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著女兒走在風景裏

是自己喜歡風景的原因吧,在女兒剛剛能步行並朦朧認知這個世界的時候,我便言傳身教,常常帶她去欣賞風景了。

這些風景雖然不是什麼名山大川、飛瀑流泉,也不是什麼古刹名寺、大漠綠洲,我們父女倆卻願意走進去,融入其中,尋找恬淡,放飛心情,收獲快樂。

那時,我們最愛去的一個場所是河西公園。

在我居住的的地方——河西新華書店的南側,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小柏油路,我們走上十分鍾就到河西公園了。在女兒玩完了電動碰碰車,又在“兒童樂園”裏坐過小火車、蹦過“跳跳床”之後,我們就來到那片疏密有致的桃樹林。這裏真的如仙境一般,靜謐、溫馨,令人神清氣爽。春天,花團錦簇,芳香撲鼻;秋天,枝繁葉茂,樹皮油光。女兒在樹林裏穿來穿去,歡聲笑語撒落一地,快樂得仿佛一隻翱翔於蔚藍天空的小鳥。記得,我們在這裏玩得最多的遊戲是“上山打老虎”。我和女兒邊走邊吟誦:“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沒看見,打到小鬆鼠,鬆鼠有幾個?讓我數一數,一二三四五。”遊逛累了,我們便找一塊平整的空地兒坐下,用樹枝在地上挖個小坑當作鍋,然後再拾起身邊的一些樹枝折成一二寸長,扔到“鍋”裏,就開始燉“肉”了。稍許,“肉”熟了,女兒就用筷子——兩個手指將“肉”從“鍋”裏一塊塊夾出,她搖著腦瓜笑容滿麵地說:“這塊給姥爺,那塊給姥姥;這塊肥的給媽媽,這疙瘩瘦,我自己吃……”

荷花池也是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夏日裏,荷葉熱熱鬧鬧地鋪滿了池子,小的如拳頭,大的像蒲扇,白色的、粉色的花點綴其間,顯得格外鮮豔、妖嬈。有時,我們還拾起一小塊土坷垃,向水中投去,很快,幾枚荷葉上就爬滿了晶瑩的水珠。有時,女兒還情致所至,朗誦起“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詩句。西邊的那座大土山是每次都登臨的——它是整個公園的製高點。站在山頂,舉目四望,城區的很多景物盡收眼底,真有“一覽眾山小,會當淩絕頂”的感受。它的西麵正對著二緯路,路麵筆直、坦闊,像一條被抻直的灰布,又像一塊鑲嵌在居民樓兩側的長方形大木板。

除公園外,我還帶女兒去郊外踏青,去海灘散步,去還在建設之中的高速公路兜風。采野花,捉小魚,玩泥巴,賞鹽坨……內容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有幾次,天下著雨,我們打著傘出來,欣賞綠油油的小草伸腰微笑,把腳放進清澈湍急的細流中衝洗;冬天,下雪的時候,在冰上滑行,在雪地上作畫,寫字,打雪仗。

可惜,隨著女兒年齡的增長,我和她一起走在風景裏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可能什麼事都有好的一麵和不好的一麵吧,女兒上學後學習始終不太認真,這常常使妻對我的“寓心於景”的教育方法頗有微詞乃至質疑:“看,都是你整天領著女兒看這花瞅那草的,弄得她對讀書、學習沒有滿腔熱情……”我聽後,多半緘默,以示自責。有時我也思忖:真是我領錯路了?

但是,自步入人生的不惑之後,我對妻和女兒的那種愧疚之情卻如風中的煙越來越淡了。因為在我看來,一個人不久困於鬥室,不一味地死讀書,而是常常到大自然中尋找一些景物和美好的東西,那的確是一件樂事。如果可能的話,我將來還要帶著女兒去四處遊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地走在一個個迷人的風景裏……

懷念那片綠林

春天到了,一切都變得靚麗起來,我的心情也如春光一樣溫煦而透亮。

看到窗外的草地又泛起斑斑新綠,便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那片熟悉而親切的綠林。

那是一片楊樹,有五六十棵,每棵都有三四十米高,碗口粗,英俊、偉岸、瀟灑!老同誌告訴我,它們是二十幾年前栽種的,當時隻有一米,手指頭粗。坐在四樓編輯部的寫字台前,我的眼睛就能平視到樹梢。每每受案牘之累而小憩瞅上它們一眼時,總能生出神清氣爽的美妙感受。

