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用它的四隻腳來代替天柱,把天空撐穩。接著又消滅了一條在中原為害已久的黑龍,驅趕掉各種各樣的毒蛇猛獸,把蘆草灰堆積起來,止住了滔天的洪水。從此之後,天空便略微向西北傾斜了,大地的東南部也有一片凹陷帶,而這就是日月西行、百川東流的原因。這段故事早在《淮南子·覽冥訓》等史籍中就記載
了。由於女媧對人類功德無量,所以贏得後世百般景仰,在唐末五代各地都有廟宇祭祀,現存最有名的祠廟坐落在河北涉縣索堡村附近的鳳凰山上。
女媧補天的神話是我國古代神話中最為奇麗感人的神話之一。在西漢的《運鬥樞元命苞》中,女媧被列為中華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之一。
(四)精 衛
精衛填海的傳說:遠古時,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她是炎帝最鍾愛的女兒。有一天,女娃駕著小船,到東海去遊玩,不幸海上起了大風浪。像山一樣的海浪陣陣襲來,把小船打翻,女娃被淹死在海裏,永遠回不來了。炎帝雖然思念他的女兒,但卻不能用他的光和熱來使她死而複生,隻好獨自悲傷。
女娃不甘心就這樣死去,她的魂靈變成一隻小烏,名叫“精衛”。精衛長著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大小有點像烏鴉,住在北方的發鳩山。她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飛到西山去銜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飛翔著,把石子或樹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咆哮著,露出雪亮亮的牙齒,凶惡地嘲笑著:“小鳥兒,算了吧,你就算幹上一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精衛在高空答複大海道:“哪怕是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幹到宇宙的終盡,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為什麼嫉恨我這樣深呢?”
“因為你呀——奪取了我年輕的生命,將來還會有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要被你無情地奪去。”
“傻鳥兒,那麼你就幹吧——幹吧!”大海哈哈地大笑。
精衛在高空悲嘯著:“我要幹的!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的!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填成平地!”她飛翔著,嘯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樹枝銜來投進大海。她就這樣往複飛翔,從不休息,直到今天她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五)九天玄女娘娘
全國各地都有玄女廟,九天娘娘廟,北京就有三座,廟中主神是九天玄
女娘娘。九天玄女也常與其他女仙合祀。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原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後被道教所信
奉,成為女仙中著名的一位。
九天玄女娘娘是一位雍容華貴、十分漂亮的女神仙,但是她的原型卻是一
個在鳥身上長著個人腦袋的怪物,這就是玄鳥,而且它是殷商的祖先。
這個玄鳥後來又化身為玄女,被編入了黃帝神話中,成了黃帝的師父。相
