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有理想,因為我有信心
自古成大事者,從小就立誌成就一番事業。俗話說:“有誌者,事竟成。”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是對未來生活的追求,是對未來社會的向往,也是一個人成就自我的最關鍵和最初始的一步。我們之所以要樹立理想,是因為我們立誌奮發有為。這並不是自吹自擂,也不是癡人說夢,而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
成功與勇氣
井植一男是日本三洋電機的創始人,他經過多年打拚,終於擁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成為中外有名的企業家。
一天,他家的園藝師找到他,向他請教:“總經理先生,你的事業越做越大,實在令人羨慕;你看我,就像樹上的蟬,一生都坐在樹幹上,何時有無頭之日呢?你教我一點創業的秘訣,讓我也成為成功人士吧。”
井植點點頭說:“你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你正在追求,這是成功的第一步。不過,我看你比較適合園藝工作,這樣吧,我工廠旁邊有2萬坪空地,我們合作來種樹苗吧!樹苗一棵花多少錢能買得到呢?”
園藝師回答:“大約40元。”
井植說:“那好!以一坪種兩棵計算,扣除走道,2萬坪大約種2萬棵,樹苗的成本不到100萬元。3年後,一棵可賣多少錢呢?”
“大約3000元。”
“這樣吧,100萬元的樹苗成本與肥料費由我支付,以後3年,你負責除草和施肥工作。3年後,我們就可以收入每棵3000元,共2萬棵,應為6000萬!到時候我們每人一半利潤。”
聽到這裏,園藝師打斷他說:“天啦,這個數字聽起來怪嚇人的,我可不敢做那麼大的生意!”
這宗交易沒有談成,園藝師隻得在井植家中繼續栽種樹苗,按月拿取工資,結果一生都是一隻坐在樹上的蟬。
我來告訴你
一個沒有膽識的人,再好的機會到來,也不敢去掌握與嚐試;因為他不敢嚐試固然也就沒有失敗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運與喜悅。世界上本沒有路,我們走過之後,路自然形成了。根本沒信心登上山頂的人,最終隻能在山腳下徘徊。
放下自我才能跨越
一條小河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經過了很多村莊與森林,最後它來到了一片沙漠地帶。它想:“我已經越過了重重的障礙,這次應該也可能越過這個沙漠吧?”
當它決定超過這片沙漠時,它發現它的河水漸漸消失在泥沙當中,它試了一次又一次,總是徒勞無功,於是它灰心了,它頹喪地自言自語:“也許這就是我的命運了,我永遠也到不了傳說中那個海瀚的大海。”
這時候,四周響起了一陣低沉的聲音:“如果微風可以跨越沙漠,那麼河流也可以。”原來這是沙漠發出的聲音。
小河很不服氣地回答說:“那是因為微風可以飛過沙漠,可是我卻不行。”
沙漠用它低沉的聲音說:“因為你堅持你原來的樣子,所以你永遠都無法跨越我。你要讓微風帶著你飛過這個沙漠,到你的目的地。隻要你願意放棄你現在的樣子,讓自己蒸發到微風中。”
小河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放棄現在的樣子,然後消失在微風中?它無法接受這樣的概念:“放棄自己現在的樣子,那麼不等於是自我毀滅嗎?”