它們是站立著的日曆,忠實地報告著春夏秋冬,也真實地記下風霜雨雪腳步的走來離去;它們是綠色的海洋,在風的推動下總能掀起層層波濤;它們是美的象征,常常讓我感悟到奉獻者的高尚、慷慨者的偉大。春天,當它們披上一層嫩葉的時候,放眼望去,那是一種怎樣的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態呀!它們就像冉冉升起的旭日、剛剛出生的嬰兒、芳草地上的汩汩流泉,充滿了新鮮、生機和活力。一場霏霏細雨過後,它們愈發顯得精神,油光嶄新的綠葉輕輕顫動,仿佛是少女那一雙雙清澈迷人的眼睛。盛夏,它們生得熱烈,長得蓊鬱,是一把把綠色的大傘。蟬兒一邊乘涼、玩耍,一邊“吱吱”地為它們唱著頌歌。秋風緊了,在一天比一天涼的天氣裏,它們中有很多顏色變黃了,淺的像杏,深的如茶。每一次的顫動都給人帶來擔心,每一次的飄落都給人帶來惋惜。

有次,一位來訪的詩人朋友望著窗外對我說:“你聽,它們在喘息,在說話呢!”我笑著回答:“是的,每棵樹都和我們人一樣,它們有自己的思想、性格和語言,它們也有自己的歡樂、憂傷、痛苦、憤怒……”

不知從哪天起,一棵高大的樹上有了一個喜鵲窩,窩裏有了幾隻張著嘴唧唧叫的可愛的小生命。兩隻大喜鵲每天扇動著烏黑的翅膀飛來飛去,忙忙碌碌,它們是用辛勤的汗水哺育著自己心愛的兒女。看樣子,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其樂融融。每每目睹那溫馨的一幕,心中便升起對綠林的感念之情。假如沒有它們的存在,還能有這象征著吉祥的鳥兒光臨嗎?還能有我視野的舒適和心情的愉悅嗎?

那天早晨,當再一次深情地注視它們時,我愣住了,它們都橫七豎八地躺在了地上。我心生不悅:是何人所為?為何般殘忍?後來一打聽才有些釋然,是環境改善的需要,是院落整體布局所致。翌日,我看到,有幾隻喜鵲正在有窩的那棵楊樹旁徘徊、佇望、凝思,我知道,它們是在找自己的家呢!

好在半年之後,那片綠林的遺址上有了茵茵草地,不久又栽上了挺拔秀麗的紫穗槐。

細語秋陽

一場細密的秋雨過後,天氣驟然涼了起來,穿長袖衣的人一夜之間幾乎充滿了城市所有的大街小巷。

我因為皮膚下的脂肪多吧,還算堅強,隻是在短冰絲衫的下麵加了一個月白背心。但是如果風大,往身上撲抓的厲害,我還是感覺到了少許針紮骨頭的寒意。這時,我最愛想起的事物就是太陽,想被它暖暖地照耀的確是一種愜意的事情。咳,說來可笑,就在前幾天烈日當空之下,自己還厭煩它呢——火辣辣的如刀子般割剜著身上每一處暴露的部位,暗暗埋怨:這太陽也太不體貼人了吧!能不能識趣地在雲層裏多待一會兒,難道不知道人家熱嗎?其實,在我看來,有我這種心態的人大概不是少數。

早晨上班後,我最喜歡它透過窗玻璃照在寫字台上,它的光顧,使我的後背頓時暖和起來,如沐浴在柔柔三月春光裏,整個寫字台變得敞亮,玻璃板底下的藍色塑料布宛若一片藍色的海域,而那些寫有這樣那樣內容的需要我背誦或默記的大大小小的紙條,則如雪浪花一樣在湛藍的海水中歡騰著。嗬!想一想,在三樓的辦公室裏,我竟然擁有這樣一片特殊的激動的海域,豈不是一件神仙都羨慕的好事?由是,我就產生了如下感受:這樣好的環境,這樣好的季節,我沒有理由不努力工作。有時,我還由此及彼地聯想到那些在百裏鹽灘上一個個露天作業的工友們,他們在瑟瑟的涼風中,與鹵水、鹹泥打著交道,他們也必然和我一樣,非常地喜歡暖暖的秋陽。他們才是應該被陽光多多賜予的人啊!因為他們比我更辛苦,更勤奮,更值得尊敬和體貼。