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古代經曲《禮記》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見吃飯問題,從來就是社會和人
生的頭等大事。人們的飲食觀念,表現了一個國家的文化素養,民間的飲食習俗和文化,也
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發展的象征。
“食”是人類本能的需要。人類最早的勞動,就是尋找食物。人類要用自己的勞動去取得食
物,正是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類人猿完成了由猿而人的轉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食”創
造了人類。
人類的曆史,也是一部以開發食物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曆史。上古代的耕種栽培、采集漁獵、
家禽馴養等也都源於“食”。伴隨著以食為主的生產活動,繼而有了火的使用、陶器的製作、
煮鹽作鹽、糖的榨壓等等,以至發展到古代醫學、哲學、文學、藝術、禮儀、風俗等諸方麵。
人類的曆史堪稱一部分食文化史。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區、各民族之間交流發展,創造了包括飲食文明在內的輝煌
燦爛的中華文化。由於地理環境、氣候物產、政治經濟,飲食科技、民族習慣與信仰的不同,
使得各地區、各民族的飲食風俗千姿百態,異彩紛呈。中華民族飲食風俗寄寓著人們美好的
願望和理想,體現了人們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他們的愛憎感情。我們可以窺視到中國飲食文
化之高度發達,民間飲食禮儀之繁瑣講究、地域飲食特色之濃鬱鮮明。
中華傳統飲食風俗講究情致,人們對進食環境,製作工藝,食品的食、香、味、形,進食器
具等都有要求。
在五千年的曆史中,人們在解決溫飽的同時,在飲食方麵創造出了多若繁星的飲食品牌。有
的聞名世界,有的聞名於僻壤鄉間。
中國獨特的烹飪技藝堪稱“世界一絕”,創造了享譽全球的民族菜肴、菜係和風味名吃,獨
領風騷。
當然,中國傳統食俗也同其他民族事象一樣,即有精華,也有糟粕,其糟粕主要是迷信和非
理性。
本書帶你走進中華民族飲食風俗大觀園遊覽,欣賞的同時,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以揚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