藥老字號,但最有名的有「兩家半」,北京的同仁堂算一家,杭州的胡慶餘堂算一家,廣東的陳李濟算半家。而同仁堂與陳李濟的古建築包括作坊已被拆掉,換成新造的房子,沒有傳統特色,隻有胡慶餘堂保留了下來,古樸中隱現著幾分神秘,優雅裏蘊藏有文化積澱。

胡慶餘堂是當今著名的老字號之一,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國藥字號,也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業古建築群。胡慶餘堂是清末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風格耗白銀三十萬兩所建立,整座建築猶如仙鶴停駐在吳山腳下。胡慶餘堂以宋代皇家的藥典為本,選用曆朝曆代的驗方,以研製成藥著稱於世,直到今天仍為中外人士所喜用。

在悠久的曆史中,胡慶餘堂沉澱的豐富獨特的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之精華。胡慶餘堂承載著時代的風雲,從創建到興盛,從變故到黯然,從新生到繁榮,曆經了130多年的曆史滄桑。枯海桑田,世事多變,但胡慶餘堂的基業沒有動搖,它的靈魂沒有漂移,它的風采依然如故。它得寵於皇宮,取信於萬民,世世代代傳播著“江南藥王”長盛不衰的故事。

字號緣起——受醫之欺,胡雪岩建慶餘堂

烜赫商人,投資藥業

在杭州秀麗的吳山北麓大井巷,坐落著一片氣宇軒宏、金碧輝煌的古建築群,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江南藥王”——胡慶餘堂國藥號。

胡慶餘堂古建築群高牆大門,氣象凝重;設計別具匠心,通體宛如鶴形,門樓像鶴首,長廊似鶴頸,大廳若鶴身,用材講究,雕繪精巧,典型古樸,並伴有小憩觀賞之方亭、“美人靠”曲橋與噴泉等。

胡慶餘堂占地約3000平方米,內藏文物160餘件,由陳列展廳、中藥手工作坊、養生保健門診、營業廳與藥膳廳等五大部分組成,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國藥字號,也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業古建築群。遊覽者既能博覽中醫藥寶庫之精華,又能觀賞“江南藥府”古建築之風貌。

這片古建築群到底是誰建造的呢?他不是別人,正是晚清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績溪人。小時候他家裏很窮,靠幫人放牛為生。年齡大些後,為了養家糊口,作為長子的他經親戚推薦,進錢莊學徒,從掃地、倒尿壺等雜役幹起,三年師滿後,因勤勞、踏實成了錢莊正式的夥計。後來,東家看胡雪岩聰明能幹,就提拔他分管“外場”。所謂外場,俗稱“跑街”,相當於業務員,大街小巷去拉存款、放貸款。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胡雪岩結識了患難知交王有齡,也是因王有齡,胡雪岩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當時王有齡用自己所有的錢捐了浙江鹽運使,卻始終無錢進京,而又身處異鄉,無親無戚,所以身陷困境。胡雪岩慧眼識珠,認定其前途不凡,便將自己千方百計討回來的五百兩銀子送給王有齡,叫王有齡速速進京混個官職。這五百兩銀子本是錢莊的死賬,胡雪岩完全可以不聲張,但他還是告訴了管賬的夥計,並說以後由他來還。結果老板知道這件事後將胡雪岩給開除了,胡雪岩開始四處流浪。

後來王有齡在浙江巡撫門下當了糧台總辦,為報當年胡雪岩知遇之恩,於是資助胡雪岩自開錢莊,號為“阜康”。之後,隨著王有齡官職的不斷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錢莊外,還開起了許多其他的店鋪。

庚申之變成為胡雪岩大發展的起點。在庚申之變中,胡雪岩處變不驚,暗中與軍界搭上了鉤,大量的募兵經費存於胡雪岩的錢莊中,後又被王有齡委以“辦糧械”、“綜理漕運”等重任,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時財經,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於王有齡之外,另一個人也起了重要作用,這個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齡因喪失城池而自縊身亡。經曾國藩保薦,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一職。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時“餉項已欠近五個月,餓死及戰死者眾多”。此番進兵浙江,糧餉短缺等問題依然困擾著左宗棠,令他苦惱無比。急於尋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緊緊抓住了這次機會:他雪中送炭,在戰爭環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內籌齊十萬石糧食的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左宗棠麵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宗棠的賞識並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後,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來於寧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間。他在經辦糧台轉運、接濟軍需物資之餘,緊緊抓住與外國人交往的機會,勾結外國軍官,為左宗棠訓練了約千餘人用洋槍洋炮裝備的“常捷軍”,這支軍隊曾經與清軍聯合進攻過寧波、奉代、紹興等地。

