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看 海
故鄉在美麗富饒的渤海灣。是耳濡目染的緣故吧,自打記事起,我便愛看海了。
春天到了。田野的草綠了,天上的雲白了,小鳥們在鵝黃葉的樹枝上載歌載舞。海呢,也脫去了寒氣逼人的冰衣,燦爛無比了!
這時,小鳥般的我一次次“飛”向海灘。或是肩挑兩隻荊條籃子,沿著河堤、海岸拾撿木頭、網片、繩頭兒、烏賊骨頭;或是獨自漫步於海擋,看海鷗翩躚、白帆點點、晚霞如錦、旭日冉冉;或是站在灘塗上,一邊眺望波浪,一邊腳踩螃蟹葉子、青蛤。很多天的黎明,東方天際掛一抹魚肚白或一輪火紅的太陽,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沿著河堤,踩著潮濕的軟泥,向大海走去。我看到一艘艘機帆船在河道裏魚貫而行,向著浩浩淼淼水天一色的遠海駛去。我看到甲板上的漁民笑容滿麵,船舷內和艙上那一隻隻用荊條編成的筐堆成了山。
啊!每每看到這般情景,我便心潮起伏。我知道,那一張張笑臉,那一片片白帆,那一隻隻金色的筐意味著什麼。
夏天,我常常赤腳佇立於海岸,遠眺起起伏伏的潮水,心中油然生出一種浩浩蕩蕩、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力量。興致所至,我箭一樣的奔向灘塗,然後撲向那濕泥漿漿的海灘,有時用兩隻腳踩出一隻展翅的海鷗。那一刻,我放飛的不隻是“海鷗”,更有一顆年少的心。
初秋,是我和夥伴們向海的縱深處挺進次數最多的時候。我們帶好幹糧、水,拿著撈拎、網兜,拽起一個橢圓形的大笸籮,向近海的撩網處進發。撩網如一麵牆,綿延一二裏——那是漁家祖祖輩輩捕魚的一種傳統方法。取魚的小劃子,如一隻隻小瓢漂向撩網。幾個小時後,小劃子滿載而歸,我們也帶著“戰利品”凱旋,把歡笑撒在空曠、遼遠的海麵。更多的時侯,我站在海擋上,看遠處一條條影影綽綽的船返航,或者站在河海交彙處的河堤,看是哪個塢子的船,間或向船上的熟人喊幾嗓子,揮揮手。
也許,看過故鄉冬天海的人不願提及它,即使提起也會搖頭歎息說它不美。我卻不這麼認為。冬天的海風景獨好。冰坨層層疊疊,橫七豎八,給人一種前赴後繼的感覺——那不正是一支整裝待發的遠征軍嗎?他們把浪凝固,做著嚴峻的思考,在短暫地休息。幾場風刮過,岸上浮土就給冰坨穿上了一件黑衣,看上去陰森森的。我卻愛它,因為它讓我看到了大海冷峻的一麵,它是在涅槃,是在積蓄力量,等待著春風的消息,然後投身於大海,再度蕩起激動的浪花,負載漁家人漂風打浪要魚要蝦的生活。
我愛看海,愛看故鄉的海。它讓我飽覽了白雲、紅日、藍天等大自然的美麗景象,讓我品嚐到了肥美的梭子蟹、對蝦、鱸魚、海蜇等人世間的珍饈,讓我聽到了海鳥的鳴唱、機帆船的馬達聲、呼呼咆哮的海風……它更讓我把熱愛故鄉的情感,一次次的升華!
