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擇吉術的起源和發展
擇吉的起源要追溯到遠古時代,那個時代,人們獲取必需的生活資料的能力低下,主要依賴大自然的恩賜。人們越是難以把握自己的命運,就越是幻想各種可能的機遇與成功。擇吉心理便由此產生,進而演變到狩獵、祭祀、出行等等活動都要用原始的求吉方法,選擇他們認為吉祥的日子來進行。即使是當今時代,在婚喪嫁娶、起房、出行等方麵,這種擇吉心理仍然存在於許多人的頭腦中。
一、從占卜到擇吉
人類最早的擇吉活動,大概要追溯到遠古時代。那時,古人在舉辦一些重大的活動,或是不知道要做的事情有何結果而猶豫不決時,就會占卜求吉。據現代人類學者考察,幾乎在所有原始民族中間,都曾有過卜筮現象。占卜的方法有米卜、草卜、刀卜、錢卜、酒卜、珠卜、燈卜、泥卜、槍斧卜、秫秸卜、油花卜、看香頭等等。通過占卜,告訴人們某事是凶是吉,能不能做。
1.古人狩獵的禁忌
據史書記載,遠古時代,獵人們在臨近出發的日子裏,必須戒行房事,必須留意自己的夢,必須淨身、持齋,或者至少隻吃某些食物,必須以一定方式來裝飾自己和給自己的身體塗色。這些原始民族認為,這一切行動都能夠對他所希望捕獲的獵物產生神秘影響,保證狩獵成功。在出發去打獵的頭一天晚上,獵人向水邊走去,並念著適當的咒語。早晨,獵人上路了,卻仍不終止齋戒,在整個白天的行軍途中不吃不喝。日落時,他又向水邊走去,口念經咒,然後才紮營、升火、吃晚餐,接著用灰燼塗擦自己的胸膛,繼而睡覺。第二天早晨,他開始尋找獵物……在全部狩獵行軍中,日落前完全不吃食物,這是一個定規。……晚上,獵人對著火禱告,向用來作箭杆的蘆葦禱告,向野獸的大王朱爾卡拉禱告,最後,他還要用歌聲向他打算要殺死的那些野獸禱告。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大自然每每出現日月光輝異常、星辰運行奇詭、風雲雷雨變幻不定等天象;動物禽獸則不時會出現習性反常現象,而其內髒、骨骼又多是似同而實異的;人則不時會有心驚、眼跳、耳鳴、臉熱等生理異常現象,奇幻縹緲的夢境尤其使人驚詫難解;還有諸如春花而秋實,夏果而冬實,篝火或燈燭突爆火花等種種怪異現象。當先民們把這些奇異現象與在它們稍後發生的成功或災難聯係起來後,一種被稱為“先兆”、“預兆”、“兆頭”的信仰或習俗就產生了。人們竭力追尋各種吉兆,厭惡和回避各種凶兆,並盡可能在獲得某個“吉兆”之後去從事各種活動。
當人們要從事某些較重大的事情時,並不總會出現那些被認為能帶來吉祥、順利和成功的“吉兆”,於是,渴望獲得事件成功的人們就迫使它們表現出來,從而產生了占卜。
占卜是一種極其普遍的求吉方式。沒有一個原始社會不需要占卜。較早的占卜形式是采用宰殺動物的方法來測吉凶。如動物骨象占、動物血象占、動物膽汁占、動物肺肝占等。
據文獻記載和民族誌資料,我國古代在漢族民間和各少數民族中流傳著許許多多的動物占習俗。如羊腳骨卜、尼鳥卜、依馬卜、雞卵卜、雞卜、雞腿骨卜、雞肝卜、蛙卜、肺肝卜、田螺卜、牛卜等。
2.骨卜的流行
遼代的契丹族、清代的蒙古族以及雲南維西的傈僳族等,都有流行羊骨卜的習俗。如維西傈僳族,喜歡吃羊肉,每每將羊膊骨曬幹,留下,焚香而懸掛在佛堂門上,以待他日占卜之用。占卜之時,先在爐上焚燒紫香,再拜取羊骨置爐上,向神靈禱告占卜的目的,口中喃喃念咒。咒語有十幾句話,大意為:
