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一看“罰坐”不靈,就罰小鄧肯站在牆角。小鄧肯雖然站在了牆角,但仍然扭過頭大聲說:“就是沒有聖誕老人!”最後,老師對她毫無辦法,隻好把她打發回家了事。對這次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小鄧肯十分不理解,她想:難道就因為我講了真話,便不發給我糖果,還要懲罰我嗎?她向媽媽講述了事情的經過,並問媽媽:“我說錯了嗎?沒有聖誕老人,對不對?”媽媽回答說:“沒有聖誕老人,也沒有上帝,隻有你自己的靈魂和精神才能幫助你。”
每到晚上,母親都會坐在鋼琴前,一彈就是幾個小時。孩子們作息沒有固定的時間,母親也從不用各式各樣的規矩來約束他們。有一次,母親好不容易湊夠了一筆錢把鄧肯送到三藩市一個著名的舞蹈教師那裏去,誰知,鄧肯隻學了三次就再也沒有去了。她告訴母親,老師教的舞蹈在她看來全是些沒有生氣的柔軟體操,和自己理想中的跳舞完全不同。母親聽完後,不僅沒有責備她,反而說:“如果你認為自己的舞蹈才可以真正地表現自己,那麼就勇敢地去跳自己的舞蹈吧。女兒,自由地表現藝術的真理,也是生活的真理。”
為了尋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鄧肯重新開始了艱難旅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後來終於一舉成名了。她那充滿了靈性的舞蹈使她成為美國現代舞蹈的奠基人,並以自己創辦的舞蹈學校,傳播推廣了她的舞蹈思想和舞蹈動作,影響了世界舞蹈的發展過程。
我來告訴你
一個人的與眾不同有許多表現,其中最有意義的方麵在於能夠展示並表達獨具特色的思想。一個成功人士,也許有多方麵的建樹,但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他那極具個性的思想,以及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愛因斯坦說:“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先。”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也應發揮、發展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雲亦雲,勇敢地拿出自己的獨立見解,而不管對方的身分是多麼權威。
碧碧的自信
在新學期快開學時,碧碧的父母讓碧碧買自己上學穿的衣服。碧碧跑到商店裏挑了又挑,看了又看,決定用所有的錢買一套正宗的三正牌套裝,而不是買幾套可以換洗的便宜衣服。媽媽問碧碧是否理解她的這一決定的後果:“孩子,你考慮了今後你每天要穿進、穿出的衣服了嗎?”碧碧回答:“我考慮好了。這是真正適合我的,對我真正重要的衣服。這正是我想要的。”
媽媽又問:“你知道下一筆讓你買衣服的錢是什麼時間給你嗎?”她肯定地回答是在11月份,她也知道現在9月剛剛開始。當這一切都弄清楚後,碧碧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她買了那套三正正牌貨。
在開學後的一個星期,碧碧的套裝已經被穿得發黏,要粘在身上了,她的同學最後甚至開始問她洗不洗衣服。這種困境激發了碧碧很大的創造性,她找出媽媽不穿的幾件大號套裙,剪掉長的部分,用縫紉機機縫上帶子和墊肩,安上鈕扣,做了幾件自己能穿的套裝,用它們湊合到了11月份。在她拿到了她的下一筆校服添置費時,碧碧變得謹慎多了,她買了幾套可以換洗的衣服,從而避免了原來的尷尬。
我來告訴你
家長經常擔心我們的不正確決定會讓我們對自己失去信心,變得自卑。其實,實事正好相反,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決定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影響時(無論影響好壞),我們體驗到了自己的能量和自己的重要性,從而變得更為自信,因為我們是自己在改變著自己的生活。隨著不斷的練習,我們會變得越來越有能力,也越來越自信。你說是嗎?