鹹土地放歌
燦爛的鹵花
春天。
鹵花綻放了。她綻放在結晶池裏,綻放在鹽工們的心坎上。
於是,鹽灘有了春色,有了歡樂,有了晶晶瑩瑩的燦爛,還有了湛藍湛藍的天,潔潔的魚肚白,紅紅的火燒雲以及抒情詩和中國畫。
鹵花,如少女般嫵媚。她與陽光、海風、汗水相伴,她與時代、理想、奉獻同在。
是的,每一朵、每一簇、每一片芬芳馥鬱的鹵花,都是唱給歲月的一首透明的歌。
鹵花啊,永遠綻放在煮海人的記憶裏……
一捧蘆花鹽
那個秋後。
一位老鹽工來到剛剛聳起的鹽坨下,他掬起一捧雪白的蘆花鹽。
他端詳了又端詳,聞了又聞。然後,他把鹽用一塊火紅的手帕裹好,貼在胸前。他陷入沉思,久久,久久……
老鹽工就要走了。從此,他將告別自己生活、工作了幾十年的鹽灘。
他依依不舍地離開鹽坨,坐上了送他榮歸故裏的專車。他心裏在說:“鹽灘啊,我會來看你的。那樣,我的覺才睡得沉,飯才吃得香。”
他向那些送他的一個個熟悉的身影,揮手,揮手。熱淚奪眶而出……
鹵河情思
聽說過漓江的層層碧波,也看到過嶗山腳下的汩汩清泉,但要問我最喜歡的水來自於何方?我會說,我最喜歡的水就是我們鹹土地上的鹵河。
鹵河啊,在浩浩的百裏灘上,你永遠瀟瀟灑灑,滾滾滔滔。
自海水從大海走進鹵河的那一刻,海水便有了鹹土地的屬性,便有了鹽工的性格:堅忍不拔,一往直前。
它們燃燒著摯愛,
它們凝結成潔白,
它們聚集成巍峨。
你看,你聽,鹵河裏的浪花正載歌載舞呢!它們喚醒了啟明星,染紅了晚霞,酌酊了每一個鹽工的心……
鹵河啊,多麼芳香!
鹵河啊,永遠嘹亮!
水門人
水門人,寂寞的水門人啊!
在茫茫無際的灘塗,在綿長迤邐的海擋,你們頭枕著波濤,腳踩著海浪,用情用愛用理想用意誌和信念,嗬護著那一排排起起伏伏永遠向前的激情。
——日日,月月,年年……
當黎明第一縷霞光從東方的天空悄然探出頭時,當子夜的月光在潮水的浪尖上翩翩起舞時,當夕陽用它的緋紅和溫暖牽引著一批批海浪向著閘門跑來時,你們,你們便不再寂寞了。
水泵為你們伴奏,鷗鳥為你們高歌,海風為你們鼓掌……
那一刻,向著鹽灘放牧海浪的那一刻,你們陶醉了!被海風、陽光淬黑的臉上,閃耀著海鹽一樣的光澤。
嗬,水門人,令人敬佩和讚美的水門人!
黃須菜
黃須菜,我故鄉的、我孩提便熟悉的一種菜啊!我們鹹土地上永遠鮮豔永遠可愛的一種菜啊!
你何時而來,何時而來?
是和第一批開墾鹽田的鹽工一起來的嗎?還是這之後,被鹽工們晶瑩的汗水澆灌,破土而出?
黃須菜,你是美的。你雖然沒有茉莉的芬芳,沒有百合的潔白,沒有牡丹的富貴……你卻有獨樹一幟的風采——樸實、謙遜、團結、向上。
知道嗎?我們每一個灘裏人都願與你為伍,都願常常提起你,都願把你當作一種精神,一種象征,一種憧憬,一種追求……
春天,吐一片淺黃;夏日,潑一片碧綠;秋季,燃一片紫紅;即使寒風呼嘯的隆冬,你也要站立著站立著,擎起一顆顆散發著鹹土地濃濃氣息的黃褐色的小太陽!
一條駁船
一條駁船,臥在坨地上,像一彎月亮,靜靜的、靜靜的。
它在沉思嗎?是的。
此時此刻,它想起了那些已遠它而去的歲月,那些漸走漸遠的歲月裏,有它熟悉的朋友:巍峨的坨地,金黃的葦苫,雪白的原鹽,彎彎的小橋,眨著眼的星星,撒著歡兒的風雨以及一條條碧波蕩漾的鹵渠……
它愛它們。愛它們與自己曾在一起打過交道。
但是,駁船最愛的朋友是那些駁鹽工。
那些駁鹽工——黧黑的臉龐,古銅色的脊梁,扇貝似的腳……他們和自己一樣,經曆風霜雨雪,走過春夏秋冬,用無數個不眠的夜和無數顆滾燙的汗珠,將鹽灘深處的一座座晶瑩搬運,搬運到火車站,搬運到汽車上,搬運到大江南北,搬運到五洲四洋……
駁船啊,臥在坨地上,靜靜的、靜靜的,像一彎美麗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