大哥博祖在那裏請你來,
二哥餘祖請你來,
小老麼麥祖請你來,
雞公沒啼鳴,
羊兒沒水喝,
天時尚未亮,
端碗熱水來。
一年十二月,
一月三十日,
獨在今天這時候,
鷂子來朝賀,
牲畜皆相安。
我家沒出吊,
人家保平安,
不會遭劫財,
萬事皆吉利,
家家請老祖,
今夜我也請祖宗。
博祖、餘祖、麥祖被視為傈僳族的祖先,並且是無所不能的保護神。咒畢,將羊骨翻轉,觀其裂紋,裂紋直者吉,椏杈清楚而有條理者次吉,紋理混亂者為凶。
古代的嶺南地區,雞骨卜極為盛行。《粵西叢載》卷十一八引《赤雅》載其卜法說:取雄雛雞一隻,執其兩足,而後焚香祈禱,禱畢宰殺,僅拔取兩股骨,洗淨,用線捆束好。左邊這根雞骨代表自己,右邊雞骨代表他人或所要進行的事情。取小竹簽插入股骨兩側的細孔中,有多少孔穴就插多少,斜直偏正任其自然,以定吉凶。一般以直而正且近骨者為吉,曲而斜且遠骨者為凶。
居住在西藏地區的洛巴族,無論婚喪嫁娶、蓋房出行,還是種地狩獵,都要預先占卜吉凶。占卜的方法是殺雞看肝。一般認為肝上如有直通的縱紋或橫紋,為不吉利,必須再殺第二隻,直到遇到吉利的紋路為止。
3.“數”的占卜
動物占或物象占是通過占卜時呈現的“兆”或“象”來判斷吉凶,與此同時,原始先民們還采用了一種通過“數”,即用“三”與“二”等奇偶數來定“象”推算吉凶的方法。
如舊時雲南傈僳族流行竹簽卜,又稱“竹年卦”、“撤珊珊”。每遇凶險或疾病,都要取此為卜。卜時將二十七根竹簽隨意分作三股,並非每股平分成九根。一股稱“枯娃”,代表求卜者人;一股稱“尼馬”,代表中間;一股稱“尼劃”,代表問卜的對象。分成三股後,以二為數次遞數各股竹簽之數,將各股最後不足兩根之獨簽或最後兩根留下。如此又將其餘竹簽重新打亂,再分為三股,如前述一樣在各股中以兩根為一次,順數而留餘。這樣共來三次,最終以“枯娃”、“尼馬”、“尼劃”各股中所出現的竹簽根數,來解釋獲得了什麼樣的神靈啟示。解釋繁多,如“枯娃”出現五根,解釋為要祭海垮尼,即海垮尼作祟等。
聚居於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基諾族,流行一種音譯為“切生池”的占卜方法(意為數米和貝殼卜卦)。凡家中有人生病,家人就用病者衣服一件,內包大米一斤,雞蛋一枚,鹽巴一塊,到巫師家問卜。巫師將米、鹽巴及薑倒在杯或碗裏,摻以貝殼,先祈禱請神,然後,一手在碗或杯中抓起貝殼及米,呼叫各種鬼神的名字。每呼叫一個,數一次。如抓起的米粒及貝殼皆為雙數,即認為卜獲了導致疾病的鬼神,病者家屬就持病者衣服回家,另請巫師祭降鬼神。
此外,還流行蓍草占筮的方法。像黑龍江沿岸的赫哲族,流行薩滿教的篙草卜,這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原始占卜。卜法是擇農曆五月初五日出之前向東行,走四十九步,每步摘取篙草幹一枝,約八寸長,燒焦一端,占卜時將四十九根篙枝隨便夾在左手四個指縫間,用右手按雙數一對對取出握在右手,左手每指縫間如為雙數,取盡,為單數則留三枝,如此反複三次,最後把四個指縫間存留的篙枝數相加,成奇數為吉,而且奇數越小越吉,偶數為凶。