此外,胡雪岩還協助左宗棠開辦企業,主持上海采運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經手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從中獲得大量回傭。他還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錢莊支店達20多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餘兩,田地萬畝。後來,左宗棠收複新疆之時,由於胡雪岩輔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成為烜赫一時的“紅頂商人”。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職期間,胡雪岩管理賑撫局事務。他設立粥廠、善堂、義墊,修複名寺古刹,收鹼了數十萬具暴骸;恢複了因戰亂而一度終止的牛車,方便了百姓;向官紳大戶“勸捐”,以解決戰後財政危機等事務。胡雪岩因此名聲大振,信譽度也大大提高。這樣,財源滾滾來也就不在話下了。自清軍攻取浙江後,大小將官將所掠之物不論大小,全數存在胡雪岩的錢莊中。胡以此為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在各市鎮設立商號,利潤頗豐,短短幾年,家產已超過千萬。

胡雪岩隨著地位的節節攀升,也學會了凡事講排場,擺闊氣。他曾耗資約二三百萬兩銀子建造了一處府邸,被稱作是“江南第一豪宅”。他有12房姨太太,號稱“十二金釵”,府內造十三樓,分別讓給12房姨太太和原配夫人居住。

胡雪岩如此巨富,為什麼會建造胡慶餘堂呢?據說,胡雪岩是“一怒創堂”,而這傳說又有兩個版本。

版本之一強調胡雪岩孝順母親,是大孝子。

某年夏天,胡老太太中暑。胡雪岩是孝子,發了大財後變成了大孝子。母親中暑,胡雪岩忙請來郎中,開出藥方。他反複叮囑隨從,快快把藥抓回來。隨從去抓藥,整整兩個時辰才把藥抓回來。

胡雪岩大怒,把隨從罵了個狗血淋頭。隨從挨了罵,一肚子火氣,便把火氣往藥店夥計身上泄。他解釋暑天病人多,抓藥的人多,藥鋪都排長隊。接著便表功,說自己為了盡早把藥抓回來,插隊往前擠,說明自己是為胡老太太抓藥,要快點把藥送回去,但藥店夥計一點兒不通融。然後,隨從挑撥離間,對胡雪岩說:“那藥店夥計不知天高地厚。他說誰家沒有老太太?要想快,你們胡大爺自己開一家藥店不就方便了!”

胡雪岩氣得直跺腳:“他欺我開不起藥鋪麼?我就開一家給他看看!”

此為第一種版本的傳說。“一怒創堂”傳說的第二個版本與美女有關。

據說胡雪岩新納了一個美貌小妾,十分寵愛。一次,小妾生病,胡雪岩命隨從到望仙橋葉種德藥號去抓藥。胡雪岩非常關心小妾,藥抓回來後,先仔細檢查,才能讓小妾服用,生怕有什麼閃失。結果發現其中有一味藥屬於以次充好,不是上等藥。

這原本沒有多大關係。隻因太寵愛美貌小妾,胡雪岩容不得藥有絲毫的質量問題,便命隨從去調換。其時藥店生意正忙,夥計騰不出手來調換,便打發隨從說:“本店就隻有這種藥,要換好藥,你家胡大爺自己開個藥鋪,什麼好藥沒有!”

隨從白跑一趟,回來便添油加醋地把藥店夥計的話複述一遍。胡雪岩一聽,跺著腳罵:“可惡之極!怎能拿人命當兒戲,莫非真的看我胡雪岩開不起藥店?”這一怒,使胡雪岩立誌要開一家比葉種德堂更大的藥店。

清同治十三年(1874),胡雪岩開始籌建慶餘堂藥號,光緒三年(1877)在大井巷內建造店鋪,光緒四年(1878)春,胡慶餘堂“雪記”藥號正式開張營業。

數年後,胡慶餘堂不僅超過葉種德堂,而且與北京同仁堂並駕齊驅,成為南北齊名的國藥號。當年葉種德堂的小夥計不過是信口一說而已,他說什麼也不會想到,胡雪岩會真的開起了藥店,而且在80多年之後的1958年,胡慶餘堂居然兼並了葉種德堂。

江南藥王,聲名遠揚

中國人素來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孟子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傳說文化的熏陶下,中國人都具有非常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一般而言,中國人一旦自己事業有成,不由自主地便會想到“兼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