傳黃帝與蚩尤大戰,蚩尤呼風喚雨,吹煙噴霧,黃帝不能取勝,正在發愁,來了
一位婦人,人首鳥形,對黃帝說:“我是九天玄女,王母特派我授你戰法。”黃帝
遂大敗蚩尤。此時的玄女,雖尚未脫盡鳥形,但到底進了一步,成了一位救助
危難、傳授兵法的半人半禽女神了。
到了宋代的《雲笈七簽》中,九天玄女則徹底人神化,她騎的是鳳凰,駕著
彩雲,穿的是九色彩翠華服,是一位專門扶助應命英雄,授以天書兵法的上界
女仙玄女娘娘了。
民間對九天玄女扶助英雄、傳授兵書那一套職能已日漸淡薄,卻給她增加了一項最實惠的功能,那就是送子,玄女娘娘被打扮成一位送子娘娘了。如北京郊區的九天玄女廟已被徹底改造成送子娘娘廟了,舊時祈子求嗣者絡繹不絕,香火極旺。
(六)誇 父
誇父族是共工族的後代,是炎帝係進入中原的一支。在古典神話中,誇父之死有兩種傳說:一種是被黃帝的應龍所殺;另一種則是大家所知道的,因追逐太陽而渴死。
傳說在黃河之南有一座崇吾山,山上有一隻神獸,像猴,臂上有花紋,豹子的尾巴,善於投擲東西,名叫誇父。(《山海經·西山經》)這一神獸是誇父最初的原型。也許是誇父族的圖騰神。誇父又叫博父,這個族的人長得非常高大,會削船,善跑。誇父族進人農耕社會以後,對氣候的感
受更為敏感,才有追逐太陽的神話。大意是:大荒之中有座山,名成都,高峰直插雲天。有一個人,兩隻耳朵上各掛了一條黃蛇,兩隻手各拿了一條黃蛇。這個人叫誇父。誇父想要追上太陽的影子,到禺穀的時候果然追上了。但他渴得很,便到河邊去飲水,水不夠,他又去大澤,尚未到達,便死在那裏了。另有一說,誇父跟太陽競走,真的進入了太陽的光圈中,但渴極了,把黃河、渭水飲完還不夠,本想北去大澤,卻死在途中。誇父丟下的手杖,變成了鄧林(桃林)。鄧林布滿幾千裏的地方。誇父族先民與自然作鬥爭的壯舉,經過誇張和想象的加工,成為上古神話的精品。
河南靈寶縣仍有誇父的遺跡、神話與風俗。當地民間說誇父因為沒見過日出,也未見過日落,追日追到靈寶,渴了便飲水,飲完水便睡了一覺,等他醒來,太陽已偏西,再也追不上了,便氣死在靈寶。埋誇父的地方叫誇父峪。那裏有座山,叫誇父山。誇父峪那一帶所敬奉的神便是誇父。又說,誇父臨死的時候,告訴後代,要廣種桃樹。隻能種,不能砍。待誇父死後,果然從函穀關以西,潼關以東,東西100裏,南北40裏,遍布桃林。
靈寶縣有個地方叫“誇父營”,在陝西、河南兩省交界地,後改名為“夫夫營”。
(七)禹
禹在古史神話鼎鼎大名,因為他是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製轉變時期的人物。
鯀是禹的父親,鯀所在的部落可能是黃帝之子昌意的後裔,源出西羌,後沿著黃河流域活動。鯀是位很了不起的人,被人們尊為伯鯀。他馴服了駕車的牛,創造了耕田的耒耜,教人們播種五穀;創建了城邦。
堯、舜的時代,已經有部落聯盟。堯是最大的部落聯盟軍事首領,堯帝死後,禪讓給舜。那時,經常洪水成災,浩浩蕩蕩,淹沒了高山,衝上了高崗,水勢大得好像要遮天蓋日,老百姓唉聲歎氣。堯心裏十分著急,召集各部落的首領們進行討論,並問大家,派誰去治洪?大家都說:“哎,派鯀去吧!”開始堯帝有些猶豫,可是四方的部落首領都一致推薦鯀,堯才決定讓鯀去試試,並叮囑鯀要恭謹、認真。
鯀用的是填土堵水的辦法。神話說,連鷂鷹和烏龜都來幫忙,還是沒有把鋪天蓋地的水堵住,一直治理了九年也未成功。鯀當即決定去偷上帝(堯)的息壤來堵塞洪水。“息壤”是什麼,神話式的解釋是一種不斷使用又不斷生長的土壤,也有解釋是很肥的土壤,這種土壤隻有上帝才有。所謂竊帝之息壤,實際是挖了堯氏族所屬範圍的耕地,損害了部落聯盟為首的堯氏族的利益。鯀未得堯的命令就這麼幹了。所以堯派祝融將鯀殺死於羽山。鯀死以後,化為黃熊,進入羽山的深淵中去了,成為羽淵之神。也有說鯀化為玄魚,成了河精,即河神。
虞舜繼承帝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後,四方部落推薦鯀的兒子禹治理洪水。