南方也很盛行。古代楚國的屈原在《離騷》中說:“索菱茅以筵尊兮,命靈氛為餘占之。”譯成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我找來了靈草和細竹啊,請靈氛為我占一占。解放前,四川涼山彝族常常用一把蓍草占卜,數數,以偶與奇判斷吉凶。如果是偶偶偶,表明不分勝負;奇奇奇,表示大勝或大敗;偶奇奇,戰鬥不勝;奇偶偶,戰鬥必敗;偶奇偶,戰鬥無大不利;奇偶奇,戰鬥必勝;偶偶奇,戰鬥可能勝;奇奇偶,戰鬥與否,沒有影響。如果將這種占筮方法用—--爻表示,就有點像八卦了。
總的來說,無論是哪種方法的占卜,都給人一種價值判斷,告訴人們:是吉是凶,能不能去做。但何時去做,從哪一個方位去做最有利,就是占卜所不能解決的了。擇吉術也就由此產生,它是與神秘巫術緊密結合的原始求吉祈成活動。擇吉術幫助人們獲得了吉日良辰和吉祥方位的信息。
二、擇吉術的發展
在先秦時代,已經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編排了曆書。編纂曆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便於生產、生活和政事。但由於現實生活多災多難,人們的求吉心理越發強烈,曆書便成了許多人祈求福祉的象征。人們需要它來填補精神依托上的空虛,更期待它把每件事情與幸運聯係起來,以改變自己不幸的命運。
1. 曆書的產生
我國最古的曆書,首推《夏小正》。它是傳說中的夏朝曆書。它按夏曆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述了每個月的星象、氣象、物候以及應該從事的農事和政事。其中雖然沒有類似後世擇吉曆注的內容,但從它所記載的星象(北鬥、大火、南門、織女、昂星等)可以知道,它是為了便於人們的生產活動和生活需要而編寫的一本曆書,但已經向我們展示了這一發展趨勢。
商代的曆書,目前尚未找到完整的記載。已經發現的,隻是當時為了便於檢查日數和幹支而鍥刻的幹支表,甲骨學家稱之為“骨簡”。這種幹支表有兩種,一種是三旬式,一種是六旬式。這些幹支表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月份牌.也可看作當時的一種曆書。盡管我們可以從大量的甲骨刻辭中窺知商代曆法的大概,但由於缺少當時曆書的完整或直接的記載,所以無從得知商代曆書是否已有類似後世擇吉曆注的內容。
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曆書至今也沒有完整的記載。但“外事用剛日,內事用柔日”已成為當時辦事的一種習慣,盡管這個“剛日”或“柔日”是用卜筮而不是通過“選擇”來確定的。趙岐《孟子注》有“天時為孤虛旺相”之說,則戰國時已用五行的孤虛和旺相休囚死來推論日時吉凶了。另據記載,吳伍子胥,越範蠡,均以幹支日辰生克為占,並且屢有奇驗。越王勾踐自吳歸國時,選擇在十二月己巳時到國,回國後猶不忘選擇吉日吉時。由此可見,戰國時擇日辦事已是很流行了。
據〈〈國語 晉語〉〉載:重耳是晉國的公子,被趕出晉國達19年之久,秦穆公準備以兵力幫助重耳回國奪取政權,但不知時機是否成熟。為預測吉凶,董因給重耳占了一卦,得〈〈泰〉〉卦。董因根據卦象說:“是謂天地配。”泰卦是坤(地)在上,乾(在)下,有天氣下降,地氣上升,有天地通萬物生之象;正是得國得民的大好時機,大吉。於是,秦穆公欣然出兵,重耳果不其然獲取了政權,稱晉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