小河問:“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
沙漠回答說:“不管你是一條河流或是看不見的水蒸氣,你骨在的本質從嚴沒有改變。你總是堅持你是一條河流,是因為你從來不知道自己內在的本質。”
此時,小河的心中隱隱約約地想起了似乎自己在變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微風帶著自己,飛到內陸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後變成雨水落下,才變成今日的河流。
於是,小河流終於鼓起勇氣,投入微風張開的雙臂,消失在微風之中,讓微風帶著它,奔向生命中的下一個歸宿。
我來告訴你
鳳凰經過烈火的洗禮,而後獲得新生;蠶蛾經過出蛹的蛻變,而後得以飛翔;人生隻有通過“放下自我”,才會邁向更高的境界。在遇到挫折或障礙時,放下現在的“自我”,改變一下前進的方式,或許能成功地達到目標。不要因為“放下自我”而懷疑自己是否墮落,要堅信,隻要自己本質不變,信念不變,我依然是原來的好個“自我”。
成功並不難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生學習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
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
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曆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係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布雷登教授。
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的韓國總統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書的作者,也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經裁。
我來告訴你
有些事不是我們做不成,而是不敢做。由於沒有這方麵的經驗,又囿於別人的誇大宣傳,使我們自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在這樣的情況下,行動往往是最重要的。經驗是在行動中獲取,困難也是在行動中解決的。當我們認認真真地做一件事時,會發現它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難。重要的是,我們要堅信: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隻要長久地堅持下去,一切事都是水到渠成的。
親兄弟
很多年前,某貧窮的鄉村裏有一對兄弟,年輕時決定闖蕩世界。大哥去了富庶的舊金山,弟弟則到了貧窮的菲律賓。
大約40年後,兄弟倆又幸運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們,已非當初,做哥哥的,在舊金山擁有兩間餐館、兩間洗衣店和一間雜貨鋪,而且子孫滿堂,有的繼承父業,有的成為傑出的工程師或電腦工程師等科技專業人才。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銀行家,擁有東南亞相當分量的山林、橡膠園和銀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都成功了。但為什麼兄弟兩人在事業上的成就,卻有如此的差別呢?
哥哥說:我們到白人的社會,既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才幹,惟有用一雙手煮飯給白人吃,為他們洗衣服。總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們黑人統統頂上了,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但事業卻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孫,書雖然讀得不少,也不敢妄想,隻有安分守己地去擔當一些中層的技術性工作來謀生。至於要進入上層的白人社會,相信很難辦到。
弟弟卻說:“初來菲律賓的時候,擔任些低賤的工作,後來想,白人做的事我也可以做,接下當地人懶於做而放棄的一些事業,慢慢地不斷收購和擴張,生意便逐漸做大了。”
我來告訴你
影響我們人生成功的絕不僅僅是環境,心態控製了個人的行動和思想。同時,心態也決定了自己的視野、事業和成就。有人會爭辯說: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這種說法不太準確。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而是由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的態度來決定。自信心就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走自己的路
達梅從小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讚揚和鼓勵,但由於兄妹很多,父母根本顧不上她。這種經曆使她長大以後依然缺少自信心。盡管她嫁給了一個非常成功的丈夫,但美滿的婚姻並沒有改變她缺乏自信心的狀態。
有一天,達梅突然意識到必須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新路,否則就會庸碌無為地度過一生。她對自己的父母和丈夫說:“我準備去開一家食品店,因為你們總是說我的烹調手藝有多麼了不起。”
她的父母和丈夫都告訴她說:“這真是一個荒唐的主意。你肯定要失敗的,這事太難了。快別胡思亂想了!”但這一次,達梅沒有聽從他們的勸阻,而是毅然采取了行動。
生意剛開始的時候的確很艱難,食品店開張的那一天,竟然沒有一個顧客光臨。達梅幾乎被冷酷的現實擊垮了,她幾乎要相信父母和丈夫的看法是對的了。
但是,達梅最終沒有退縮。她決定堅持下去,並一反平時羞澀的窘態,端起一盤剛剛烘製好的食品在她居住的街區,請每一位過路的人品嚐。這樣做的結果使她越來越自信,因為所有品嚐過食品的人都認為味道非常好。
今天,“達梅·菲爾茨”的名字已經出現在美國數以萬計的食品商店的貨架上,她的公司——菲爾茨太太原味食品公司,也已經成長為美國食品行業中最成功的連鎖企業。
我來告訴你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不能總是鸚鵡學舌,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隻是對領導、專家、權威們唯唯諾諾、亦步亦趨,而必須勇於跨越雷池,走自己的新路。當然,我們決定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麵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有時候,連我們最親近的家人和朋友甚至也會“背叛”我們,反對我們。我們必須勇敢地堅持己見,隻要我們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取得成功,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反對的聲浪自然就會煙消雲散了。
50年前的夢想
有個叫博拉德的英國老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練習冊,它們是50年前一家幼兒園某班30多位幼兒的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是什麼》。
博拉德順便翻了幾本,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有的孩子要做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中遊泳,喝了一肚子水都沒有被淹死;有的孩子希望將來當法國總統,因為他能一口氣背出十幾個法國城市的名字,而其他同學最多的不超過十字;有的想當當馴狗師;有的想當領航員的;有的想做王妃的……其中還有一個叫大衛的小盲童,他的理想與從不同。他認為,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