禹的出生很神奇,據說鯀死後三年屍體沒有腐爛,用吳刀剖開,生出了禹,也有說生出了一條黃龍。禹與黃龍等同。禹比舜略晚,舜、禹與堯、鯀恰恰是兩個時代的人。禹總結了鯀治水的經驗教訓,改用疏導的辦法。禹的治水,便流傳開不少有關的神話。
禹治水,曾三次到豫西桐柏山。那裏總是驚風走雷,石頭會號叫,樹木會嗚咽,地上、天上的鬼神或填塞河川,或揮舞著兵器阻擋,使治水工程不能順利進行。禹大怒,召集百神,授命夔神,執行命令鎮壓惡神。桐柏山的山神們聞風,
趕忙來請求寬恕。禹將他們之中的鴻瀠氏、商章氏、兜廬氏、黎婁氏囚禁起來,才得知是淮渦水神無支祁在作怪。無支祁善於言辭,知江淮的深淺,了解平原與低濕的遠近。此神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白牙,脖子有一百尺
長。力氣頂九頭象;搏擊、跳躍、飛奔,輕疾快速,很不安靜,無論聽什麼看什麼都不能持久。禹讓一名叫庚辰的人把此怪製服了。許多精靈鬼怪奔走呼號,數以千計的惡神把禹等團團圍住。庚辰用大戟趕跑了他們。無支祁被鐵索鎖上了脖頸,鼻穿金鈴,禹將其趕到淮陰的龜山腳下,才使淮水順利地注入海中。
禹治水的足跡踏遍南北各地,疏導了九河。打通了濟水、漯水,導之入海,又開拓了汝水、漢水,疏通了淮河、泗水,直通長江。使洛水、伊水流人黃河。……《莊子·天下》說禹治水後,“通四夷九州,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江河暢通,故被後人歌頌為“疏川導滯,鍾水豐物……合通四海。”(《國語·周語下》)因為治水有成效,農業得到發展。禹的功績如此之大,舜死後,禹便被推舉當了部落聯盟的首領。
禹治洪水達13年之久。到30歲還未娶親。他擔心太晚,不合製度,便說:“我現在若想娶,必定會有姑娘答應。”果然有條九尾白狐來到他跟前。有的說,這九尾白狐便是塗山氏的女兒,以後生了兒子啟。禹結婚後的第四天便治水去了。在打通軒轅山時,必需化為一頭熊拱土。事先,他告訴塗山女:“你聽到鼓聲響以後再來送飯。”禹因踩落了一塊石頭,誤中鼓,塗山女一去,見禹變成了一頭熊,羞慚而去,至嵩山下,化做了一個石頭人。禹追去說:“兒子歸我!”石頭從北方破開,生出了啟。
(八)羿
“羿射日”是太陽神話最精華的部分,展現了人類已不甘心當自然的奴隸,而要當自然的主人。羿作為射手英雄獵神,又是射太陽的能手。
傳說帝堯時,10日並出,禾苗曬焦了,草木曬死了,羿奉命射10日。他將九個太陽都射下了,留下了一個,古本《淮南子》:“堯命羿仰射10日,中其9日,日中九鳥(太陽鳥)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10個太陽不但能把植物曬枯,也能烤死人。據說有個叫女醜之屍的,一生下來就被太陽炙殺了,死的地方在丈夫國的北麵。(見《山海經·海外西經》)這是堯派羿射太陽的原因之一。被射下的九陽變成了沃焦山。此山在東海南方3萬裏的地方,海水隻要一灌到那裏,立即消失。因此水往東南流,從沒有盈滿的時候。
也有人認為,羿所射的10日,不是指10個自然界的太陽,而是指奉太陽為圖騰的氏族或部落。
高山族的射日故事說:遠古時候,天上隻有一個太陽,沒有月亮,上半年太陽升起的時候是白天,下半年降落的時候是夜晚。上半年人們無法休息,下半年人們無法幹活,苦不堪言。有個聰明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太陽分成兩半,一個便變成了兩個。3個青年背上嬰兒,出發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父親死了,兒子成人了,來到太陽出沒的山岔裏,熱得不得了。他們3支箭同時射出,太陽一分為二,多半塊的仍是太陽,少半塊的便是月亮。最前麵的射手被太陽濺出的血燙死了。幸存的兩位英雄,當他們剛到家鄉時,已老態龍鍾,受到人們的尊重。從此才有白天和黑夜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