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你就是那個奪冠的人(2 / 3)

爭奪第一

古代有一個武林中人,武藝超群,縱橫江湖數十年,幾乎是打到天下無敵手。然而,歲月不饒人,在一次決戰中,他被一青年武人擊敗,那青年當之無愧的登上了武林至尊的寶座。

老人不甘心失敗,可自己又無力回天,為此,他收了一名很有潛力的徒弟,並決心將畢生的武藝傳授給他,然後讓他去打敗那個青年,奪回武林第一的稱號。

不久,這個徒弟便學會了師傅所有的本領。師傅對他說:“隻要你勤加練習,有朝一日,定然不在我之下。”徒弟有些不相信:“師傅,您的武藝如此超群,當過那麼多年的武林第一,我怎麼可以與您相比呢?再說,您自小習武,已有了50年的功底,我要勝過您,那還得再過50年。”

師傅見徒弟如此自卑,便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第一次比武時,他在一百招內贏了弟子。在第二次比武時,他在一千招內取勝。在第三次比武時,他與弟子打了個平手。在第四次比武時,他輸給了弟子。不過,這時已是兩年以後。徒弟大為不解,問:“我可以打敗師傅嗎?”師傅堅定的說:“隻要你充滿自信,就可以打敗一切。”

徒弟非常興奮,他一直認為師傅是不可戰勝的,既然把師傅都戰勝了,那還有什麼不可戰勝的?又過了一年,師傅再次與他較量,這一回師傅又輸了。但這一回,師傅輸的心服口服。他是真的輸了,不再是假裝,並將真相告訴了徒弟。

徒弟得知了師傅的良苦用心,感動得熱淚盈眶。師傅告誡他說:“徒兒一定要記住,前麵是我給了你信心。但未來的路,如果你不給自己信心,那你就永遠不會得到新的進步。”

徒弟牢牢記住了師傅的話,從此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自強。不久以後,在一次決賽中,徒弟果然戰勝了對手,替師傅奪回了武林第一的寶座。

我來告訴你

師傅一步一步把自信心傳遞給徒弟,徒弟不僅得到了自信心,並且把自信心保持了下來。師傅雖然用心良苦,但歸根結蒂,自信心要自己去開發,去保持。隻有自己給自己信心,信心才會生生不息。

意外的失誤

琅琅是雜技團的頂梁柱,憑借一出驚險的高空走鋼絲而聲名遠揚。他的驚人之舉,就是在離地五六米的鋼絲上,手持一根中間黑色、兩端藍白相間的長木杆作平衡,赤腳穩穩當當地走過10米長的鋼絲。他技藝高超,身手靈活,還能從容地在鋼絲上做出一些騰躍翻轉的動作。多年來,他表演過無數次,從未有過絲毫閃失。

一次,雜技團演出歸時,裝道具的大車翻進了山溝,折斷了琅琅那根保持平衡的長木杆。雜技團裏非常重視,不惜高價找來了粗細相同、長短一致、重量也一樣的木杆。直到琅琅覺得得心應手時,團長才請油漆匠給木杆刷上與以前那根木杆相同的藍白相間的顏色。

新的演出又開始了。在觀眾的陣陣掌聲中,琅琅微笑著赤腳踏上鋼絲。助手遞給他那根藍白相間的長木杆。他從左端開始默數,數到第10個藍塊,左手握住,又從右端默數第10個藍塊,右手握緊,這是他最適宜的手握距離。然而今天,他感到兩手間的距離比他以往的長度短了一些。他心裏猛地一驚,難道是有人將木杆截短了?不可能啊?!他小心翼翼地把兩手分別向左右移動,一直到適宜的距離才停住。他看了看,兩手都偏離了藍塊的中間位置。他一下子對木杆產生了懷疑。

這時,觀眾席上又一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已經容不得他多想。琅琅握緊木杆,提了一口氣,向鋼絲的中間走去。走了幾步,他第一次沒了自信,手心有汗沁出。終於,在鋼絲中段做騰躍動作時,一個不留神,他從空中摔了下來,折斷了踝骨,表演被迫停止。