因為相信
有三個人,在地震來臨時正在地洞裏。當地動山搖的那一刻,他們在發出驚叫之後,離門口最近的那個人最先向外麵逃竄,然後是第二個,然後是第三個。但是,當第二個人被轟然的土壓倒時,第三個人也沒能跑出去,而是連同厚厚的土同時壓在了前麵人的身上。
最後的那個人是幸運的,靠稀薄的僅有的一點空氣他得到了短暫的生命。但是,那點空氣顯然不夠他維持,他在死亡的邊緣掙紮,這時,有一種堅強的新信念一直支撐著他,那就是他以為第一個人一定成功地逃走了,並且,他會很快喊來救援人員。
他奮力的掙紮,奮力的用手刨著土,以盡可能獲得生還的機會。就這樣,一直過了十幾個鍾頭,在他已經奄奄一息時,他聽到了救援的腳步和嘈雜的聲音,這時的他已經沒有喊叫的力氣了。
他終於被人們用手挖了出來,他被挖出來的那一刻,便徹底失去了知覺。但他終於成功地活了下來。
醫生說:“在那樣稀薄的空氣中,能夠存活半個小時就已經是奇跡了。
人們問起他時,他說,他真的以為第一個人逃生了,他相信逃生的人一定會來救他。而實際上,第一個和第二個人都沒有跑出去就死了。
我來告訴你
如果不是那個信念,這位活下來的人一定不會堅持那麼久;如果他放棄了希望,他可能早就被死亡的魔鬼拉走了。由於可見,信念是支撐我們生命的力量,是戰勝困難的法寶,是成功的方向標,是主宰我們命運的上帝。
錯過的機遇
古代洛陽有一個人,總想做官,卻一輩子沒有抓住做官的機遇。時光如流,幾十年過去了,這個人眼看自己頭發白了,年紀老了,不禁黯然神傷。
一天,他走在路上,又想起了自己的一生,不禁痛哭流滋起來。有人看見了,感到很奇怪,於是走上前去,問道:“老先生,請問你為何這樣傷心呢?”
這個老人回答道:“我求官一輩子,卻始終沒有遇到過一次機會。眼看自己已這樣老了,依然是一身布衣,再也不可能有做官的機會,所以才傷心流淚。”
問他的人又說:“那麼多求官的人都得到了官,你為什麼卻一次機會也沒遇上呢?”
這個老人回答:“我年輕時學的是文史,當我在這方麵有所成就,出來求官時,正好遇上了君主偏愛任用有經驗的老年人。我等了好多年,一直等到喜好任用老人的君主去世後又出來求官,誰知繼位的君主卻是個喜愛武士的人,我又一次不遇。於是,我改變主意,棄文學武。等我學武有成時,那個重視武藝的君主也去世了。現在繼位的是一位年輕的君主,他喜歡提拔年輕人做官,而我,如今早已不年輕了。我的幾十年光陰轉瞬即逝,一輩子生不逢時,沒有遇到一次做官的機會,這難道還不是十分可悲的事嗎?”說罷,他又哭起來了。
我來告訴你
雖然我們提倡學以致用,但決不是要求人們三心二意、隨風轉向地去學習。學習,貴在腳踏實地、執著專注。隻要認準了目標,始終不渝地學下去,不受世俗的影響,不受名利的左右,就會有所收獲,總有成功的機會。如果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一受到挫折就改變誌向,終將一事無成。
10塊棉球
在一家醫院,一位主治大夫在給病人做完手術後,對一在旁第一次作助手的護士說:“我們一共在患者體內放了9塊棉球,都取出來了吧。”年輕的護士回答:“大夫,是10塊棉球,還有一塊沒有取出來。”大夫生氣地說:“我記得很清楚是9塊,不會錯的。”護士低頭又仔細數了數盤子裏的棉球,然後抬起頭說:“大夫,是10塊,還少1塊!”這時大夫笑了,他挪開腳,讓護士看,地上有一塊棉球,剛才他故意藏在腳下麵。
我來告訴你
有時,我們也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但出於對某些人的敬畏,如父母、老師,或領導,我們卻不敢堅持己見,甚至在對方的權威麵前違心地聽從對方,害怕遭受打擊和冷戰。所以,能像這位護士一樣堅持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
自己說的算
加拿大女演員斯達妮在22歲的時候,已是個頗有名氣的演員了。有一次,她決定去參加一個集會,但她的經紀人阻止她:今天天氣不好,隻有很少人參加這次集會,會場的氣氛會有些冷淡,不宜去。經紀人的意思是:斯達妮剛出名,應該把時間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動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氣。然而,斯達妮堅持參加這個集會,因為她在報刊上承諾過要去參加。“我一定要兌現諾言。”結果,那次在雨中的集會,因為有了斯達妮的參加,廣場上的人越來越多,她的名氣和人氣因此而驟升。後來,她又自己做主,離開加拿大去美國演戲,從而聞名全球。
我來告訴你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要求我們自己拿主意,別人的話隻能是參考,這樣你才是一個獨立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才配得上一個真正的人。當然,自己拿主意並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忠於自己,相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同時,拿定主意就要堅持到底,不要太在意別人說什麼,路在自己的腳下,如何去行走要自己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