事後檢查,那根木杆長度並沒變,隻是粗心的油漆匠將藍白色塊都增長了1毫米。

我來告訴你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自信都是受習慣思維的影響,事物的表麵現象左右著我們的固定思維,並不一定是事物的本質發生變化。從本文來看,木杆的長度沒有變,但自信的距離改變了。就是這一毫米長度的變化,影響了他的成敗。可見,這是一個悲劇故事,讓我們對自信心產生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信念的遺傳

一天,30歲的科達尼娜被通知到校,校長對她說:“你的兩個兒子反應很遲鈍,我們隻好把他們編入與他們能力相仿的閱讀小組裏去了。”她知道校長話中的含義,被編入閱讀小組的學生,通常就是被人們稱為低能者或弱智的。一時間,她驚呆了,心也涼透了。

科達尼娜從小也被列入低等生,13歲的時候,父親帶她去學校,由於英語智力測驗成績很差,因此被編入一年級。在一年級上了四個月後,由於處處覺得低人一等,她被迫輟學了。因此,她被周圍的人“弱智、弱智”地叫著長大的。如今兩個孩子也被列入低能者,可她知道兒子們是聰明的,隻是由於英語不好才受到影響。晚上,她想和他們交談,孩子們的話卻讓她的心再次震驚:“媽,努力是沒有用的,他們說這是遺傳!”遺傳,難道這真是遺傳嗎?

那個晚上,科達尼娜徹夜未眠,她忽然明白,要想幫助孩子們,必須從自己開始。於是,她開始自學英語,27歲的她死啃教科書,硬背字典,可是進步卻慢得使人灰心。看到孩子們嘲弄的目光,她下了另一個決心,那就是重新去上學!

她去拜訪了一位中學教育顧問,那人的答複讓她絕望:“你的履曆表明你反應遲鈍,智力低下,我不能推薦你!”

她淚流滿麵地回到家。當她看到孩子們,心裏又湧起了希望,她對自己說,不要泄氣!她又去找孩子們的校長,訴說了自己的想法,意想不到的是,校長建議她到得克薩斯南方學院去試試。她興奮地跑去了那裏,該學院的登記員被她強烈的求知欲所感動,便答應讓她去上四門基礎課,不過有個要求,考試不及格就要走人。

科達尼娜的求學生活開始了,她每天乘車去學校,中午趕回來家人做午飯,接著趕回學校,然後再回家接孩子們放學。可是即使這樣,她的學習仍然努力。

事實證明,她的接受能力很強。第一學期,她受到院長的器重,在院長的鼓勵下,她的成績大幅度上升。隨著知識的深入,她發現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新世界,就是知識和技術的世界。她忽然覺得自己應該有一個大學學位。於是一年後她進入了美洲大學,那兒離家有80多公裏,她每周二、四兩天坐車去上課,一、三、五仍在得克薩斯南方學院上學。3年後,她取得了初級學院學位,還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美洲大學的理科學士學位。

兒子們終於發現了母親的與眾不同,他們開始欽佩母親,在她的鼓勵和感染下,孩子們各方麵的能力都迅速提高,自信心也增強了,不但轉到了正常的班級上課,成績也名列前茅。

1981年,科達尼娜被授予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後又被任命為學校的終身理事。她很快適應了行政管理方麵的工作,新工作又促使她去攻讀博士學位。1983年和1984年是她最忙碌的時候,除了專職行政工作和攻讀博士學位外,她繼續在大學任教。1987年,她取得博士學位後,擁有了美國教育委員會一年的會員資格。她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獲該委員會資格的拉美婦女。1991年,她又被提升為大學教務長助理。

此時她的兩個孩子已經先後上了大學,是學校裏成績最好的學生。也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他們的校長給她打電話,告訴她兩個孩子再次奪得年級第一名的消息。她笑了。那個晚上,大兒子對她說:“媽,你是最好的,我們也是最好的!”

科達尼娜問:“真的嗎?”

二兒子回答說:“當然,我們有今天的成績,人們說這是遺傳!媽媽,沒有你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的今天!”鬱結在科達尼娜心中多年的冰塊終於消融了。

此後,科達尼娜又贏得了許多榮譽,可是在她的心底沒有什麼比對孩子的愛更深的了,事實上她是為了孩子才會有今天的結果的。

她當年被看成是反應遲鈍的兩個兒子,一個成了著名的醫生,一個成了律師。他們現在這樣對人說:“假如說我們有所作為,那是因為我們的母親給了我們愛撫、自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